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入關滅秦謀大業 彭城之約(2 / 3)

劉邦至薛,項梁見劉邦英姿豪爽,一談,又言語相投,格外相敬,於是慨然借兵五千,將吏十人,隨劉邦往攻豐邑。

劉邦借兵回,立即調動人馬,晝夜攻城,三天後,雍齒兵敗城破,僅帶了幾個隨從,逃往魏地。

劉邦攻下豐邑,傳來城中父老,狠訓了一番,令他們加固城池,以便防守,又派人往薛城報捷,遣項梁軍還薛。月餘,忽接項梁來書,邀他赴薛議事。

六月,劉邦、張良至薛,恰逢項羽屠襄城(今河南許昌西南)歸。二人雖初次相識,卻有一見如故之感,遂焚香設祭,結為異姓兄弟。

翌日清晨,項梁升帳議事,特邀劉邦、張良參議。項梁說:“我聞陳王確已身死,楚國不可一日無主,但究竟應推何人?”眾人聽後,議論紛紛,有人乘機獻媚,欲推項梁為楚王。項梁環顧眾人,遂問劉邦:“劉邦以為如何?\"

劉邦沒料到項梁會問自己,心想:“大權在你,問我何意?萬萬不能冒失!\"當即答道:“將軍所言極是,全由將軍做主?\"

項梁見劉邦又把問題推回來,正欲講話,忽有人入帳稟報,說有一居鄭(今安徽桐城南)人範增前來求見。項梁傳他入帳。不久,一佝僂老人,年約七十,走進帳來,向項梁行禮。項梁請坐下,遂問:“先生遠來,必有要事,請明示!”

範增用目光環視了一下眾人,說道:“聞將軍欲立楚王,特來拜見,敬獻芻言。前陳勝本非望族,不立楚後,擅自為王,故而敗亡。自秦滅六國,楚最無罪,昔懷王入秦不返,楚人懷念至今。隱士南公曾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今將軍起自江東,楚地豪傑爭相趨附,就是因為將軍本楚將世家,定能立楚之後,以同心協力,恢複楚國。若如此,天下定矣!”項梁聞後大喜,說道:“先生之言,正合我意。”當即調派人手,四處訪尋楚王後裔,眾人也隻好暫留項梁軍內。

不久,在鄉間找到一個牧童,為人牧羊,仔細查問,才知是楚懷王的孫子,名心。項梁立即派出使者,帶著車馬服飾,將其迎進城來,號為楚懷王,定都盱眙(今江蘇省西部),封陳嬰為上柱國,以奉懷王。

張良見楚王已立,入見項梁。

“君已立楚後,現齊楚燕趙,俱已複國,獨韓未立,君何不順民意,而立韓後?\"

項梁已知張良的來意,問:“不知韓裔還有人否?”

“韓公於成,曾被封為橫陽君,尚在韓地,且有賢名,可立為韓王,以為楚黨。”

項梁見說,報知懷王,遂封成為韓王,張良為相,撥兵馬一千,令略韓地。

張良被封,去與劉邦告別。時兩人已成知心,但張良潛伏十餘年,誌為複韓,眼見時機已到,怎可放過。劉邦雖已起兵,但出身寒門,沒有顯赫家世可炫耀,且現兵不滿萬,將不過十,在亂世強秦麵前,實難獨立,隻得暫從項梁,擁立懷王,日後再見機行事。為此,雖惺惺相惜,兩人也隻得分開,但不久,共同滅秦的誌向,使他們又走到了一起。

秦將章邯聞陳勝已死,引兵北攻魏國。魏王咎自知難擋,令周市求援於楚、齊。項梁命項它領兵前往,齊王田儋親自統兵救魏。聯軍與秦軍戰於臨濟,不分勝負。夜間,章邯率軍偷營成功,敗援軍,殺田儋、周市,魏王咎聞敗引火自焚,隻有項它及咎弟豹逃回楚地。

章邯乘勝進軍,略齊地,兵圍田榮等於東阿城(今山東陽穀縣東北)。城內兵少糧缺,情況十分危急。項梁聞訊,知救東阿城迫在眉睫,立即率劉邦、項羽揮軍北上。

時值七月,連日陰雨,然救人如救火,項梁令劉邦、項羽催動兵馬,日夜冒雨兼程。這日,已臨東阿城,遂紮下大營,準備明日大戰。項梁召來劉邦、項羽,布置道:“章邯自領軍以來,少有敗績,今他破魏攻齊,士氣正旺,明日一戰,我們要力挫秦軍;項羽打先鋒,劉邦為後援,我自統大軍壓住陣腳。”

清晨,雨還在下,楚軍急於解東阿之圍,冒雨出戰。章邯聞項梁軍至,也列陣相迎。兩軍陣前,章邯戰項羽,刀來槊去,殺得難解難分。自統軍以來,章邯鮮逢對手,可今日項羽越戰越勇,幾十合下來,章邯雙臂發麻,渾身汗水。章邯自思,再不退,自己定死於項羽槊下,想著打馬便退。劉邦見章邯已敗,揮軍混戰。田榮也引兵自城內殺出。秦軍受到兩麵夾擊,死傷無數,遂向濮陽(今河南濮陽縣西南)方向逃去。

東阿圍已解,田榮領兵回城,欲立田儋子田市為齊王。

項梁打敗章邯,遂分兵兩路,命劉邦、項羽往攻城陽(今山東鄄城縣),自領軍西追秦軍。

城陽下,戰事正酣。劉邦、項羽身先士卒,冒箭雨、頂木石、攀雲梯、登城牆,殺散守兵,打開城門,楚軍攻入城內。項羽見城已拿下,翻身上馬,率領屬下,逢人便殺,見物就搶,一時間城陽城內,屍橫遍地,血流成渠。

劉邦素聞項羽嗜殺,今日親眼目睹,遂勸道:“秦軍可殺,百姓無罪,不可如此屠城。”項羽正殺得開心,怎能聽得進去。幾個時辰過後,城陽已成一座死城。

項梁引軍西追章邯,於濮陽城外再破秦軍,章邯敗入濮陽,憑城池堅固,死守不出。項梁見一時難以攻下,便移攻定陶。定陶也有重兵防守,項梁遂兵圍城池,尋機攻打。

八月,劉邦、項羽又奉命自城陽西取雍邱(今河南杞縣)。臨近城池,遇秦三川郡守李由引兵來戰。項羽一馬當先衝入秦陣,沒有幾個回合便把李由挑死馬下。李由戰死沙場,可他至死都不知其父李斯遭趙高陷害,正囚於鹹陽獄中。

李斯,秦初名相,然而秦始皇死後,他貪生怕死,留戀祿位,沙丘矯詔,扶二世登位,又迎合二世暴虐,嚴施酷律,鹹陽市井,日有刑戮。趙高怕禍及已身,遂在胡亥麵前進讒,說李斯曾與他謀,矯詔之後,本望割地封王,久不得誌,便與長子李由私下準備謀反。胡亥聽後大怒,令將李斯捉拿入獄,並派人前往三川調查李由。李由戰死後,趙高便捏造李由通敵罪名,上呈胡亥。胡亥信以為真,當即下令將李斯斬首,並誅滅三族。

自此,趙高獨攬大權,上瞞胡亥,下壓群臣,把秦朝政權進一步推向了風雨飄搖之中。

這時,劉邦、項羽已定雍邱,又還攻外黃(今河南杞縣東),因連日大雨,二人率軍將外黃團團圍住,準備天晴攻城。

項梁軍也被大雨阻於定陶城下。時日一久,軍紀漸散。項梁因屢勝秦軍,也生麻痹情緒,每日與將士飲酒消遣,將敵情放到了一邊。當時項梁帳下有一謀士,名叫宋義,見到這種情況,進帳見項梁,諫道:“將軍屢勝秦軍,常言說:打了勝仗,將易驕,卒易惰,驕將惰卒戰則必敗。今各營將士,已見驕惰,而秦軍雖敗,聞已增兵,必尋機找我決戰,如我不作戒備,敵軍襲到,我軍如何迎敵?實為將軍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