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現在修的怎麼樣了?”劉繡珠問。
“理應比南京強吧,原先的石板路現在全改為水泥的了。城牆上也抹了水泥。”
“那不是灰灰的一片。”
“也不是了,很多樓都用了瓷磚,亮的很呢。”
“東西都不用收拾了,人過去就行了,那裏什麼都有。”王動對著自己的老婆們說,“二哥費了不少心思呢,隻不過北京要更幹些。”
王動隻是憑著印象說,其實這時候大明朝的森林綠地麵積要比後世好的多,北京沒有那麼幹,也沒有什麼沙塵暴之類。
七月山東大旱,這幾年來山東一直是大明朝的重災區,唐賽兒的作亂已經讓當地的情況更加的糜爛,大旱更是雪上加霜。
榜葛剌(孟加拉國附近)國王意外的派使臣過來,請大明朝去調解外交糾分,說是西邊的也就是東度的紹那樸兒國入侵。這個榜葛剌國王動去過,可那紹那樸兒國大明朝還真的沒人去過。於是,永樂的意思是想讓侯顯跑一趟,這下好了,侯顯任務還不清。與以往不同,這回有理藩院的加入,又多了些人手和任務。
另一個重要的消息是王動沒有想到的,還是錦衣衛那邊傳過來的,說是皇上感覺到錦衣衛權力太大,要設新的衙門來節製一下。這個消息讓王動大吃一驚,回去一查,果然,大名鼎鼎的東廠。這個東緝事廠交由哪個部門去打理正在考慮之中,既然錦衣衛都會要受這個東緝事廠節製,那這個東輯事廠首領的位置就很重要了。
紀綱在爭,不過王動知道沒用,因為最終永樂會把那個首領給太監,隻是王動不清楚,會給哪一位太監。
八月,永樂帝正式下詔,定都北京,戶部尚書夏原吉回南京召太子及太孫,限期十二月底到北京。傳詔天下:自明年正月,改京師為南京,北京為京師,設六部,北京去“行在”之稱。並取南京各印信給京師諸衙門,另鑄南京諸衙門印信,全加“南京”二字。明年正月初一正式遷都北京,十一日大祀南效,十五日赦。
接到詔書,各部開始正式往北京遷,一時間,漕轉物運的生意大好,大運河上船來如織。
王動的理藩院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最後一批到北京的,他有幸和太子一起出發。到了山東境內之後,便看到了大量的災民。這些災民或結伴南下,或結伴北上。太子到底是心慈,看到這些災民不忍,便停了車駕。
太子看到的是滿目的淒涼,好在是大熱天,災民們身上的的衣服不多,可全都是補丁加補丁,比南京醜的乞丐還要可憐。
老百姓沒見過太子,一隻說是太子來了,個個都趴跪在地上不敢動。
王動看了之後也跟著跪了下來:“太子,臣請減山東災租。”
“災租,山東如此災情還需交租?”永樂帝北巡,太子監車,這種事太子能作主。
“太子殿下,確有此事。”底下官員回報。
“民如枯骨,何加加稅。”說著,肥胖的太子一拐一拐的回到了車上。王動一看太子這樣子就知道了,胖成這樣,一定是一身的病。
太子才下來走幾步,已經是累的不行,他上車之後,倒不是躲開百姓,而是覺得實在是熱的不行。一個太子到處走,他本人累,下麵的官員也累,老百姓更累。於是他便回到了車上,車上有冰,夠寬大。
“減山東災租,酌情賑濟災民。”太子爺回到他的大車上第一句話便是這個。
“每人三鬥?”邊上的執中問。
“六鬥。”太子回。
“殿下?皇上已經下令遷都,此事還請``````。”
“監國一職還在,此事我當自奏。”
聽了這話,底下也沒什麼話好說了。
那執中也會辦事,出了太子的車,馬上大聲呼喊。
“太子仁政,體恤百姓,令減租,並開倉濟民,每人六鬥。”
一時間外麵亂成一團,百姓跪倒,大喊“萬歲”。這把王動也嚇了一跳,沒想到太子爺膽子這麼大,這事傳到永樂耳朵裏可不見得是好事,特別是現在這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