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入關滅秦謀大業 彭城之約(3 / 3)

項梁聞言,不加理會:“君太多心了!想那章邯一敗再敗,即使增兵,自保濮陽還恐不足,怎敢再找我軍決戰。”

宋義欲再勸,項梁搶先說:“我欲遣使往齊,征召齊師共同攻秦,不知君去可否?\"

宋義見再勸也無益,正好乘此機離去,也可避開楚軍兵敗,禍及自己。於是說:“臣願前往!”

宋義持項梁書信往齊,行至半路,途遇齊使高陵君顯,遂問:“公要往楚去見項梁嗎?\"

“正是。”

“我奉項梁之命,出使貴國,一為兩國修好;二為自己避禍。”顯聞言,心中奇怪:“君言避禍,不知何意?”

“公不知項梁連勝秦軍,已滋驕意,將士軍紀懈怠,恐難再戰。近聞章邯增兵,誌在報複,可項梁輕視秦軍,又聽不進勸諫,我料他不久必敗。公可慢行,免受災殃。”

顯聽後半信半疑,與宋義拱手告別,各行其路。高陵君顯行至楚營,項梁果已敗亡。

原來,宋義走後,楚營仍不加防備。一日夜間,秋雨淋漓,四周一片漆黑,楚軍將士都已進入夢鄉,忽然營外殺聲連天,秦兵猶如天降,從四麵八方湧殺過來。不少楚兵還在夢中便被砍死。項梁驚醒,知秦軍偷營,忙起身持劍奔出帳外,隻見處處火光,到處屍骸,這時才憶起宋義之言,但為時已晚,隻得仗劍迎敵,恰遇秦軍一將,揮刀劈來,項梁躲閃不及,被攔腰斬為兩截,此將正是秦軍之首——章邯。章邯探知楚軍鬆懈,遂乘夜冒雨奇襲項梁,項梁不備,遂全軍覆滅。

項梁軍敗被殺的消息傳到外黃,劉邦落淚,項羽痛哭。哀痛稍緩,劉邦找到項羽,說:“項將軍剛死,軍心難免動搖,我軍不可再駐紮在外,應東返護都,不知賢弟以為如何?\"項羽也隻得這樣。遂引軍東還,道經陳縣,邀呂臣率軍同往江左。眾軍返回盱眙,因怕秦軍來犯,遂將楚都遷至彭城,呂臣駐軍城東,項羽駐軍城西,劉邦駐軍碭郡,彼此掎角相依,專等秦軍來攻。

豈知,章邯認為項梁已死,楚軍已不可懼,不攻彭城,反而北上伐趙。自武臣被李良所殺後,張耳、陳餘又擁趙歇為王,而李良戰敗後,往投秦廷。

秦軍入趙,銳不可當,連敗趙將陳餘,攻陷邯鄲。趙王、張耳退守巨鹿。秦將王離追至,兵圍巨鹿城,晝夜攻打。城內兵員越打越少,糧草也日益困難,張耳焦急萬分,隻得派出人去,向楚、燕、代、齊求救。

再說齊使高陵君顯,聽項梁敗亡,遂轉而赴彭城,見到懷王,大讚宋義知曉兵法,料事如神,恰宋義從齊返楚,懷王立即召見,問明使齊情況,談及項梁敗因。

“君伺知梁軍必敗?”

“兵法雲:驕兵必敗。項將軍連敗秦軍,漸生傲意,臣勸諫又聽不進去,致使章邯有機可乘,因致敗亡。\"

懷王見宋義果然知曉用兵之法,又問及目前攻秦之策:“梁軍已敗,秦軍猖獗,依君之意,將如何運兵?”

“今章邯大兵在趙,可派一將乘虛略魏;再遣一有勇有謀良將,攻撫兼施,西進攻秦,直搗鹹陽,如此秦可滅矣?”

懷王聽後大喜,將宋義留在身邊,隨時與議,並封魏豹為魏王,給兵三千,令西往略魏。時已在九月中。

閏九月,楚懷王運籌已畢,在彭城召開了軍事會議。劉邦、項羽、呂臣、陳嬰、宋義、範增等文臣武將,均出席相議。懷王首先開口道:

“秦始皇暴虐,二世更甚,陳王首起發難,諸侯爭相叛秦。前將軍項梁西進伐秦,不幸中遭失利,軍敗身亡。現擬再遣一將,率兵西進,不知哪位將軍願往?\"

眾將聽後,都知章邯驍勇,秦軍正盛,獨自領軍西進,勝負難以預料,因此,都麵麵相覷,默不作聲。

此時的劉邦,與眾人所思大有不同:自起事以來,雖被擁為首領,但自己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之後,難以得到豪門顯貴的支持、百姓的擁護,難以彙集千軍萬馬,獨樹一幟,為此,暫投項梁麾下,尋機再起。二則自己本為一農夫,雖任過泗水亭長,但對統兵打仗卻沒一點兒經驗。興兵後,有了一支人馬,但兵微將寡,難挑滅秦重擔,也不得不暫寄人籬下。但現在不同了,若奉懷王之命出征,自己可打起王師名號,出師有名,名正言順了。再說,自己用兵已有數月之久,拔豐邑,援東阿,攻雍邱,圍外黃經曆大小戰陣十幾次,對攻伐之術已不再生疏。而且在和眾人交往中,也結識了一些有識之士,樹立了一定的威望。如此,我現在不走,還待何時?他剛要站起來,準備表示願引兵西進擊秦,懷王見大家無一應命,又朗聲說道:“諸將聽令,無論何人應命,如能領兵西向,率先進關,便立他為關中王。”

懷王語音未落,劉邦忽地站起,雙目有神,左手握住劍柄,向前跨進幾步,來到廳中,麵對懷王拱手一禮,朗聲應道:“末將願往!”

懷王見劉邦應命,麵露滿意之色,正欲頒令,突然項羽來到劉邦身旁,兩眼閃出淩厲之芒,麵部短須橫起,厲聲說道:“我也願往!叔父戰死定陶,此仇不報,實難為人。就是劉邦前往,我也願同行,誓滅秦廷,報仇雪恥?”

兩人同時應命,到底派誰西往,懷王一時難以確定。於是說:“兩人同心滅秦,其誌可嘉,但隻需一將西向,你二人究竟誰將前往,容後再議。”

會議散後,劉邦、項羽退去。有數位老將未走,遂向懷王進言說:“項羽為人,一向剽悍殘忍,前攻襄城,縱兵屠戮,全城百姓幾乎殺盡。他所過之處,無不人煙滅絕。如此之人,怎可統軍西進?而且自楚起兵,陳王、項梁先後失敗,這與他們治軍不嚴,濫殺無辜,有直接關聯。現需派一位忠義長者,領兵西行,沿路約束將士,不準侵擾百姓。秦地人民苦秦已久,如有義師前往除暴安良,必受歡迎。所以,項羽不可遣,而劉邦素有忠厚之名,可擔西進重任。”

懷王聽後,心中有數,遂安慰眾老將說:“多蒙指教,我定會認真思索。\"

次日升帳再議,懷王命劉邦領兵西進,而將項羽留於彭城。項羽聞後,麵有怒意,正欲與懷王爭吵,忽有兩使者闖入稟報:一個是魏豹遣使報喜,說領兵略魏,已下二十幾城;一個是齊使前來求援,說章邯已圍巨鹿,攻城甚急,如無救兵,趙國指日可亡。

齊使所報,引得項羽雄心頓起,大聲叫道:“我願領兵援趙,誅殺章邯,為叔雪恥!\"

懷王見項羽如此說,心中大喜,當即頒布軍令:

“命劉邦率人馬二萬,擇日西進!命宋義為上將,加號卿子冠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統本部人馬,前往救趙。”

劉邦、宋義、項羽、範增得令後,自去整頓人馬,準備擇日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