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見識見識弗裏科蘭被拖在飛行器後麵的原因及方式 Page 1(2 / 3)

普呂當大叔要發火,卻被菲爾·埃文思拽走了。兩個人回到艙房,下決心不管是到了哪裏,即使是為此搭上性命,也一定要逃出去。

“信天翁號”又開始朝西飛去。這一天,飛行速度不快不慢。先飛越了喀布裏斯坦,有一陣子,他們還見到它的首府。後來又飛到了離克什米爾有1,100公裏遠的赫拉特王國的邊境。

這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地區。在這條從到英屬印度去的必經之路上,出現了成群結隊的人馬:有隊伍、有車輛,總之,行進中的部隊應有的人員和輜重這裏都應有盡有。而且還能聽到隆隆的炮聲和劈啪的火槍聲。不過,隻要不涉及到榮譽或人道,工程師從來不過問別人的事。他飛了過去。即使真如別人所說,赫拉特是打開中亞地區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是落到英國人的手裏還是人的口袋裏,對他來說無關緊要。地上的利害衝突,對於以天空為自己唯一疆土的無畏的人來說實在是無所謂。

況且這個地區沒過多久便消失在一場紮紮實實的黃沙風暴裏了。在這一帶,這類風暴非常多,這種被稱作“泰巴德”的風暴,帶來狂暴的氣流,所經之處可卷起不計其數的沙塵。已不知有多少駱駝商隊曾在這種空氣的旋渦中喪生!

為了避開這種可能會影響其傳動設備精密度的塵灰,“信天翁號”升到了2,000米高的空氣澄淨的地方。

波斯邊境和它那些狹長的平原就這樣從眼前消失了。雖然無任何暗礁要提防,飛行速度還是相當緩慢。地圖上確實標有幾座山峰,但都是些中等高度的山峰。不過,到了首都附近最好還是避開達馬萬德山,它那終年積雪的峰頂差不多高達6,600米;另外,還有個厄爾布爾山要注意,德黑蘭就建在它的腳下。

7月2日,天剛破曉,達馬萬德山就從西蒙風①的飛沙走石中探出身子,出現在眼前。

①非洲和阿拉伯等沙漠的幹熱風。

“信天翁號”朝著被狂風卷起的細沙雲霧籠罩下的德黑蘭上空飛去。

不過,上午10點左右,他們還是看到了環繞在城市周圍的寬闊的護城壕、位於城市中央的沙赫①王宮,看到了覆蓋著瓷磚的宮牆和仿佛是巨大的湛藍晶亮的綠鬆石雕成的水池。

①伊朗國王的稱號。

所有這一切轉眼間便看不見了,從這兒開始,“信天翁號”改變航向,幾乎是朝著正北方向飛。幾小時後,它來到了一座小城的上空。小城坐落在波斯北部邊境的角上,在一片浩瀚的、向東向北都一眼望不到邊的水域邊上。

小城即阿斯塔臘港口,是最南部的一站。水域是海,即裏海。

再也沒有卷起的塵灰,呈現在眼前的是沿著岬角一字排開的歐式房屋,中間是一座高聳的鍾樓。

裏海的水麵比海平麵低300尺。“信天翁號”朝著海麵降低了高度。晚上,飛行器一直沿著原先屬於土耳其,現在屬於的通向巴爾幹海灣的海岸飛著。第。天,即7月3日,它的飛行高度離裏海的水麵麵有100米。

無論是朝亞洲方向看,還是朝歐洲方向看,都看不到任何陸地。海麵上,有幾條微風鼓起的白帆;這是當地船隻,從它們的外形上可以辨認出來:有雙桅的“開思拜”船,有老式的單桅“卡尤克”海盜船,還有那些簡陋的載人或捕魚的“泰米爾”式小船。天空中,不時地有幾縷青煙一直飄到“信天翁號”的旁邊。煙是從阿斯塔臘港汽船的煙囪裏冒出來的,這是配給土庫曼用的船隻。

那天早上,工頭湯姆·特納和廚師弗朗索瓦·塔帕日在聊天。在回答後者的一個問題時,他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