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小口袋百貨店” Page 1(2 / 3)

首先,這個街道的舊貨店廉價提供了6把椅子和一個櫃台……對,一個櫃台,帶有貨物標簽盒,能上鎖的抽屜、帳桌、筆墨和帳本。另一間屋的家具有一張大床、一張桌子、一個放衣物的大衣櫃,總之最基本的需要,僅此而已。要知道,帶到都柏林150英鎊是可支配的資金,三分之二已經用掉,因此,手應當把得緊點兒,別超支,要留一點儲備。貨物陸續賣出,就陸續補充,百貨店始終保持貨物齊全。

自不待言,帳目完全合乎規矩,這就必須每天登記賣出的貨物,再入大帳本——小把戲的大帳本!——上麵的營業額要結算出來,以使每天晚上核查錢櫃的狀況——小把戲的錢櫃!貧民學校的那位奧包德金先生不見得能搞出更好的帳簿。

現在,在小把戲的百貨店裏能買到什麼呢?……這個街區的日常出售的物品,這裏幾乎樣樣齊全。如果說紙店專賣紙張,五金店專賣五金製品,鐵器店專賣鐵製品,書店專賣書籍,那麼我們的少年商人卻別出心裁,將辦公用品、生活器皿、所有人都能看的書籍,如年曆和教科書等,全都彙聚在一店。小口袋商店這裏物有定價,都寫在門前的價目牌上,顧客花錢不多,什麼都能買到,而且,在日用品貨架旁邊,還陳列一架玩具,有小船、木排、鐵鏟、皮球、球拍、槌球和網球,專門提供給5歲到12歲各年齡的兒童,不適合聯合王國那些成年的紳士。保伯喜歡照看這個貨架,把貨擺好。他給這些玩具撣灰,手多癢癢,尤其想擺弄小船,幾便士一隻的小船。這裏要趕緊補充一句:保伯特別當心,不能把他老板的貨物弄舊了;老板可不開玩笑,常對他說:

“一定要正經幹,保伯!你若是不正經幹,就會讓人相信,你一輩了也幹不了正經事!”

不錯,保伯快滿8歲了,到這個年齡還不懂事,那就一輩子也懂不了事。

沒必要逐日敘述小把戲公司如何贏得公眾的欽佩和信賴。隻需知道這家商店很快就火起來。奧布賴恩先生十分驚訝,他的房客安排生意十分巧妙。買進賣出固然好,而善於買進賣出則更好,關鍵正在於此。這也是這位老商人多年運用的方法,既十分精明又十分節省,以便積聚財富。誠然,他開始經商時已經20多歲了。而不是12歲。因此對這個少年也持厚道的格裏普那種看法,認為小把戲能很快發家。

“幹萬別太操之過急,我的孩子!”每次談話結尾時,他總這樣叮囑小把戲。

“不會,先生,”小把戲回答,“我一定走得慢些,多加小心,因為我的路還長著呢,我的兩條腿必須悠著點兒!”

這裏應當指出,小口袋商店能一舉成功,有點異乎尋常,這和它的名聲不翼而飛,傳遍全城有關。兩個孩子開設並經營一家百貨店,商店老板還是上學的年齡,而合夥人還是玩彈子的年齡,這不是更能引人注目,引來顧客,一下子就時髦起來嗎?還有,小把戲也沒有忽視做廣告,在報上按行數付款發了幾條消息。但是,他一文錢沒花,就有人在《都柏林報》、《自由人報》和別的報紙的頭版上,發表了引起轟動的文章。不久,記者也紛紛來訪,對,采訪小把戲,也采訪保伯本人!采訪所用的時間,跟采訪格萊斯頓大人的時間一樣。不過,我們還不至於斷言,小把戲的名望可以跟巴涅爾相提並論了,盡管社會上大談特談比德福特街的這個少年商人,大談特談他那贏得各方好感的生意。他成為時髦的英雄——這別具一種重要性:大家到他商店購物。

顧客受到多麼禮貌、多麼殷勤的接待,就不必贅述了。小把戲耳朵後夾一支筆,眼睛注視一切;保伯也十分精神,眼睛閃閃發光,頭發打著鬈,活像鬈狗的腦袋,女士見了撫摸他的頭,就像撫摸一隻小狗。對!那是名副其實的女士:夫人小姐,自塞克維爾大街、拉特蘭區,以及上流社會所居住其他街區。這樣一來,架子上的小玩具幾小時就賣光了。各種小車就到公園的路上行駛,小船也都駛往水池。聖徒帕特克裏啊!保伯可忙壞了。那些臉蛋紅潤的孩子,跟同齡的商人打交道,簡直高興極了,非要他親手服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