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賽兒在山東人心目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有她幫著招呼,那些遷到夷洲的人會很容易管理。楊剛想的是,能把這些人一起帶到北海島去,成建製的過去更方便那邊搞開發。這批過來的主要都是農民,北海島那裏有的是田地,楊剛還是想著給漢人去種,而不是從日本島弄人或是從遼東那邊弄女真人過去。
回到北海島的時候已經是三月中了,中間在對馬停了一下,那裏的馬場有一半的馬都是為夷洲養的,這已經得到了朝鮮國王的許可,因為來自西洋的種馬是陳家提供的。三月的北海島還是很冷,很多地方還能看到雪,楊剛已經是習慣了,跟船過來的山東人農民下船那會被凍的要死。可下船後的感覺馬上就不同了,先期從夷洲過來的人,已經在這裏修建房子,而且不是當地長毛人的那種木屋,而是成排的磚房。磚是島上的磚廠出的,而水泥等物資則是從夷洲運過來了。
三個月後,唐賽兒果然來到了北海島,與她一起過來的,還有兩萬多山東人,他們將在北海島安家,把這裏建設成他們的新家園。
北海島與夷洲之間頻繁的往來,終於讓日本本島不安了,開始他們想的隻是唐人占著北海島就算了,可現在這樣發展下去,不隻是北海島的問題,唐人在北海島站住了腳,很可能會把腳伸到日本,這是日本公家和武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從軍勢實力上講日本不是夷洲的對手,可並不代表就不反抗。關東的勢力,幕府的勢力和京都天王的勢力這時團結到了一起。他們倒不敢去對北海島進行討伐,他們想要一個說法。
北海島的開發,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夷洲已經過去了近三萬人,其中包括五千軍人,本地的長毛人也有兩三千之數,可還是不夠。最近的就是日本本島,事實上,引起日本人不安的就是因為日本島很多人偷偷跑去北海島討生活。這兩年,日本已經流失了不少人口,已經引起了日本上層的關注,但都是經過日本自己的手出去的,手法也高明,加上這幾年日本也是小打小鬧不斷,不容易發覺。北海島的開發,總能看到北上的日本人,問去哪,都是說去都北上找食。
“日本人可過來找過麻煩?”楊剛一回去,就開始關心這個問題。
“有過來遞過書狀,說是抗議。”
“抗議,嗬嗬,小日本開始掉書袋了,武不成,來文的。”
“倭人眼熱著呢,那鯨肉大蟹都是倭人的最愛,他們的船小,捉不到這些,如今漁業社捕獲的魚蟹已經大量賣給了倭人,都知道北海這邊不隻是有差事做,而且所出頗豐,到這裏找食的吃的飽穿的暖。”
“怪不得,我還在想,是夷洲過來的漁民,原來都是倭國人。”
“倭人吃苦耐勞,這點倒強過夷洲野人。”
王動在端午的時候離了京城往寧波去,如今除了長樂和劉家港外,寧波和廣州是一個重要港口,在這裏已經聚焦了不少的番人,理藩院要在這裏設立特派衙門,王動作為理藩院實際上的一把手,一定要親自過來關心一下,他的這種辦事作風,與朝庭裏其他的官員顯然不同。
王動自然有他的想法,他下來不隻是要籌建特派衙門,更重要的是,他不能一直長時間的在京城的衙門裏坐著,夷洲、龍城等大量他控製的地盤上的很多大事要他拍板作主。這年代沒有電話或是無線電報,很多信息都是通過飛奴來傳遞,可還是太不安全。大量的人員出入王動的府地,影響也不是很好。那些所謂的“商人”已經引起了錦衣衛的注意,要不是在紀綱那裏還有幾分麵子,可能已經有人打了報告遞上去了。
“日本那邊已經與楊剛說了,暫時不要挑起事端,不過要陳兵於境,這樣南邊的人動起手來,日本的武家官家要顧著兩頭,牽製一下即可。”
“夷洲的人丁不能再實多拉克島了,多拉克島和澳洲隻要留下軍隊和商人就行,勞力就用地就近解決。”這下可能伊裏安島上會有抓奴的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