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鎮邦/文
汪洋的“創齡”不長,她在20世紀90年代末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紫色情懷》,接著一發而不可收,接連出版了長篇紀實文學《走向彼岸》、長篇小說《暗香》《與“郎”共舞》《在疼痛中奔跑》等作品,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就跑完了人家需要二十年的文學道路,並連續獲得貴州省頒發給長篇小說《在疼痛中奔跑》的第二屆“烏江文學獎”和美國國會頒發的“傑出華人作家獎”,成為海內外引人矚目的青年女作家。她的文學道路,從黔北那座曆史文化名城起步,到北京後日見開闊而平坦,移居美國後,影響進一步擴大。她赴美以來,不僅榮獲“傑出華人作家獎”,而且擔任北美洛杉磯華文寫作協會的理事和副秘書長,長篇小說《在疼痛中奔跑》又被譯成英文,即將在美出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汪洋奔走於中美文壇之間,成為中國大陸文壇與海外華文文壇聯係的重要紐帶之一,她既在洛杉磯殷勤周到地接待中國作家訪美的代表團,又應邀回國參加全國“青創會”和主持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新春聯歡會。去冬今春訪美期間,我曾在洛杉磯感受到汪洋在華文文壇的影響與魅力,為此感到十分欣慰。現在,讀到這一部記錄她成長過程的傳記,更是感到高興。我認為,汪洋的同齡人以及廣大的讀者不僅可以從中了解到汪洋的成長經曆,吸取其成功的經驗,更重要的是獲得奮進的動力和得到一種獨特的審美愉悅。
汪洋是一位聰明漂亮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在文壇上辛勤勞作的耕転者。她謙遜勤奮,好學上進。我了解長篇小說《在疼痛中奔跑》的創作過程,對此有著深刻的感受。2005年年初,汪洋在《走向彼岸》《暗香》《與“郎”共舞》等作品後,開始構思一部以她的生活經曆為素材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可以說動用了她許多重要的生活積累,這就是後來經反複修改而成的《在疼痛中奔跑》。當她同我談及這部小說的構思時,我頗感興趣,並鼓勵她抓緊動筆寫出來。就是那年夏天,她寫出了二十多萬字的初稿,我在第一時間把初稿讀完,既充分肯定,又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沒想到汪洋有別於一般頗為自戀的青年作家,虛心地接受了我提出的全部意見,幾個月後又改出一稿。我看完後基本滿意又提出了一些小的意見,經打磨後才交北京出版社有關編輯審閱。從《在疼痛中奔跑》一書的反複修改中,我看到汪洋謙遜刻苦的一麵。
汪洋又十分好學。她沒受過正規的文學教育,於是總是千方百計利用各種時間盡量多讀書,不僅讀經典作品,也讀同代人的作品。她經常到我這兒淘書;一有優秀新作出現,我也總及時向她推薦。去年秋冬我們曾一起在洛杉磯逛書店,我向她推薦幾部古典長篇小說,她高興地命令她的先生解囊全買下來抱回家。可見其好學之一斑。
汪洋是這樣的作家:很傳統,又是時尚的;既才華橫溢,又是勤勉好學的;在洛杉磯,被一些媒體稱為“極品女人”;但在家中或親友的眼中,她又是一個那麼樸實無華的小女人。她正敞開胸懷,吸取來自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養料,把自已鑄成一座文學的豐碑。
(何鎮邦:著名文學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