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第二帝國 南洋風煙(2 / 3)

“皇上置東廠於內府,節製錦衣衛。紀綱是命不長了,可這東廠廠公誰來坐卻是個事。”王動又在刺激鄭和。

“唉。”鄭和心裏最煩這些事,內府的這些太監,鄭和除了下西洋這幾位太監以外,就隻有時常出使西域的侯顯還能說上話,別人特別是那批從安南和朝鮮過來的太監,大家都不是一路人。

兩人也說不出什麼東西,最後鄭和告訴王動,他到占城後接到軍報,交趾境內烽火不斷,雖然沒有大的叛軍,可小股數百上千的作亂的不少,交趾總兵官頭大的很,不知如何是好,正要求朝庭增兵。

“如此說來,假以時日,交趾還是會獨立出去。”王動感歎。

每個王朝在走向鼎盛之後,就開始衰敗。朱元璋的大明朝是開始,朱棣走到了頂頭,之後仁宣之治時間太短。朱棣耗盡了大明朝的餘力,仁宗宣宗安撫的時間又短了些,大明朝還是沒能緩過來,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太監禍國故事。

聽了王動的話,鄭和發了一會呆。鄭和比王動更了解當今太子,朱棣更象他老子朱元璋,當初他哥早死的太子朱標為人寬厚,現在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同樣也是個厚道人。當初朱元璋看好孫子朱允文,如今朱棣也是看好自己的孫子。

隻要朱棣在,大明朝是不會把交趾作亂的這些宵小放在眼裏的,而且朱棣會不惜一切的鎮壓平定交趾的叛亂。若到了太子即位之後,那就難說了。

“安撫,還是要安撫。黃相倒是個賢相,隻可些中官太過。。。” 鄭和本人也是個太監,所以他話隻說了一半。

交趾的禍事一半要怪中官馬琪,這位鎮守太監在交趾刮地皮刮的太厲害了。交趾地方上最高的行政長官是黃福,這人到了交趾之後真的是在德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南人也服他。

“朝庭每年在交趾扔下的錢糧太多了,蒙古戰事一開,朝庭哪有精力再戰交趾。”王動說道,“不管是韃靼也好,瓦剌也好,朝庭大兵一到,他們便退,官兵一走,他們又來。每年興師動眾,所費頗巨,甥婿可是聽說,斬殺並沒有庭報上說的那麼多,戰果也沒有朝庭誇的那麼大。”

“噢!”鄭和也知道這事。

永樂八年朱棣第一次北征,出動了幾十萬人,隻抓了十幾個人回來。永樂十二年第二次北征,三十萬人殺過去,也隻是殺了對方數百人。

王動看著鄭和出神,他不知道鄭和在想什麼。鄭和在想,今年回了之後,再一次下西洋會是什麼時候。皇上應該是北征了的,鄭和還沒有收到軍報。明年皇上還要不要北征,若這樣一來,朝庭還有沒有錢讓他下西洋。

很多話,隻能鄭和與王動兩人時才能說。鄭和現在也知道王動的不凡,但他畢竟是永樂的人,在永樂身邊長大,對當今皇上是敬畏。

張浩在占城就是忙著賺錢,其他的東西從來不去管,這倒也省心。本來占城那幫人看著鄭和不停的下西洋,龍城那些唐人又做大了,心裏還真擔心這個郡主駙馬會有什麼異動。

自上回張浩跟著張輔後麵混了點軍功之後,把占城人給嚇著了。占城境內龍山城堡裏大明朝軍隊顯示出來的實力更讓他們擔心。特別是張浩與那個城堡的守將張衛關係不錯。占城國在國都與港口之間早就布下了軍營,可問題是,那個軍營裏用的兵器還是龍山城堡裏淘汰下來的大明朝的舊兵器,這怎麼能讓占城人不擔心。

好在張浩他那一畝二分地裏隻是做生意,搞城建也是為了做生意。這幾年來,除了郡主的衛隊以外,張浩和仙娘郡主一點都沒有擴衛沒有增兵。事實證明,商賈就是商賈,於之以利就行了。為此,不管是國王也好,還是掌有重權的占城國內元老派和革新派,都對張浩示好。

占城國那位打扮的象唐僧的國王闍五世近來身體不行,時不時的入林去修身養性。此人倒有兒子,可兒子太小。按著朝庭裏的意思,本來摩訶達奔這個張浩的嶽父是排第一順位的,由於張浩的介入,他失去了當國王的機會。所以現在占城國的這個王位最好是傳給摩訶賁忍。也就是與王動認了兄弟的那位漢名占棟的王爺。

闍五世也是個極有意思的人,他每每入林修行的時候,便把王位傳給占棟。他去修行可不是一天兩年,每次至少一年以上。

可他即使入了林子,占棟即使坐在那個位置上,大家還是清楚,占城的國王還是闍五世。闍五世搏得了賢名,摩訶賁該騎虎難下,每回都是心癢癢,卻還不得不老實的等著國王歸天。

身體雖然不好,但總是國王,全國的好東西都在頂著他。加上如今大明朝與占城的關係比以前緊密的多,大明朝的好料也流通到了占城。特別是跟著鄭和下西洋的醫生大夫們,手藝比占城國的醫僧強多了,這個摩訶賁該隻能幹瞪眼。

占棟是去大明朝次數最多的人,他清楚大明朝的實力。這些年鄭和下西洋在占城打停,城堡的修建,加上龍城的崛起,早就讓他躍躍欲試,天天想著趕大明朝超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