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人有何見解。”永樂問鄭和。
“隨我朝艦隊入貢最多也是兩年一次,若下西洋,攜之入貢,舉手之勞。陸上相接的番國,可令其入貢,海上去國甚遠,還是自理為好。”
“若隻是為市易,倒可在邊遠相鄰之地設市。若是為朝會,那還是按皇上的律令為好。”也就是說,要做生意的,可就地解決 。想來見皇上的,皇上還是要有些威儀,讓他們來他們才能來。
......
“蘇祿國有奏,曰南藩有伊利島國入侵,望上國出使臣安撫訓示。”禮部有奏,“另有朝鮮國貢,琉球國斷其南下貿易,望天朝訓示。”
“伊利島國?”永樂帝從來都聽過這個國家。
“此國原為爪哇國一部,先些年爪哇國內亂,幫分崩離析,此國為南洋大國。不過其部多為茹毛飲血之輩。”
“去多遠。”
“自蘇祿國南上至少需三十日,臣得皆知其名,並未到過此國。”
......
“滿拉加國訴龍城相犯,雖不曾加以兵戈,但局勢危急。”
“龍城去年立國,今歲便欲擴土,也太心急了吧。”永樂奇怪。
“龍城雖彈丸之地,其地物產頗豐,滿拉加國土雖廣,可不擅治理。”鄭和這時明顯是在幫王動了。
“丘氏狼子野心。”永樂笑了笑。畢竟龍城離的太遠了,滿拉加也太遠了,而且又那麼弱小。自西亞汗國入侵的威脅解除之後,永樂說實話,有點懶的理那些小國了。
鄭和回到府上沒多久,王動也到了鄭和府上。他們雖然都是同朝為官,畢竟還有親戚的關係在,倒不用怕人說什麼閑話。
與鄭和不同的是,王景弘在北京城裏並沒有房產,他是住在宮裏的,所以他想過來,但不方便。但他倒是讓周滿代表他過來了,王景弘關心的問題同樣也是鄭和很心急的問題,那就是下一次西洋之行什麼時候出發。
“宋大人上月逝於交趾,他是累死在交趾的。交趾布政司年年是個大窟窿。今年皇上北征,已經提前把此次西洋之行的稅入給花光了。接下來又要對番邦進行賞賜,又是個大洞呀。”
“廣東等地今年颶風來犯,太子免去了今年的稅賦,皇上已經不喜,但卻沒改回東宮的訓政,這又是個大洞呀。”
“阿魯台又逃了,不出明年,許是後年,皇上可能還要親征。”
幾位大人坐在鄭和的書房裏,你一言我一語,個個都沒有辦法。皇上已經發話了,西洋之事,暫且擱之。這一擱不知要到幾時。
別人不知,王動卻是知道到,這一停就是十年,接下來的仁宗也就是現在的太子,他是個仁慈的主,現在周邊的那些人都與鄭和關係一般,而且這些人都覺得下西洋是無聊之舉。
王動也是幫不了他們,他回到家裏的時候,正好收到來自龍城的消息。這個消息又把王動的眼光引到了更遠的地方。
自多拉克島梁氏和龍城的丘氏先後開始武力擴張之後,最近這幾年的戰略已經從原來領地的鞏固生產,轉向了武力擴張。澳洲和非洲的開發探索慢了下來,隻是鞏固原有地盤,加強掠奪和生產,這些要為龍城和多拉克島的擴張提供物質的支持。
但王動早早就定下的美洲方案和歐洲方案已經開始實施,其中美洲方案由王厲主使,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大陸路和海路打通幾內亞灣,一是為掠奪非洲的資源,而是要掠奪人力。黑奴一事,不要親為,但可利用當地的部落去購買。打通幾內亞灣建立基地以便下一步探索美洲。
歐洲的方案不用多說,是以意大利島為基地,開始往整個歐洲大陸滲透。這此的歐洲我們已經提過還處在不停的戰亂之中。而這戰亂中最熱門影響最大的就是英法之戰。
1422年法軍在慘敗,此後兩國皇帝約下了和約。和約規定英王亨利五世有權在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國王位。但有意思的是1422年兩人一起死了。英格蘭王位的繼承人是個嬰兒,法國的實際政權按著和約規定被英國的一位公爵抓在了手上。而原法王查理六世的兒子查理七世不甘於受嬰兒或那位公爵的統治,決定反擊,可此人似乎並不是個打仗的好手,而且手下也沒什麼能幹的人。於是,為數不多的,王動有印象的一個法國人出現了,那就是聖女貞德。
英法兩國的百年戰爭呀,要是這時插上一手多麼爽呀。嗬嗬,真是可惜噢。
龍城最強的是海軍,可以說是無人能敵,隻不過目前數量較少。
陸軍現在再怎麼厲害也就是配備了火槍和火炮,主要的交通力量還是靠馬。可王動的勢力範圍內目前都不出馬。澳洲和非洲以後倒是可以大量養馬,但現在還來不及。目前龍城和夷洲的馬主要還是來自阿拉伯和蒙古,要想從陸地上運兵到歐洲太難了。
要不要支持土耳其或是埃及,這兩個可是王動目前能直接掛上關係的強國,支持他們去打代理人之仗。王動有點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