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入關滅秦謀大業 彭城之約(1 / 3)

劉邦因為母喪,按兵未動。忽聞秦軍來攻豐邑,遂調集人馬出城迎敵。來敵乃是秦泗水監平。劉邦令樊噲出戰,沒有幾個回合便將秦將殺敗。劉邦見狀,在馬上拔出寶劍揮軍掩殺,秦軍慌忙退走。為全殲這支秦軍,劉邦命雍齒留守豐城,親自率大軍追擊敵人。追至泗水城(今江蘇沛縣),再敗秦軍,泗水郡守壯及監平領敗軍逃往薛地(今山東滕縣東南)。

秦二世二年(前208)十一月,劉邦又率軍追至薛,泗水郡守壯在往戚城逃亡中,恰遇劉邦左司馬曹無傷,被曹無傷一刀劈死,秦軍遂四散而亡。

劉邦聞秦軍已敗,欲引兵還駐亢父(今山東濟寧市南),行至方與,突接探馬來報:說陳王西進將領都戰敗身死,現章邯又得鹹陽援兵,正率大軍向東撲來。劉邦聞後,麵帶焦急神色,心想到亢父再議。正欲拔營進發,忽有奉邑來卒求見。劉邦忙令傳進。

“劉邦,請速還軍豐邑,雍齒已降魏。”

“你說什麼?”劉邦二目圓睜,忽地站起。

“雍齒已降魏將周市,城中父老皆望劉邦還軍誅叛。”來卒又重複了一遍。

劉邦頹然坐下,豐邑乃我故土,城中百姓,皆已服我,他們為何不反,為何不反?“我定誅叛賊雍齒!”劉邦幾乎是喊出聲來。

原來,劉邦引兵外出,恰逢魏相周市兵略豐、沛。周市見豐城守將雍齒是個可引誘之人,遂以封侯勸降雍齒。雍齒雖與劉邦同鄉,但素與劉邦有隙,於是便脅迫城中將士、百姓,舉城降了魏。時已進入了十二月。

劉邦下令兵還豐邑。

豐城經數月經營,比以前堅固了許多,劉邦連攻數日,仍未拿下,而將士損失了不少,遂自思道:“近聞陳王已死,秦嘉又立景駒為楚王,現駐軍於留(今江蘇沛縣東南)。我何不前往留縣借兵,爾後再圖豐邑。”主意已定,當即下令停止攻城,整頓兵馬,準備東往留城。

一月,劉邦領兵東往,行至半路,忽遇一支百餘人的隊伍,為首一人,麵目清秀,衣著儒裝,令人前往問訊,才知是下邳(治在今江蘇睢寧西北)張良。

張良,字子房,祖係韓人。祖父開地,父親名平,皆為韓相,事韓五君。秦始皇滅韓後,張良一心想為韓複仇,遂散盡家財,覓得一力士,此人力大無比,秘密打造了一鐵椎,日夜操練,準備見機刺殺秦始皇,秦始皇二次東巡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境內),二人早已潛伏路旁樹叢中,見鑾駕到來,力士遂將鐵椎擲出,不幸打中副車。見一擊不中,力士邁開大步逃得無影無蹤,張良也隻得藏身山野,數日未敢歸家。待事件平息後,張良心想此地已不可留身,急忙還家,收拾了一些衣物錢財,逃往下邳,更名改姓隱居下來。

下邳瀕臨東海,距博浪已有數百裏之遙。但張良仍不敢拋頭露麵,幾個月過後,方敢出遊。下邳有一橋,周圍風景旖旎。傳說有一次張良登橋觀景,借以排憂,忽有一皓首老翁,慢步上橋,行至張良身邊,將一隻鞋掉到了橋下,老翁轉首對張良說:“孺子,你可下橋將我鞋拾上來。”張良聽後一驚,心想我和你素不相識,如何叫我拾鞋。但一看老翁,偌大的年紀,已人老體衰,如何下得橋去。於是強忍怒氣,下橋將鞋拾了上來。老翁見狀,又坐在地上,將腳抬了起來,“你可替我穿上。”張良真是又氣又笑,但已把鞋拾上來,索性好人做到底,將鞋給他穿上,於是單腿跪在老翁麵前,將鞋為他穿好。老翁站起身,望著張良,捋髯微笑,轉身下橋而去。張良見老翁一不稱謝,二不道歉,竟轉身而走,不禁愣在橋上。正詫異間,忽見老翁去而又回,說:“孺子可教矣。五天以後,天色微明,你可在此與我相會。”張良心知此老人非平常之人,乃跪而應之。

五天後,天剛剛發亮,張良來到橋上,見老翁已在橋上等候。翁見良至,勃然作色說:“與老人相會,應該早至,為何來遲?你且回去,五日後再來會我!”張良不敢多言,隻得返回。又過五日,張良聞雞而起,再到橋上,老翁又在橋上相候,仍責他晚至,張良隻得掃興而歸。五日又到,這次張良半夜而往,在橋上靜靜相候。不久,老人策杖而來,見張良已等候在此,遂說:“本應如此。”說著從袖中拿出一書,交給張良,並囑咐道,“你苦讀此書,將來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可佐王興國,十三年後,如孺子要見我,可到濟北穀城山(今山東乎陰西南)下,見到一塊黃石,那便是我。”張良心中大喜,忙跪行大禮,但老翁已隱身於夜色之中,此翁就是傳說中的黃石公。

張良懷書返家。及天明,忙打開書一看,書分三卷,卷首寫著《太公兵法》四字,不禁喜出望外,忙朝穀城山方向跪倒,拱手而拜,口呼:“多蒙恩師賜教!\"

自此,張良日夜苦讀此書,數年之後,已能倒背如流。熟能生巧,張良對書中的陣法、謀略,不僅心領神會,而且運用自如。

秦二世二年(前208)一月,張良見天下已亂,遂糾集下邳子弟百十人,欲往投秦嘉,恰路遇劉邦。

中國著名帝王

劉邦見報是張良,忙翻身下馬,趨步向前,握住張良的手說道:“素聞先生大名,不期今日相會。”

張良也已知劉邦起兵之事,遂應道:“聞公興兵沛縣,不知現在領兵何往?\"

劉邦說出去處,原來兩人雖異路而來,但卻同往一處,於是劉邦令牽過一匹馬來,與張良騎馬並行。兩人邊行邊談,都有相見恨晚之感。劉邦所談運兵之法,張良對答如流;張良所論玄妙兵機,劉邦體會也頗深刻,而他人則如聽天書,不知所以。張良遂歎道:“劉邦智能,如由天授。”決心跟隨劉邦,而劉邦也頗為賞識張良的才華,當即任命張良為廄將。

劉邦、張良至留,拜見景駒,正欲談借兵之事,忽聞章邯司馬夷將兵北略楚地,已攻下相縣(今安徽睢溪縣西北),兵至碭(今河南永城東北)。劉邦隻得暫與秦嘉率兵西擊秦軍,與秦將夷戰於蕭城(今安徽北端)西,戰敗,撤軍退守留。

二月,複引兵攻取碭,三日而拔城,收碭兵六千,遂軍威大振。

三月,從碭揮兵向北,攻取下邑(今安徽碭山縣),再北攻豐邑,因雍齒死守,仍未攻下,隻得屯兵城下,另謀良策。

四月,項梁引兵自下邳攻彭城。秦嘉因立景駒,領兵拒項梁軍。項梁對眾將士說:“陳王首先發難政秦失利,未知生死,而秦嘉擅立景駒,此乃大逆不道,諸君與我共誅此賊。\"一聲號令,兵進如潮,秦嘉如何抵敵得住,退至胡陵,被項梁軍追到,秦嘉回軍再戰,終寡不敵眾,兵敗身亡。他所立景駒逃到梁地,也被人所殺。項梁擊敗秦嘉,進駐胡陵,恰章邯軍南下臨沛,遂令別將朱雞石、餘樊君率軍往擊秦軍。餘樊君戰死,朱雞石敗回。項梁怒殺朱雞石,自引兵向東,攻占薛城。

劉邦聞項梁軍殺秦嘉,兵進薛城,當下與張良商議,讓張良統軍馬圍城,他自帶數人往薛地,借兵以拔豐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