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信天翁號”這一真實故事的沒有結局的結局 Page 1(1 / 3)

第二年4月29日,剛好是普呂當大叔和菲爾·埃文思那次出人意料地歸來後的第七個月,整個費城都沸騰起來。這一次與無關:既不是競選,也不是集會,而是“前進號”飛艇在韋爾頓學會的關心下終於竣工,即將充進它的自然元素了。

駕駛員就是本故事開頭提到過的著名的哈裏·烏·廷德和他的一名助手。

乘客是韋爾頓學會的主席和秘書。難道他們不配這個榮譽嗎?難道他們不該親自出馬來反駁所有基於“重於空氣”原理的飛行機器嗎?

然而,七個月過去了,他們對於曆險的經過仍然守口如瓶。盡管弗裏科蘭很想吹吹牛,但終究沒有談起工程師羅比爾和他那神奇的機器。或許,作為毫不妥協的氣球主義者,普呂當大叔和菲爾·埃文思不願意談論飛行器或別的飛行工具。他們是絕不會承認航空家的發明的,隻要“前進號”氣球沒有在飛行工具中獨占鼇頭。他們始終認為,而且執意,飛艇才是真正的空中交通工具,未來隻屬於它。

再說,他們嚴厲報複的那個人——他們自認為做得很公正——已經不在人世了,他的同伴們也沒有哪個能活下來。“信天翁號”的秘密已經被深深地葬於太平洋之腹了。

至於工程師羅比爾在茫茫無際的太平洋中有一個基地,一個可供歇息的小島,這僅僅是一種假設。不管怎麼說,是不是應對這麼個小島作一些調查,兩位同行將另作決定。

韋爾頓學會的這場經過長期精心準備的偉大試驗終於要啟動了。“前進號”是迄今發明出來的航空藝術中最完美的型號——就像航海藝術中的“堅強號”和“神奇號”。

“前進號”具備飛艇的一切優勢。它的體積使它可以上升到氣球所能達到的最大高度,其密封度可使它在大氣中無限停留,其堅固性可使它經得住任何氣體膨脹和狂風暴雨襲擊的壓力,其性能可使它具有相當可觀的提升力。它能夠提起一整套包括所有附件在內的電器設備,這套設備可以輸送給推進螺旋槳迄今為止最強的動力。“前進號”的外型是便於水平移動的長圓形;其平台式吊艙與克萊勃船長和勒納爾船長的那種相仿,艙裏裝有駕駛員所需的各種工具:物理工具、纜繩、錨、導索等,此外,還有儀器、幹電池和蓄電池,以賦予飛艇強大的機械力。艇的前部有一個螺旋槳;尾部,也有一個螺旋槳,另加一支舵。但是“前進號”上機器的效率恐怕與“信天翁號”的相差甚遠。

“前進號”充上氣以後,被運到費爾蒙公園的林間空地上,就是飛行器曾經停留過幾個鍾頭的那塊地方。

不必多說,它的提升力是由最輕的氣體提供的。一般照明用的煤氣的浮力僅為每立方米700克左右——隻剛夠打破和周圍空氣的平衡狀態;而氫氣的浮力則可以達到互,100克。根據著名的亨利·吉法德製氣法並采用專用儀器製得的純淨氫氣充進了龐大的氣球。如果說“前進號”的容氣量為40,000立方米,那麼,它所得到的氣體的浮力就是40,000乘以1,100,即44,000公斤。

4月29日這天早上,一切準備就緒。11點剛過,巨大的飛艇已經在離地麵幾尺的地方擺動著身子,準備隨時直衝雲霄。

天公作美,簡直就像是專門為這次重要試驗作了安排。總的說來,如果風能夠再大一點,就更好了。這樣,試驗就會更具說服力。其實從就沒有人懷疑氣球在靜止的空氣中是可以駕馭的,然而,在流動的空氣中情況就不同了,而試驗應在後一種條件下進行。

始終沒有起風,而且沒有要起風的跡象。這一天,也真是巧得很,北美洲絲毫無意從它取之不盡的風雨庫存中取一場可怕的暴風雨送往西歐。這樣的大氣定會有助於飛行試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