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證:①手術區有感染性傷口;②高熱、嚴重貧血;③脊髓完全橫斷;④脊隨血管有血栓形成;⑤嚴重心、肺、腦、肝和腎功能障礙。
手術途徑:有前路與後路兩種。
前路手術:現代一種較合理之手術方法,適用於來自脊髓前方的壓迫。如椎體爆裂骨折、骨折片突入椎管,經造影證實椎間盤破裂,第三頸椎以下骨折脫位而椎板較完整者。胸腰椎手術側前方入路,切除側1~2個椎弓根,進入椎管。先以器械複位,繼之清除椎管前方壓迫物,椎體和全部椎間盤。然後植骨將傷椎與上下椎體融合。
水平剪切骨折、旋轉移位和脊柱韌帶廣泛損傷及屈曲壓縮骨折者特別適用於魯克氏棒固定。近代理想的力學係統是哈林頓氏棒加節段鋼絲固定,既有縱向牽伸力,叉有畫定而使著力點分散之作用。第一、二頸椎骨折脫位,後路減壓後,可行頸枕融合術。
無論哪種途徑手術,均要求減壓要充分,要顯示正常脊髓邊緣,達到椎管通暢。清除脊髓背側積血,脊髓有腫脹者應快速靜滴脫水劑。如脊髓明顯腫脹,不縫合硬脊膜,隻用矽膠滌紛膜覆蓋。馬尾神經斷裂時行端端吻合。脊髓挫傷者用矽膠管注液至脊髓表麵衝洗,而後再用上述方法固定。
術後處理:①繼續用脫水劑和激素5~6天。②凡用內固定者,術後不用外固定,臥硬板床6周。③未用內固定者,術後石膏床,直至骨性融合。④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⑤嚴密預防褥瘡、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加強全身性支持療法。⑥按摩,截癱平麵以下的各關節行被動活動。⑦用電刺激,減少肌萎縮。⑧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循序漸進地施行體療。
三、骨盆骨折
(一)病因
1.直接暴力交通事故、重物擠壓等。
2.間接暴力高處跌落、骨盆或臀部著地。
(二)費盆費折分類
1.穩定性骨折單純恥骨骨折、恥骨聯合分-骨折或坐骨骨折等,骨盆環連接性雖有破壞,但對骨盆的穩定性和負重均無大響。
2.不穩定性骨折如骨盆前後環同時骨折,前或髖骨折及脫位等,破壞了骨盆環的連接性,影響了脊盤的穩定性和負重功能。常有骨折移位和變形。
(三)診斷要點
1.有骨盆外傷史。局部疼痛、軟組織腫脹與挫傷或皮下血腫,骨盆變形。
2.骨盆擠壓試驗與分離試驗陽性。線前後位、側位片以確診骨折部位、程度及類型。
3.骨盆骨折易並發盆腔髒器損傷,應常規檢查腹部、泌尿與直腸指檢、以免漏診。
(四)治療
1.不穩定性骨折有移位者,采用骨盆懸吊和骨盆牽引6~8周。應根據X線檢查調整牽引重量。髖臼骨折、脫位,無明顯移位者,臥床2~4周;有移位者,根據移位程度行骨牽引6~8周。
2.側臥姿式整複法適用於移位不嚴重又無內髒損傷莕。取健側側臥,兩下肢由助手握緊牽引,即可複位。如複位不滿意,術者可擠壓髂骨突出部分。如仍未複位,使健側向上側臥利用骨盆重力進行複位。複位後,用髖人字形石膏短褲固定2~3個月。
雙側股骨上懸吊牽引調整牽引方向,先矯正頭側移位、後調整滑車間距,糾正骨盆分離。髖關節屈曲、兩股骨垂直牽引,骨盆分離可矯正。兩膝關節屈曲,用布托吊起。複位後,維持牽引至骨折愈合。或牽引6周後改固定2個月。
合並大出血的治療骨盆骨折極易發生盆腔腹膜後大血管及靜脈叢破裂造成大出血,此為骨盆骨折重要死因之一,必須緊急搶救。抗休克(詳見本書第一章可行雙側髂內動脈栓塞)內動脈結紮,如仍不能控製出血。
四、嚴重泌尿係損傷的現代急救處理
(一)嚴重膀胱損傷
1.臨床類型
閉合性損傷:多為暴力直接作用於膀胱部位損傷;如車禍、踢傷及擠壓傷等,間接暴力,如從高處跌下等,故多並發複合損傷,如骨盆骨折,內髒、腸道,陰逍與尿道同時受損。
開放性損傷,多為直接暴力銳器或槍傷引起,多並發骨盆骨折,傷情較重。此外膀胱病變如潰瘍、腫瘤、憩室等亦可引起。
膀胱損傷常並發尿、血性腹膜炎;如腹膜未破則病情大多尿血集中在盆腔。嚴重者可引起休克(詳見第一章)。
2.診斷依據及膀胱腹膜內、外破裂的鑒別要點:
病史:如車禍、擠壓傷、高處跌下、直間接暴力作用於膀胱部位。
臨床症狀:①沐克,主要因失血過多,嚴重骨盆骨折,腹腔內髒損傷引起。②局部疼痛,腹肌緊張,開放性創傷。③排尿困難,有較強排尿意^識的病人尚能排出少量的血尿。④體格檢查有無創口及骨盆骨折錯位情況,破裂膀胱變小,常有腹肌緊張,導尿觀察有否尿液流出,並注意尿及顏色。可行注水試驗:在無菌操作下注入定量液伴,然後抽回,如出入量相等則無膀胱明顯破裂;如注入量抽回難或少、或無則破裂可能性較大;若尿管膀胱損傷處插入腹腔,則抽回更多液體。⑤X線膀胱造影診斷更有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