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從電池大王到汽車大王(2 / 3)

此時,王傳福的表哥呂向陽通過其所有的廣州融捷投資管理集團向王投資1660萬元,使比亞迪公司注冊資金從450萬元擴大到3000萬元。這一年,比亞迪公司鎳氫電池銷售量達到1900萬塊,一舉進入世界前7名。1997年,比亞迪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成長為一個年銷售近1億元的中型企業。3年來,比亞迪每年都能達到100%的增長率。

此外,王傳福直接介入供應商的材料開發環節,利用比亞迪強大的科研能力,共同製訂降低成本的方案。如鎳鎘電池需用大量的負極製造材料鈷,如果進口國外性能較好的鈷,成本極高。比亞迪與深圳某公司合作,在明確了國內外鈷的品質差距之後,製定了提高國產鈷品質的詳細辦法,終於使國產鈷達到國際品質要求,同時較國外產品成本低40%。由於負極材料應用極廣,比亞迪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省數千萬元。

此後,王傳福把目光放到了歐美和日本市場。1998年至2000年,比亞迪歐洲分公司、美國分公司先後成立,日本廠商後院起火。1999年至2000年,比亞迪公司在這些市場勢如破竹,大客戶名單上出現了鬆下、索尼、通用電氣、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

2000年,王傳福投入大量資金開始了鋰電池的研發,很快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並成為摩托羅拉的第一個中國鋰電池供應商。2001年,比亞迪公司鋰電池市場份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鎳鎘和鎳氫電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實現了13.65億元的銷售額,純利潤高達2.65億元。

目前,比亞迪的生產規模達到了日產鎳鎘電池150萬隻,鋰離子電池30萬隻、鎳氫電池30萬隻,60%的產品外銷,手機領域的客戶既包括摩托羅拉、愛立信、京瓷、飛利浦等國際通訊業巨頭,也有波導、TCL、康佳等國內手機新軍,而無繩電話用戶包括偉易達、鬆下、新利等行業領導者。比亞迪一躍而成為三洋之後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占據了近15%的全球市場。

電池大王造汽車

比亞迪非同凡響。其掌舵人王傳福,被稱為“技術狂人”。他帶領的這家深圳公司白手起家,13年中建立了涉及電池製造、手機配套、汽車等領域產值約200億的高端製造企業。通過把可充電電池和電力汽車兩個主業的嫁接,比亞迪聲稱要在這個看上去內向而樸拙的安徽人獲得過物理化學學士。1995年,從做房地產的表哥手中借到250萬元,他一頭紮進手機電池行業。從鎳電池到鋰電池,比亞迪從容不迫的趕超,一度令索尼、三洋等行業大佬恐懼。正當人們為王傳福在電池行業咄咄逼人的態勢驚歎時,他鳥槍換炮,又一頭擠進競爭白熱化的汽車業。

如果說單幹創業對於王傳福來講是第一次冒險,那麼決定製造汽車無疑是他冒險的瘋狂之舉。2003年1月23日,比亞迪宣布,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亞迪成為繼吉利之後國內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產企業。

2003年8月,在陝西廣東經貿合作推介會上,王傳福再爆驚人之舉,比亞迪與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陝西省投資集團簽訂合資組建比亞迪電動汽車生產線合同,項目投資達20億元人民幣。

王傳福的思路是,通過電池生產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打造中國乃至世界電動汽車第一品牌,“電池大王”將造汽車與自己的長項相結合。王傳福的自信來源於比亞迪在電池生產領域的成功。他要複製這樣的成功,他看準了龐大的汽車市場,王傳福為比亞迪做汽車尋找了充足的理由。“我下半輩子就幹汽車了。”王傳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