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敗也《洋嫁》,成也《洋嫁》(3 / 3)

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人到四十,恰恰邁人中年的門植,因而惶惑,因而懷舊,而同學會讓大家與自己的少年記憶相聯結,對自己的前半生有一個回顧和總結,抱團取暖,共同抵禦中年危機。

2013年3月,我們初中的同學會也開始了,熱熱鬧鬧地舉行各種活動。4月我回遵義開研討會,大家特意為我召開了一次大型的同學會。同學當中,大都在遵義發展,有少數去了北京、廣州等地,隻有我跑得最遠,去到地球的另一端。同學當中不乏成功人士,經商的、從政的,各行各業精英輩出。

想起我初中時寫的一篇作文,《二十年後來相會》,當時我就對同學會做了一番描摹:唱歌唱得好的成為音樂家,數學好的成為數學家,有一個女同學很有領導才能,我給她安排的未來是一家大型企業的廠長,當時她很不屑,撇著嘴說:“難道我的未來就隻是一個廠長?”

所謂年少輕狂,總以為自己要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成年以後,才知絕大多數人都在一條狹窄的軌道上爬行,背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當廠長,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當時,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記者,背著相機拿著話筒,坐著水滴式直升飛機直接降落到學校的陽台上。

在少年眼裏,二十年是多麼遙不可及的歲月。如今,別說二十年,三十年的光陰竟都倏忽而過。那篇作文作為範文在母校流傳了許多年,至今有很多同學還記得我那篇作文。

遺憾的是,我文中提到的那些同學雖然在各行各業都幹得風生水起,取得了各種各樣的成就,但都並沒有發揮他們少年時的天賦和特長,沒有成為自己少年時所期待的人。

而我,雖然沒有坐直升飛機,也沒有背相機拿話筒,但當記者的夢想早在十八歲時便已實現。當然,同學們更記得我的終極理想一當一名作家。所以,整個同學會以我為主角,不為別的,隻為,在所有的同學當中,隻有汪洋一人實現了她少年時的夢想一當一名作家。

人到中年,提及夢想,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而我,依然活在夢想當中,依然是青春勃發的追夢人。這是最讓同學們羨慕,也是讓自己引以為豪的。

我承認,我是一個不乖的孩子,我很任性。我從不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生活。總是做些出人意表的動作,總是要嚇人一跳。

五歲的時候,我被鄰居的大孩子帶到停屍房,受了極大的驚嚇,此後有幾個月都在噩夢中哭醒。從那個時候,我便知道,人到底是要死的。小小年紀,我的眼睛常常在一瞬間裏便穿越時光,看到自已生命的終點。這讓我在現實人生裏總是顯得鬱鬱寡歡。我不停地問自己:你應該怎樣活,才不算白來這世上走一遭?

成年以後,曉得人有各種各樣的活法。尤其是一個女人,尤其是一個還有幾分姿色的女人,可以有很多輕巧的活法。也許,我也可以有很多種選擇,做一份靠姿色吃飯的工作,甚至,當一個養尊處優的太太,而我,偏偏要選擇最笨拙的一種。毫不投機,毫不取巧,一個人離群索居,麵對電腦,敲出一個一個實實在在的字。

前段時間聽到尚旲婕翻唱張國榮的一首歌,歌詞極喜歡: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是啊,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我倒行逆施,不可理喻,可是,我並非自討苦吃,並非為顯出自己的特立獨行而搞怪,我始終在遵循自已心靈的召喚,始終在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始終忠實於內心的自我。

我不想談論成功或者失敗。我不是一個成功者,我的行為並不值得效仿,也不可複製,所以,我不想讓這本書成為一本勵誌的書。這隻是一個個體生命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探尋,也許有坎坷,也許有災難,也許有血有淚。然而,這樣的人生才是真實的,豐富的,精彩的,值得一過的。

從2011年年底遭遇危機以來,一直處於焦灼、困頓、迷茫等種種不良情緒中,總是感覺無依無靠,寒冷難耐。這兩年多以來,一直像隻沒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四處碰壁,失敗感和挫折感無處不在。然而,回頭望去,竟然也有不小的收獲,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

就在前不久,我突然發現,自己終於依靠自身的才華和努力走出了危機,我已經從凍僵的狀態裏溫暖和蘇醒了過來。我再一次昂首站立,這一次,完全是依賴於自身的努力。這是最堅實最可靠的依賴。我想我不會再輕易趴下。

也許,這就是奮鬥的含義。在奮鬥的過程中,往前走,總覺得路漫漫其修遠兮,總覺得看不到黎明和曙光。然而,回頭看來路,卻總有各種各樣的收獲。而如果不去努力和奮鬥,回頭望去,必然是一片蒼白和虛無。

古話說,人到中年萬事休。按照過去的標準,我也算是人到中年了吧!然而,如今的我,依然感覺渾身充滿了動力和激情,更有了新的希望。一片新天新地又將重新被開辟。學習和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一個對新的知識還充滿渴望的人,一個對未來還有無限憧憬和向往的人,怎麼會老呢?

未來的人生還很長。我依然不知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是,我依然會努力去活,認真去活,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自己,自己喜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