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外化學事故的危害性
國外記載最早的化學災害性事故是在1917年12月7日,法國貨船“蒙特布蘭克”號駛入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港,船上滿載苦味酸、火膠棉及苯,該船與比利時“伊英”號船相撞而發生強烈爆炸,死亡人數2000名以上,市內一所學校的550名兒童中僅有7名幸存者。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碳公司在印度博帕爾鎮聯合碳化廠生產農藥西維因發生泄漏事故,使20餘萬人受害,2500人喪生,目前估計留有後遺症者達45萬人,有60萬人要求賠償,成為震驚國際的災難事故。
1994年8月5日深圳市區東北角清水河安貿公司所屬儲運倉庫的危險品硝酸銨爆炸起火,燃燒爆炸達16小時之久,造成庫區3棟倉庫炸毀,12棟局部燃燒,深圳市局部停電、停水,部分工廠停產,直接經濟損失2.4億元,受傷141人,死亡15人。據我國職業病報告資料統計,1984年-1992年間發生急性中毒20471例,年均2000例,因急性中毒死亡1331例。從上述國內外化學中毒事故中,可以看到其嚴重的危害性。
(二)國外液體推進劑引起的重大傷亡事故
1960年10月原蘇聯發射88-7洲際彈道導彈,一級運載火箭燃料貯箱泄漏,火箭提前點火,引發火箭發生爆炸,導彈全部被炸毀,145人當場喪生,其中包括戰略導彈司令涅傑元帥。1965年美國阿肯色州導彈基地,由於推進劑作業人員操作不慎,用焊槍和扳手戳破推進劑管道,導致爆炸著火的重大事故,致使53人死亡。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航天飛機起飛73秒即發生爆炸,其原因是由於火箭主發動機液氫和液氧貯箱破裂,大量液氫和液氧泄漏引起爆炸,航天飛機炸毀,7名宇航員死亡。這一重大慘案,震撼了在現場觀看的政府要員和10多萬觀眾。以上幾起事故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忽視了質量管理,對隱患認識不足,決策者麻痹大意或操作人員不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而造成的。
(三)國內液體推進劑引起的中毒事故
國內大量使用液體推進劑的單位主要是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二炮兵及國防科工委各發射基地。在過去30多年中先後發生了數十起液體推進劑爆炸、著火、化學燒傷、急性中毒和窒息等事故,現列舉數起。1968年北京地區某發動機試車站氧化劑儲罐存量超負荷,增壓管道閥門泄漏,造成21人中毒;1975年某發動機試車站由於管理人員麻痹大意,在某試驗台加注管道閥門尚未關閉的情況下,向另一試驗台加注偏二甲基肼,致使近2噸燃料在某試驗台泄漏發生著火爆炸,造成80餘人發生中毒反應,住院治療60餘人;1990年7月13日某發射基地因助推器內氧化劑貯箱泄漏,造成18人中毒,1人死亡;1994年4月2日某衛星廠房調試的最後階段,由於助推火箭推進劑泄漏,導致衛星爆炸,造成33人中毒人死亡;1995年1月26日,我國在發射“亞太二號”通信衛星時,點火升空50秒後發生爆炸,星箭炸毀,殘骸落區環境大氣和局部地區土壤推進劑汙染,64人中毒人死亡;1995年5月24日某發射基地因氧化劑貯箱封口閥門失靈而發生泄漏,在堵漏過程中造成搶險人員中毒30餘人;1996年2月1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一次外星發射中,點火22秒後,星箭在距發射工位約21處發生觸地爆炸,產生強烈衝擊波,造成局部環境推進劑汙染,中毒、受傷數十人。
據不完全統計,40多年來,國內外共發生推進劑突發事故300多次,死亡260人,中毒360多人,燒傷130多人。
(液體推進劑急性中毒的應急救援)
液體推進劑急性中毒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是關係到現場急救工作成效的關鍵,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與實施是否及時、有效,直接關係到醫學救援的成效。由於液體推進劑急性中毒事故具有突發性、複雜性、危害性等特點,加之救援工作涉及眾多部門以及多種救援隊伍的協調配合,因此發射現場的急救組織工作顯得更為重要。
(一)液體推進劑急性中毒急救與實施特點
航天發射試驗中發生液體推進劑急性中毒潛在危險的作業環節多。液體推進劑急性中毒可發生在液體推進劑運輸、轉注、加注、彈體貯箱及輸送管路係統的跑、冒、滴、漏和設備維修、容器清洗等多種作業環節中。更大的潛在危險還可見於火箭發射時及發射過程中的爆炸或一級殘骸落區貯箱破裂、爆炸等環節。因此,增加了急性中毒急救與實成的難度。此為航天發射試驗中發生中毒事故的突出特點。
發射試驗場區參試人員及勤務人員多,場區外又有散在的居民,一旦發生液體推進劑大量泄漏或意外爆炸,往往發生中毒或其它傷害的人員較多。
液體推進劑中毒事故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單一的氧化劑或燃燒劑的中毒,往往是兩種液體推進劑的混合性中毒或燃燒氣體中毒。在推進劑爆炸事故中,不但有推進劑中毒,還同時發生燒傷及衝擊波所致外傷,從而增加了推進劑急性中毒傷害的複雜性和嚴重性。
參與發射試驗現場推進劑中毒的救治人員應有多學科人員參加。由於急性液體推進劑中毒傷害的複雜性,在應急救援時,參與救援工作的醫務人員應有職業衛生專業、職業病臨床專業、內科、外科、眼科及推進劑毒理學專業等多學科人員參與。
液體推進劑引發的事故具有突發性的特點,事故發生地點往往是不可預定的,也就是說不可預計發生在哪一個環節,從而增加了事故突發後對事故性質種類和傷員的及時分析的準確性和組織實施救援的艱巨性。因此,在應急救援的實施中要注意這一特點,靈活“作戰”,做到有備無患。
由於航天發射試驗任務是由國防科委各基地與航天工業總公司兩個單位共同負責,一旦發生事故,其應急救援的實施應由兩個單位共同配合完成。所以,發射試驗現場的應急搶救機構應由發射試驗基地衛生處、基地醫院、航天總公司工業衛生職業病防治中心、航天試驗隊救護組醫護人員共同組成。各單位部門之間要密切配合、精細分工、協調有序的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在某些情況下,還有地方醫療衛生部門的參與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