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我的童年(2 / 2)

或許看過小說內容的人會發出這樣的質疑,你那時年紀還小,一切都懵懵懂懂的,家裏發生的事和一些見聞你怎能記得這麼清楚?我要說的是,一來我的記性比較好,童年的某些經曆至今還記憶猶新;二來父母和姐姐的回憶以及家中的大量老照片也幫了我很大的忙。這幾種因素是我創作這部小說的重要信息來源。

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相對於父輩來說已經很富足了,不愁吃不愁穿,但跟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當今時代比起來,還是很質樸很純粹的。那時,花一毛錢可以買一根冰棍、一袋無花果,兜裏再多幾個子兒,還可以吃一袋朱古力豆、喝一袋透心涼;那時,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豐富多彩的娛樂節目、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信息。沒錢買足球,我們就幹脆把易拉罐踩扁了當球踢,即便是這樣,我們卻仍然過的很快樂。很多時候,幸福與否真的跟物質無關,決定它的既是當時的一種感覺和體驗,也是成年過後的一份回憶和品味。這種童年情結早已根深蒂固地烙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一本小兒書、一本故事會、一部動畫片、一支老歌、一幅畫、一件玩具、一首唐詩、一種味道……可能都會勾起我們童年時代的記憶,那感覺就仿佛穿越了時光,又重新回到了小時候。

童年是充滿著好奇的時代,麵對一個未知的世界,我們心裏總會冒出無數個問號,身邊的很多事物也會引發我們的興趣和關注。一塊漂亮的石頭、一朵美麗的花、一隻躍起的昆蟲、一件離奇的事件……或讓我們俯身拾起、或讓我們駐足欣賞、或讓我們生出捕捉的欲望、或讓我們萌發探索的衝動。然而現在,這些寶貴的東西正在我們身上流失,在匆匆的腳步和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卻忽略了身邊的風景和近在眼前的美麗。

童年又是一個懵懂而敏感的時代。我們怕鬼、怕黑,容易輕信大人的嚇唬,聽到一篇恐怖的故事,我們睡覺時會緊張的不敢合眼。鄰近青春期,也會為身體上出現的“異常”而擔驚受怕。記得在我十二歲時,由於生理上的早熟,在洗澡的時候,同學們把一絲不掛的我圍起來,就像看怪物一樣,眼睛緊緊盯著我下體那團毛絨絨的東西,把我弄得無地自容,恨不得地上裂一道縫鑽進去。所以往後每一次去澡堂,我都提心吊膽的,生怕碰到同學。其實,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人或早或遲都會遇到,隻不過那時我還不知道。

或許這就是童年吧,一個不知愁滋味而又冒著傻氣、少見多怪的懵懂年代。如今它已隨著時間的長河而遠去,再也不會回來。有些人已永遠失去了童年,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卻是“歲月流逝,我心不老”,而這不老的心就是一顆永遠透亮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