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並起(3 / 3)

公孫慶聽後不悅,反唇相譏道:“齊也沒有向楚請命,為何自立為王?既如此,楚立新王,又何必向齊請命呢?況楚首先興起,諸侯本應服從楚令,奈何反欲楚聽從齊命呢?\"

田儋見公孫慶出言不遜大怒,令將其推出斬首,不發一兵助楚。這時,秦將章邯聽說陳勝已死,遂率兵北攻趙地,令左右領兵擊陳。呂臣見秦軍壓境,引兵與戰,戰敗,不得已向東退卻。正行間,忽遇一支人馬,為首一將麵有黥文,威風凜凜,所率兵士都用青布包頭,不像秦軍模樣。

此人正是黥布。他居番陽,聞陳勝已敗,立即告別吳芮,引兵北進,恰路遇呂臣。

呂臣見狀,知是江湖一雄,乘亂起兵反秦,馬上施禮問訊,來將也馬上還禮。兩人各報了姓名,簡敘了經曆。黥布當下表示願助呂臣收複陳縣。於是合兵一處,向陳縣殺去。

陳縣秦將左右校,聞呂臣又引兵撲來,馬上引兵拒敵。這些秦兵素日無戰不勝,今日卻遇見了克星。兩軍一接觸,黥布舞槊當先衝入敵陣,黥布手下眾頭目,無一不是強手,如風卷殘雲,殺得秦兵四處逃竄。秦左右校見黥布有萬夫不當之勇,也隨敗兵逃去。

呂臣收複了陳縣,邀黥布將士入城,美酒佳肴,歡宴了幾天。黥布誌在自立,無心在此長留,便向呂臣告辭,引兵向東而去。

召平,廣陵(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市)人。受陳王之命,往攻廣陵,數日未下。後聞陳王死,章邯軍將至,恐孤軍難擋,於二月渡江東下,往會稽拜見項梁,偽稱陳王尚在,矯命項梁為上柱國,並傳令道:“今江東已定,請引兵西向擊秦。”項梁信以為真,經數天準備,與項羽率八千子弟,渡江西進。

項梁軍行近東陽,見路上有不少青年男子往東陽方向奔走,心中奇怪,令人叫住數人,帶到項梁馬前。

“你們急急趕往東陽,不知為了何事?”

“我們都是周圍百姓,為秦所迫,無法生存,現往東陽投靠陳令史。”“陳令史又是何人?”項梁又問。

“陳令史,名嬰,素來長厚,愛民如子。數月前,東陽令為眾所殺,公推陳嬰為眾首,小民為此前去投靠。”

項梁聽後,心中驚歎:“東陽還有這般賢人,我何不邀他同力攻秦。”當即下令放了路人,在距東陽不遠處紮下大營,忙修書一封,派人送往城內。

陳嬰正被稱王之事逼得愁眉不展,忽有來使遞上一書,展開一看,喜上眉梢,忙召來屬吏說:“今有項氏來書,欲招我聯合西向滅秦。項氏本世代楚將,項梁、項羽叔侄又是當世英豪,欲圖大業,應與他們聯合,否則難成大事。我想回書應招,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見陳嬰決心已下,也隻好相從,“令史所言甚是,我等皆願相隨。”眾議已定,陳嬰立即告訴來使,明日將親往項梁營相議。

第二天,陳嬰帶了隨從,拿了軍籍,來到項梁軍駐地。項梁親自迎出營外,將陳嬰等接入帳內,按賓主坐定。

陳嬰說:“陳嬰為眾人所推,暫為東陽之主,未敢自封。聞將軍相召,特持軍籍前來投靠。”

項梁說:“令史不必過謙,未到東陽,已聞賢名。我們奉陳王之命,領兵西向,今得賢令相助,秦必滅矣。”

項梁說完,令設酒席,款待陳嬰。宴畢,陳嬰告辭返回東陽。數日後,兩軍合兵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

再說黥布,自陳縣協助呂臣擊敗秦軍後,領軍東進,路上自思:自己雖勇,但章邯也是一員驍將,而且自己兵少將寡,難敵秦廷幾十萬大軍。在這天下紛亂之時,最好擇主相投,以求分封。正思間,有探卒來報,說項梁已和陳嬰合兵一處,現駐下邳。黥布素聞項梁,知其為名將項燕之後,遂引兵歸屬。

項梁起兵八千人,收陳嬰、黥布後,已發展到兵士六七萬人,戰將數十員。經數日整頓,四月,下令兵進彭城(今江蘇銅山縣)。這時,沛公劉邦正困於豐邑。說到劉邦還有必要從頭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