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第二帝國 再下西洋(2 / 2)

王動可不敢出聲,禮部尚書都不敢出聲,他出什麼頭,他一出頭,所有的手指都會指向他。他好不容易多年營造出來的與大明朝文官們的良好關係就完蛋了。

三月的風波到月底進入高潮,從攻擊下西洋開始發展到攻擊永樂這幾年的施政,特別是違了祖製大行朝貢貿易,接下來又開始批評匠人入仕,批評商賈入學。

王動一直在等著這場風暴,沒想到這麼突然的就來了。本來王動想著,十年前有這麼一些批評,那好對付,可沒想到的是,朝庭裏居然有這麼多反對的聲音,而且還都蜇伏了十年。再批評下去,肯定要開始批判王動寫下的那些論著了。

不過王動也開始放心了,事以至此,永樂怕是要控製不了局麵了。禁下西洋是不可能的,永樂知道下西洋的重要性,現在下西洋的收入和各地海關的收入已經占到了大明朝歲入的四成。禁下西洋,哪有錢打仗哪有錢發薪水。

就在群情激憤的時候,永樂突然下命令禁止再討論與火災相關的所有事宜,沒有對李明勉為首的人進行打壓,也沒有對鄭和為首的文官進行打壓。

永樂十九年(1421)四月二十一日,永樂帝又下敕令吏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蹇義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撫軍民,詢察所苦。興未興之利,革未革之害。諸司官吏中,枉法害民者罷黜,守法愛民者表彰。

名單長長的一串,讓人看了發呆:

命蹇義、給事中馬俊往直隸應天(今南京)等府、州

禮部尚書金純、給事中葛紹祖往四川

右都禦史王彰、給事中王勵往河南

副都禦史劉觀、給事中李瑒往陝西

副都禦史虞謙、給事中許能往浙江

工部侍郎郭進、給事中章雲往江西

刑部侍郎楊勉、給事中徐初往福建

禮部侍郎郭敦、給事中陶衍往北京

工部侍郎李昶、給事中劉渙往山東

太常寺少卿周訥、給事中劉藎往湖廣

大理寺丞郭衎、給事中艾廣往廣東

大理寺丞孫時、給事中蕭奇往山西

通政司參議朱侃、給事中楊春往廣西

細細一想,不大對,有兩個部的官員沒有動到,戶部和兵部,三月的爭論,這兩個部都沒開口,他們是爭論的攻擊對象,同時他們也真是下西洋的得利者和支持者。若沒有下西洋,戶部可能連給諸官發薪水的錢都沒有,永樂上台這些年花了多少錢呀。兵部自然不提,連年打仗打的都還是勝仗,這在古代又沒有個戰爭賠款,大明朝仁義之師也不興搶掠之類的,打贏了也是賠錢。

工部那幫臣工們本來就不忿木匠石匠跟自己同殿為官,雖然被攻訐,自己也在窩裏鬥,這下倒好,兩個文官出身的侍郎都被放出去考察去了。皇上心裏怎麼想的,大家這下子算是清楚了。又有不少人小聲的開始為下西洋辯護,誰能肯定皇上是不是在故意下個套子呢。

這份名單裏,大多是三月跳的最凶的幾位人物,隻不過李時勉倒是倒是沒什麼事,但大多數官員都知道,李時勉已經失了聖心了。李大人求仁得仁,他自是無所謂。

鄭和到了長樂之後雖然在趕季風,在知道了北京發生的事件之後,還是在長樂多停了三天,看著北京沒什麼動靜,他又起錨,往占城而去。開始了他的第六次下西洋之行,與前麵五次不同的是,這次下西洋鄭和的心情很沉重,他沒有想到,朝庭裏會有這麼多人反對下西洋,而且扣了這麼大個帽子,居然是觸犯了天怒。

到了占城之後,鄭和在那裏又停了兩天,由周滿領隊送暹羅等國使臣回國,自己在占城又觀望了一下,畢竟,朝庭真要有什麼命令下來,直接下到交趾,再由交趾傳過來也是快的很。

數日之後,得到了消息,北京城裏風平浪靜,鄭和再次起航,帶著大隊的船隻與楊敏、李愷直奔龍城,然後再由那裏北航榜葛剌(今孟加拉),然後向南繞過印度半島到古裏,直航祖法兒。此行的目標還是阿拉伯半島和東非諸國,鄭和會從祖法兒南航,訪問剌撤後,南訪非洲的木骨都束、卜剌哇,然後轉舵回駛。

鄭和其實在出行的時候已經計劃好了,這次要去天方國,可北京出了這事之後,他又不得不壓縮行程,早去早回,盡量早點趕回北京。他知道憑借著王動一人之力,根本沒法去扛那北京城裏的官僚,鄭和真的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