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嚴重的精神壓力會引發身心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等病症。
3.壓力過大的最大危害是造成免疫係統紊亂。研究表明,極端和長期的壓力會降低血液中的血小板,從而使人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擾。如肺炎疫苗在長期壓力下會失去免疫的效果。
4.壓力大會損傷大腦。壓力大的人常常感到精神緊張或失眠,同時大腦無法正常運轉,最終會出現劇烈的頭痛、記憶力喪失等不良反應。因為隨著激素在身體裏的急劇上升,會使人的大腦出現問題。
5.壓力大損害皮膚。壓力導致的激素通過皮膚表層釋放時會引起粉刺、皮疹和發癢的斑點等現象。其中一些人的皮膚會變紅,而另一些人的皮膚則會變白,在極端壓力下,還可能誘發麻疹或牛皮癬,從而使皮膚的狀況越來越糟。
因此,專家提醒青少年朋友們,在學習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我調節壓力,因為不管是生理的、精神的、情感的,還是環境的壓力並不一定都是無益的。但如果過多,就會使我們不堪重負。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人生的暴風時期或狂飆時期。隨著文明的進步,社會的多元化,個人要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多,而信息的發達也使我們的觸角愈來愈廣,時間精力也被分割得瑣碎,社會價值觀與規範賦予每一個角色特有的要求並未減少,因此常常無法兼顧,又不得不承受各種角色之下的極大壓力!
11月28日零時許,包鋼十二中16歲的初三女學生袁某在鄰居家中服毒自殺。原因是母親埋怨她考試成績不好,訓斥了她。袁某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死前寫了遺書,稱自己“不知能不能見到明天的朝陽”。
同一街區,曾有一個14歲的女孩子殘忍地掐死了自己的親奶奶。
還是這個城市,一個初中生,因為父母不給與同學聚會需要的幾十塊錢,竟然上吊自殺……
劉某原是某中學的學生,2003年暑假的一天,父母都去上班了,17歲的他便到街上遊逛。當他發現自己手頭無錢時,便想到了搶劫,他去了自己的學校,對一名沒有回家的女生實施搶劫,對方大聲呼救,劉某擔心事情敗露,竟將其殘忍殺害。
2005年11月的一天,某中學18歲學生馮某,對家長謊稱去上學,而對老師則稱自己要去看病,然後竄至張店一練歌房唱歌,後將練歌房小姐周某強行奸汙。
心理專家告訴你
心理專家認為,心理的壓力有一部分是由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生活事件引起的。如未完成的作業、即將來臨的考試、必須麵對的衝突,等等。這些壓力的大小,雖然有一些客觀標準來衡量,但歸根結底,它們對人的影響,有著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同樣一件事,在某些人眼裏,簡直不足掛齒,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卻是天大的事。那些對自己要求過多、過嚴的人,就容易把小事放大,小壓力也就成了大壓力。
一般說來,構成壓力的事件,多半都是壞的事件。然而,普通的人際關係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人際間的壓力主要來自於這樣幾個方麵:相互競爭,希望自己比別人表現優異;控製他人而不要被他人所控製;力圖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他人的標準;想取悅別人以便達到某種目的,等等。
即使沒有外在事件造成的壓力,由內心衝突造成的壓力一樣令人難受。這樣的壓力首先在價值觀層麵。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觀,某一些價值觀是和另一些價值觀相互對立的。於是我們的心靈就成了這些價值觀鬥爭的戰場。在某種情形下必須作出決定的時候,壓力就產生了。
青少年所麵對的社會壓力比較大,由於他們在學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這就造成了他們的心理素質不高,麵對壓力缺乏相應的應對能力。
這些稚氣未脫的中學生,為什麼會有過分自律、內心衝動和壓抑,甚至會有突發傷人或自殘行為等不健康的表現呢?不和諧的生活環境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並造成心理問題。當外部要求過強,以苛刻的外部行為做標準時,焦慮和壓力會迫使青少年產生強迫行為,以緩解焦慮。社會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中產生影響,比如社會存在貧富差距、一些官員腐敗這些社會熱點問題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同的陰影,從而影響到心理的健康發展,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時期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時期,更是不健康行為的孕育期。由於中學生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認知結構的不完備,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對社會和家庭的高度依賴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慮,會遭遇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若暫時性的心理障礙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反應,很可能影響以後心理的健康發展,甚至會導致日後難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專家建議
作為青少年應該努力使自己成長為獨立於父母的個人;真實地看待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正視童年的現實;要有勇氣承認童年發生的事情與成年以後的生活之間的關係;鼓起勇氣袒露自己對父母的真正感覺;改變自己的行為,尋找足夠的力量幫助自己治愈心中的那個弱小的自己;重新獲得成長的力量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