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9章 小說的節奏研究(2)(2 / 3)

weid哥說節奏感就是速度感,這點我讚同,那麼我想問速度感又與什麼有關呢?什麼樣的叫速度?我認為一件事用最少的篇幅講完,那就是速度。事件是一切的核心,速度的核心還是在於講述事件的所用篇幅,速度感還是內容篇幅的直接反映。節奏當然不隻與內容篇幅有關,它當然還與其他很多東西有關,比如寫法、文筆之類,但這些不是主因。試想,我們要講述一件事,我們用不同的寫法,比如散文的,插敘,倒敘,平鋪直敘,但是我們的篇幅是一樣的,那麼寫出來的東西給人的節奏感會不會不同呢?不同是肯定的,但差別肯定很小,這也是短篇無節奏的原因。隻有在篇幅不斷增多,直到中長篇,這個差別才會擴大,才會較明顯的看出來。但它不是絕對的,比如傳統文學,傳統文學並不注重所謂的節奏,一般人也看不出節奏的影響,如果不仔細研究,誰也不會在意這個問題。那為什麼網文讀者,很容易就看出網文的節奏,也很容易受它的影響?比如《九轉金身》,相信龍空眾都對它印象深刻,這本書的主角境界提升飛快,修為可謂日行千裏,再比如《陽神》後期崩壞的問題,相信閱讀經曆稍微豐富的人都能感覺出來。

我在本文著重說到了等級,說【升級流小說中,隻有升級是在無數事件中始終相互關聯的,而且升級本身也是看點,每個等級之間天然就具有節點存在。】後麵有人回複說,節奏感是一種感覺,墨水妹子還直接用了第七感末那識來表示。我完全讚同節奏是感覺的說法,既然是感覺,那就表示很容易被誤導。等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對讀者的誤導,它著重突出了網文的節奏感,它是使網文之所以節奏感那麼明顯的主因。如果大家去看都市言情,然後再看看玄幻,就很明顯可以比較出這兩種類別在節奏感上的區別,前者弱,後者強。玄幻仙俠修真,都市異能,官場文,這幾類的節奏感都很明顯,但像恐怖小說、推理小說就不在意這個了。正因為節奏感太明顯了,所以大家才會去注重這個問題,把這個問題上升到非弄好不可的地步。

所以把握節奏感在整體上的最好辦法,就是把握每個等級間的篇幅和情節量,從等級入手,沒有等級也要搞出等級來。可以說等級是節奏的方向標。

以上的問題其實都在節奏在整體上的體現,它也不是什麼”你感覺慢、我感覺快“的模棱兩可的東西,而是客觀存在的節奏差異。我前麵所下的結論:節奏快的內容必然簡單,理由也是基於節奏快了,篇幅就少了,篇幅少了。這也是客觀上的簡單,是相對於同一個作者而言的。同一個作者,他要寫一篇文,如果要追求快節奏,那和他追求慢節奏,寫出的文相比,節奏快的在內容上肯定更簡單,你叫神機慢點寫,與他現在寫的相比,肯定是現在的內容簡單(前提是講同樣的事情)。至於讓讀者感到的其他差別,就是文字的運用問題了,這涉及到作者個人的技術問題,在這裏我就不說了。

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幾個概念,大家可能還不太清楚,那我再詳細說明一下:

1、事件:事件雖然就是情節,且大家都習慣說情節,但情節可大可小,主角吃飯可以說是一個情節,裝逼踩人可以說是一個情節。但裝逼踩人其實涉及到兩件事,兩個人:主角踩人了,被踩者被主角踩了;主角,被踩者(不要說飯被吃了也是一件事啊^-^)。人物是事件的核心嘛,一個角色對應一件事,乃至一條事件線,單一的一件事是一篇小說的最小單位。高潮中人物衝突多,角色多,以至於事件多,所以雖然篇幅比一般的地方多些,但分攤到每件事上就少了。而不是說高潮的情節量比一般的地方多,如果大家仔細想想,高潮的情節量真的比一般的地方多嗎?情節的說法本身就比較模糊,根本沒法量化比較。

2、單元事件:這個指的就是某部分章節中的所有事件。雖然一件事是可以無限分割的,一件事本身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單元事件,但是前提要作者超展開了這件事。

以上的回答,大家明白不?歡迎大家繼續討論啊~~大家幫俺理清了思路啊~~(水王把具體細則和整體混在一起看了,所以會覺得它很複雜^-^,當然具體細則的節奏感確實比整體來的複雜,用另外一個詞形容會比較好:張力)

從隱形墨水和六梨的對話中,我大概猜到,隱形墨水其實沒看過小說麵麵觀,隻是想當然的就說出了“太深奧”這個評語。

恩,試圖總結理論是很好的,樓主在這一點上和我有共同語言。不過走上這一條不歸路,就要明白:沒有無破綻的理論。從某個程度而言,所有理論總歸是“錯”的——當然,並不是說理論就此無用,而是說理論需要極為小心的預設限定範圍和條件。如果忘記了這個工作,有些結論就會顯得很滑稽。我舉個例子,就是樓主所謂的“快節奏”

樓主所言的快節奏,是指上一個節點和下一個節點之間情節量少,過度迅速。從這一個角度而言,完全可以這樣說。但是由此出發,說出“快節奏的小說,內容必然簡單”,這就值得商榷。固然,我們通常認為快節奏,情節進展迅速,相對的,情節線索就較為清晰且單一。由此而言,這句話似乎沒什麼不對。但是要記住一個事實:對於長篇小說而言,不存在單一“快節奏”的小說,也不存在單一“慢節奏”的小說。對大部分成熟的長篇小說而言,節奏都是有快有慢的。那麼什麼時候節奏快,什麼時候節奏慢呢?如果以樓主理論,應該是情節繁雜的時候節奏慢,情節簡單的時候節奏快。但是有些時候,高潮段落是情節節奏最快的時候,但恰恰高潮段落又是情節線索最密集,情節最複雜的段落。而有的時候,高潮之後是情節最緩慢的時期。可我們絕大多數經驗中,這一段情節都是比較單純的,不太容易出現如同高潮階段各種矛盾同時爆發的複雜場景。

由此而言,我們得出了相反的結論。高潮段落情節複雜,可節奏反而快;高潮之後的舒緩段落情節簡單,節奏卻慢。這和樓主理論不符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略將思路轉個彎,很容易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實,樓主太執著於“一個節奏單位”的快慢了。如果就“一個節奏單位”而言,其單位時間越長,中間的情節就越多——這是可以肯定的。絕無任何問題。可是,如果將故事視為前後相續的一連串節奏單位的組合,那麼,我們快慢的概念就將調轉:如果節奏單位短促,那麼中間發生的單位事件就短促,那麼,同等的字數中,就擁有更多的不同的事件發生——毫無疑問,這樣,單位字數中,這段情節不但不單純,反而更加複雜。因此,以故事為視角——而非前後兩個節奏點形成的最小節奏單位為視角——快節奏意味著複雜的情節,以及快速的視角轉換。那麼,同理相反,慢節奏就是簡單的情節,平緩的敘事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