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是小學生的一個大“任務”(1 / 1)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對於孩子來說,它就和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這種天性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最佳方式,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因素之一,更是孩子首要的學習方式。

玩和學習是統一的

很多小學生家長一說起孩子要不要玩耍這個話題,很多人的態度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學習呀,怎麼可能是玩耍呢”。

長久以來,一提起教育孩子,很多家長張口閉口談的都是給孩子報什麼樣的培訓班,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等等。在這些家長看來,“家庭教育”就是“智力開發”和“文化學習”,而玩與“教育”根本就是不搭界。

我認識這樣一對夫妻,在他們看來,學習和玩就是對立的,學習就是要爭分奪秒,然而玩就是在浪費學習時間,是會影響學習的。基於這樣一種思想,這對父母總是不願意、也不重視讓孩子有太多的玩耍時間,常常擅自做主把“玩”從孩子的日程表中剔除。事實上,這對夫妻即便有時間,也很少陪孩子一起玩耍。而且這對家長出於安全因素,也常常會限製孩子獨自玩耍或與夥伴一起玩耍的機會。他們反倒認為不管怎樣隻要叫孩子坐在書桌前,就放心地完事大吉了。於是,他們每天總會對孩子說這樣一句話:“要用功學習!”也許,這兩位家長說這句話最初的意思隻不過是稍微提醒孩子注意一下而已,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每天這樣說,久而久之,無形之中就會使孩子心裏感到壓力,難免會產生逆反心理。結果是,“要用功學習”這句話造就了不用功的孩子。

其實,在我看來,學與玩的關係,如同世界上的很多事物一樣,是辨證統一的,隻是看你如何合理搭配組合,使其更加協調、相互促進。在學與玩方麵,學不言而喻就是要拓展知識麵,而玩作為一種娛樂手段,是結合學,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兩者和諧統一了,必然事半功倍,但是偏於那一方麵就不太好了。雖說一提起玩,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娛樂性質的活動,但是它自身所具有的強大的教育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玩耍教孩子認知。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孩子從他們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在玩耍的活動中開始認識和感知這個全新的世界了。漸漸地,孩子又在玩耍的過程中一點點地學會語言交流,懂得人際交往。可以這麼說,玩耍就是孩子接觸世界、理解人生的開始。

其次,玩耍教孩子做事。我們成人大都玩過網絡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我們自己隻有與他人協同配合才能獲勝。同樣的道理,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如何與別人合作。其實,但凡遊戲都是有一定規則的,而不遵守規則的遊戲又是根本無法順利進行下去的。換句話說,通過玩耍、遊戲的過程,孩子才能一步步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這樣在日後生活中就有了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等等。

再次,玩耍還能提高孩子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模仿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甚至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促進其大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