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第二帝國 南洋風煙(1 / 3)

西洋的小國,說好聽是個國家,說難聽,很多都是大的部落。強點的如暹羅之類,已經有嚴格的官府機構。象丁家奴和彭亨,在都城這一級還好說些,那裏有些人能稱之為官稱之為貴族,地方這一級根本就是部落和村落,要滲透非常的容易。

他們也沒有嚴格的國境線的概念,往往是以哪座山為界,哪片林子為界,哪條河為界。龍城的軍隊進駐到柔佛的時候,丁家奴、彭亨和滿剌加一點都不知道。

在他們的都城,來自龍城官方和商會的代表已經開始展開攻勢了,要求開放邊境,開放碼頭,降低稅款。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三個國家早早就已經商量好了,他們把柔佛國丟在了一邊。他們把柔佛國放一邊有他們的理由,在他們眼裏,柔佛國與龍城相接,這些年得了不少龍城的好處,相對親近龍城。所以,把柔佛排除在外更好,反而能起到團結統一打擊龍城的效果。

三國對龍城提出的要求自然是拒絕,而且高調宣布廢除最初達成的種種協議,比如在境內的探礦權,直接買賣土地的權利等,三國又統一提高了對龍城產品的稅收。

“翅膀硬了?真不知是誰給他們的膽。”王動指著桌上的軍報對陳澤說道。

“這不正合了經天的心思了,鄭帥怕是在笑了,吳將軍,呂將軍這下可以磨刀了。”

“能不打是最好,打也要盡量少死人。”王動的意思。

“還是打下好,手上的士兵很多都沒經曆過陣仗,前段不是在非洲就是在澳洲,打的都是拿木棒的生番。”劉鷹說道。

“誌法的方案不錯,就那麼先辦吧。多拉克那邊要穩住,爪哇的兵也先別動,可以把渤泥國的兵調些過來。”

鄭政的方案是他與陳機一起提出來的,先是經濟上的封鎖。所有龍城的物產和經由龍城往這三國的貨物全都不得發往這三國,來自榜葛拉和暹羅方麵的渠道也要全都堵死,時間是三個月。三個月裏調兵十萬與國境線,然後兩支艦隊完全封閉三國海麵。三國境內的唐人盡量撤離,不願撤回到龍城的,也要撤入最近的幾處大明朝的唐城。要完全做出一付隨時發生戰爭的樣子,迫其就範。

從蘇門達臘往渤泥國去的時候,王動翻看來自澳洲的坻報,有一則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澳洲野兔豐富,礦區不缺少肉食”。

去澳洲搞開發,目前主要還是集中在礦產資源這一片,也有人帶了些牛羊過去,數目不多。不知什麼人帶了兔子過去,也不知是放生還是兔子逃跑了,在野外繁殖成了野兔。三四年裏,弄的到處是野兔的洞。當裏食肉動物不多,隻有袋狼。也沒有成群的鷹和狐狸野狗之類,兔子一下成了災。

好處是吃兔子肉不成問題,兔子皮也收了不少。壞處是什麼,隻有王動知道,本想移民女真人或是蒙古人到澳洲放牧的話,兔子成災可不是好事,這會與牛羊爭搶牧場。

王動吩咐人下去在多拉克島設個點去收兔子皮,陳澤等都覺得好笑,堂堂的王大人還去管這事,王動哭笑不得。他們不知道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呀,講也講不清楚。

王動比鄭和晚一天到占城,他一上岸就鄭和召了去。原來龍城的事傳到了鄭和耳朵裏,他自然清楚龍城真正的老大是誰。

“靜之,龍城國王或可為之,皇上意在北蒙而非西洋。”這是鄭和的態度。

“日本國屢犯大明國土,皇上還不是封賞有加,丘彥誠這人也是看的準。”王動說道。是呀倭寇那麼厲害,永樂還封了一個日本國王出去。龍城這麼老實的上表進貢,封個國王不過分吧。

真正的曆史,丘彥誠這人最後因為受排擠而留在了大明朝,死在了大明朝,根本沒有回那個舊港去,更不用說有龍城這麼一個地方。

“龍城置國,渤泥國呢,這次可是有人過來報,渤泥國大一統了。爪哇也是陳言,爪哇海到處是龍城的兵,蘇祿國也是抱怨,蘇祿國南邊也插著龍城的旗。”鄭和看來什麼都知道,這種事瞞不了多久。

“渤泥國國王可是皇上任命的,蘇祿海以南都是生番。”王動這麼一說,鄭和就笑了,很顯然都是王動策劃的。

“諸多唐城如何安置。禮部可是有案可稽的,雖說遠隔千裏,不易掌握,可是於外番,這些唐城可都是鐵板釘釘的大明朝藩屬。”鄭和問道。

“舅父是先走了一步,此次北京宮殿被擊,皇上差點罷了西洋的差事。下一回什麼時候下西洋,可沒個定數了。”

王動的意思很清楚,除了鄭和等人知道國外的情況,國內別人基本上都是一抹黑。更多的人根本不在意西洋東洋這些國家,臣服如何,反了如何,根本沒人去理。

鄭和聽了王動這些話發了會呆,沒錯。他也好,王景弘也好,雖然都是內府太監級的人物,可比起海壽之流,他們都太過清高了,根本無意於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