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好老師(1 / 2)

興趣是正向的,是探索知識的動力,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所在。孩子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趣,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表現得更主動、更積極、更有熱情。反之,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勢必會成為他的一個沉重負擔。

學習不能沒有興趣

當家長的,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孩子不喜歡學習。家有學習不上心的孩子,家長常常要費盡心思,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孩子我行我素時,家長免不了還要衝孩子發火,用高壓手段逼迫他們學習。可是,軟硬兼施的效果卻未必理想。好多孩子要麼厭學,導致學習效率直線下降;要麼幹脆任你打罵,表現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樣子。對這樣的孩子,大人生氣上火不說,孩子本身也並不快樂。在他們看來,學習儼然已成為一件痛苦的事情,要他們學習無異於要他們承受痛苦的折磨。

然而,要想變“痛苦”為“快樂”,從教多年的親身經曆告訴我:一個根本的辦法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有這樣一位家長曾對我說,她的孩子剛上學時,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其次是英語,最後才是語文。雖說孩子的語文成績還算不錯,但是對語文的態度一直是應付差事,興趣一點都不大。令這位家長擔心的是,長期下去,孩子很可能會偏科,影響語文成績,將來小升初的時候落在別的孩子後麵。

這位家長的心情我很理解,初次交談時,我首先消除了她的顧慮,然後認真地告訴她,你的孩子的問題關鍵在於缺乏興趣。興趣是個很微妙的東西,它可以激發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如果孩子對一門課程感興趣了,會促使他刻苦鑽研,並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如此一來,不僅會使孩子的學習成績大大提高,而且還會大大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漸漸地,在孩子的心裏,“我要學”的意識就會逐漸增強。到那時,孩子的被動學習就會轉變為主動求知,厭學情緒就會轉變為樂學欲望。

聽我這麼一說,這位家長不再像剛見麵時那麼焦躁了,反倒心平氣和地聽從我的“指揮”。我引導式地問她:“平日裏,你的孩子在哪方麵表現得很好,比方說文字方麵?”這位家長想了想說:“在我們家有一個小黑板,家人之間有什麼溫馨提示、甜蜜的話都會寫在小黑板上,兒子也一直參與其中。我覺得他的字寫得挺不錯的,相比同齡孩子而言。”從這位家長的語氣中,我能感受到她的自豪與欣慰,於是,我讚賞地對她說:“你的孩子表現得很不錯嘛,他一定寫得一手好字。”家長笑了笑,連聲說:“哪裏,哪裏。”

細心的讀者一定發現了,其實,這個細節就已告訴我們培養孩子對語文感興趣的方法,我是這麼告訴這位家長的:“你可以讚賞孩子語文學得好,隻有學得好了,才能寫出這麼好的字啊。”不久後,這位家長找到我,激動地說,現在他孩子的寫作熱情和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而且在她的鼓勵下,孩子還在報紙上投了稿。對於我的幫助和引導,她也深表感激。

有了這次經曆,讓我再次明白了這個道理:因為有興趣,學習才會有動力。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孩子的心理活動會處於激活的狀態,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情緒飽滿,在這種輕鬆和快樂的感受下,哪怕長時間、高強度的學習,也不會感到疲憊。而且在興趣的推動下,孩子的智力也會得到有效開發,眼界也會變得更加開闊,知識也跟著日益豐富起來。總之,當學習成為一件有情趣的事情時,它就會變得輕鬆而愉快。所以,我們當家長的一定要不遺餘力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快樂的情緒投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