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由於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創麵滲出水分蒸發、細胞的損傷,以及水腫的壓迫或毛細血管微血栓形成等多種因素,致組織缺血、缺氧、細胞功能改變和代謝障礙,鈉鉀泵功能失調,由細胞內外逸,以及水分進入細胞內。乏氧代謝,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致嚴重缺氧,可使血管活性物質、凝血酶以及各種因子釋放,更加重缺血缺氧形成惡性循環,休克加重。
燒傷性休克與創傷所致休克一樣,以低血容量性休克為主,表現為血漿容量減少、血濃縮、血流緩慢、心搏出量降低、低蛋白血症、低鈉血症、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堿中毒。傷後2~6小時滲出達高峰,持續36小時之久,燒傷麵積越大,滲出速度越快,休克出現越早,程度越重。如得不到及時治療,休克加重,即使勉強能渡過休克期,此時全身抵抗力下降,也極易產生早期感染和多係統、多器官功能衰竭,使救治成功率下降。常見的嚴重並發症有感染、腎衰、肺水腫、腦水腫、應激性潰瘍等等,成為臨床上治療棘手的問題。
綜上可見,對燒傷的治療,在於燒傷休克的防治,它是燒傷早期治療的重點,如果休克期不能平穩渡過,不僅易發生上述並發症,也為創麵的修複帶來困難。
(二)燒傷休克的早期診斷
1心率早期快而有力,隨著休克的加重,心率快而無力,進而心率減慢而弱。
2.尿量反應血流灌注情況和休克嚴重程度,如果尿少說明已有血壓下降。
3.口渴應考慮是否為血容量不足。
4.煩躁不安可由腦細胞因灌注不良缺血缺氧,也可因腦水腫缺氧所致。
5.惡心、嘔吐表示休克嚴重影響胃腸道缺血缺氧。
6.末梢循環不良肢體發涼。
7.應激反應燒傷開始由於應激反應,血壓升高(尤舒張壓),脈壓差小,繼而失代償,有效循環量進一步減少,血壓下降。
8.呼吸呼吸由快、深逐漸為快淺。
9.示心功能差,壓低尿少,示血容量不足,均與休克有關。
10.血生化檢查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紅細胞計數,酸堿平衡,血氣分析等,進行綜合性分析。
(三)燒傷休克的治療原則
1.補液
補液的目的在於補充血容量,糾正低血鈉、酸中毒和低蛋白以及延遲性補液再灌注引起的自由基損傷。
補液量:由於燒傷體液的丟失有一定規律(傷後2-6小時為滲出高峰期),通常用燒傷麵積和體重為補液量的依據。
2抗生素的使用
燒傷後有創麵存在就有細菌侵襲感染的可能,在早期抗休克的同時抗生素的使用不可忽視,大麵積燒傷應用廣譜抗生素,創麵分泌物培養十藥敏是選擇抗生素的最佳方案,嚴防綠膿杆菌感染。
3.抗氧化劑的應用
燒傷休克液體複蘇後,組織細胞缺血缺氧改善,次黃嘌呤-黃嘌呤氧化酶係統代謝亢進,黃嘌呤氧化酶催化黃嘌呤轉化成尿酸的同時產生大量氧自由基,休克時生成減少,脂質過氧化能力增強,易使組織損傷加重。
鎮靜止痛
4.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嚴重休克複蘇困難的病例,可以適當使用藥理劑量的激素,以增強心肌收縮力;使乳酸轉化為葡萄糖以減輕乳酸血症;還可穩定細胞溶酶體膜防止細胞破壞;還可減輕組織水腫,對腎髒與呼吸道的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減輕缺氧性損害。
5.高滲鹽溶液的應用燒傷早期,尤其是中度以上的燒傷,為了預防低容量休克的發生,大量補充液體,有發生心血管係統負荷過重的潛在危險,同時,燒傷後局部水腫嚴重,不利於創傷的愈合,這時、適量用些高滲鹽溶液,效果良好。它的主要優點在於減少病人的液體負荷;減少肺部並發症,還可改善腎功能增加尿量。
但在使用高滲鹽溶液時,要嚴格監測電解質,以防止出現高鈉血症。
6.休克期的監護對中、重度以上的燒傷,若所在醫院無專門的燒傷病房,則應進入病房進行各項生理指標的監測,如神誌、呼吸、脈搏、體溫、尿量、中心靜脈壓、血氣、生化等等,根據監測結果作相應的分析與處理。
(四)燒傷創麵的處理
創麵處理貫穿在整個燒傷治療的病程中,創麵處理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病人的病情和預後,為燒傷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創麵閉合和恢複愈後的外觀及功能,因此,不同深度不同部位的燒傷創麵處理原則各不相同。
輕度燒傷可將水皰按重力方向無菌刺破,使滲液流出,無菌敷料覆蓋3周內可行愈合,不留疤痕。
中度以上燒傷對深創麵,可根據病員當時的全身情況和病房條件采用包紮法、暴露法或切痂處理。
燒傷創麵的處理從燒傷治療創麵處理的進展中,總結出分期分批切除焦痂,同時給予植皮覆蓋創麵,為當前大麵積燒傷的常規治療方法,首次時間一般在傷後3~4天內,因這時休克期已過,燒傷水腫尚未完全消退,手術時層次比較清楚,便於操作,且此時下細菌最少,可減少術後感染的機會,利於植皮的成活。經驗總結認為,一次切除範圍為20%以內體表麵積的焦痂是最安全。
如為特殊部位如關節、手或毒性化學燒傷,在作好充分術前準備,並有足夠的自體供皮區,傷後能盡早切痂。切痂後的移植皮片若自體供不夠,則采用自體與異體皮片相間移植的辦法,一般都能成功。術中徹底止血,嚴格無菌操作以及做好植皮後的固定製動。
(五)支持治療
中、重以上的燒傷,自傷後至創麵愈合的一係列治療過程中,不可忽視支持治療,尤其是渡過休克期後,進入切痂、植皮階段,由於術中出血、高代謝狀態,病員很容易出現負氮平衡,體力耗損,影響療效,因此必須維持足夠的血容量與膠體滲透壓,避免出現負氮平衡,若進食不好者,全血、血漿、白蛋白要反複使用,也可通過中心靜脈管給予腸外高營養,為創麵的恢複創造條件。
(六)並發症
1.感染燒傷後創麵的存在,就是細菌侵襲導致感染的基礎,若出現休克,全身免疫功能降低,又會加重感染,故從現場急救開始就要將抗感染貫穿治療的始終。開始根據燒傷的嚴重程度可以選用青黴素、複達欣或加用滅敵靈聯合用藥,隨後根據創麵分泌物的培養,選用恰當的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菌種監測和體溫、血象的分析,以便必要時更換抗生素,避免出現菌群失調二重感染。
2.腎衰重度燒傷休克期,腎缺血時間過久,腎小管可能壞死;再由於肌肉燒傷壞死和紅細胞大量破壞;引起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大量釋放均可刺激腎血管引起痙攣,並可在酸性環境下沉澱析出而堵塞腎小管,從而引起腎衰。故中、重度燒傷病人應留置尿管,對尿進行尿量和定性檢查,若發現尿少或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即應適量加快補液或使用利尿劑和堿性藥物,使尿堿化,利於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的排出,防止腎衰的發生,一旦發生則按腎衰處理。
3.肺水腫燒傷後,由於首先考慮的是預防低容量休克的發生,給予大量快速補液,若單位時間補液過猛、過快,會造成肺水腫,表現為呼吸困難、咳泡沫痰,這時宜用利尿劑、氨茶堿,並吸調整輸液速度。
4.肺部感染若有吸入性燒傷,更易並發肺不張或肺部感染,燒傷開始就應保持呼吸道通暢(自然呼吸給氧;經鼻氣管插管給氧;氣管切開給氧),經常翻身、拍背、霧化吸入、鼓勵咳嗽,排出分泌物,若為冬天應保暖,合理使用抗生素,經常監測血氣,隨時進行分析,調整治療方案,以便最大限度的減少此並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