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是劉邦西進以來最激烈的一戰;這一仗,劉邦軍大獲全勝。從這一戰中,劉邦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堅定了滅秦的信心。
劉邦領兵進駐曲遇,獎賞有功將士,殺豬宰牛犒勞全軍。
數日後,劉邦正欲發兵潁川(治所在今河南禹縣),探馬來報,說楊熊因兵敗,在滎陽被二世所殺。劉邦大喜,心想:楊熊已死,秦廷近地已無人阻我,遂下令兵發潁川。
四月,劉邦軍圍潁川郡府陽翟(今河南禹縣)。
陽翟,為一郡首府,城高糧足,且有秦廷重兵防守。劉邦連攻數日,仍未攻破。一日,正在帳中苦思良策,忽帳外來報,說張良求見。劉邦聞張良到來,忙迎出帳外。故人重聚,格外歡喜,二人來到帳內,劉邦遂問:“君何故在此?”
張良見問,說道:“自與公分別後,輔韓王兵略韓地,取得幾城,但遭秦軍攻伐,城得而又失。不得已,在潁川左右,往來出沒,伏擊秦兵。聞公統兵攻打陽翟,特來相投。”
“君來得正好,助我拿下陽翟,我再兵略韓地,以安韓王。”
於是,二人合兵一處,用張良計,火燒城門,方才攻進城去,殺散守兵,占據陽翟。
二人商議,欲發兵滎陽,有探馬來報,說趙將司馬印也想渡河入關。劉邦恐自己落在後麵,急忙領兵北上攻下平陰(今河南孟津縣東),割斷了司馬印西進的河上通道。隨後,又率師往南攻打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不勝,遂進入了輾轅山區(今河南偃師縣東北)。
輥轅山,因山路崎嶇,需盤旋環行而得名。山有輥轅關,地勢十分險要。因人馬難以通行,秦廷沒有派兵扼守,劉邦軍這才得以順利通過。
一過輾轅,就是韓地,劉邦軍過關斬將,勢如破竹,直打到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東南告城鎮),奪得戰馬千餘匹,攻陷城池十餘座。至此,韓地已平。劉邦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自己帶張良攻取南陽,欲從武關進入秦地。
六月,南陽郡守齡,聞劉邦軍來,領兵在擘縣(今河南魯山縣東)東攔截劉邦,被前隊先鋒樊噲殺敗,退守宛城(今河南南陽市)。
宛城本南陽郡首府,城池堅固,又有重兵防守。劉邦急於入關,遂從城西繞道而過,直撲武關(今陝西商南縣西北)。
大軍行至丹水(今河南淅川縣西),張良催馬趕上劉邦,諫道:“公不攻宛城,欲急於入關。前邊路險,秦兵又眾,若不下宛,前有秦兵阻,後有宛兵追,使我處於前後夾擊的境地,那時就危險了。不如回軍取宛,方可無後顧之憂。”
劉邦聽後猛然醒悟,忙說:“虧君提醒,否則我將犯下大錯!”
遂令大軍停住。天黑後,率領各路人馬,偃旗息鼓,繞道返回宛城,將城池團團圍住。
天剛放亮,鼓聲震天,號角齊鳴,劉邦軍發起了攻勢。
南陽守齣,本以為劉邦軍已繞路西去,放鬆了戒備,回府安睡。忽被城外鼓角之聲驚醒,忙領人登上城樓一看,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城下敵軍如蟻,層層將城池圍住。城雖牢固,但要守住已不能。左思右想難有良策,遂拔劍在手,大聲喊道:“兵臨城下,早晚要死,不如早死?”說完欲揮劍自刎。
“且慢動手,還不到死的時候。”
齣回首一看,見是舍人陳恢,驚問:“君不叫我死,難道有良計可施?\"
“臣素聞劉邦寬厚。今天下已亂,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公不如歸順劉邦,既可保住自家性命,又可使全城百姓免受戰亂,豈不一舉兩得!”斷沉思半晌,遂下決心,說:“就從君計,煩君為我說之。”
劉邦正欲下令攻城,有報說城內陳恢求見。劉邦令請入帳內。
恢見到劉邦,拱手一禮,遂說:“聞楚王有約,先入關者,可封關中王。今足下留攻宛城,宛郡縣連城數十,吏官更眾,都以為降者必死,故不得不力守其城。足下即使兵精將廣,要攻下宛地,定傷亡不少。若舍宛不攻,引兵西進,宛兵必隨在後,如此、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勝負難以料定。為足下想,不如招降郡守,封他官爵,令他仍守宛城,為西進人馬通道輸糧,然後再領宛城士卒,一同西行,前途各縣,聞訊後就會開城而降。這樣,足下西進障礙就會消除了。”
劉邦、張良聽後連連稱善:“君言甚善,請回報郡守,就按所說辦理!”七月,南陽郡守齡降,劉邦引軍入城,封齣殷候,仍守宛地。封恢千戶,輔齣理政。隨即整頓宛城兵馬,準備西進。
數日後,劉邦領兵出宛城,經丹水,下胡陽(今河南唐河縣南),過酈(今河南內鄉縣東北)、析(今河南內鄉縣西北),沿途城邑,果然聞風而降。劉邦又嚴令將士,不得掠擾百姓,所過之地,人們生活如舊,秦民皆喜。為此,劉邦軍長驅直入,直撲武關。
當時通往關中的道路主要有兩條,北有函穀關,南有武關。既然稱“關”,就有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之意。
八月,劉邦軍逼近武關。守關秦將,被大兵壓境驚得束手無策,急忙整頓老弱殘卒上城守關。但又怎能擋得住來敵的兵擁將勇。劉邦軍沒費多少力氣,便將守關秦兵殺散,奪取了進入漢中的隘口——武關。
劉邦入關的消息,震動了秦廷。那陰險狠毒的趙高,自殺李斯後,威權日重,為鎮服群臣,他以獻馬為名,將一隻鹿牽至二世麵前,說是“馬”,二世說道:“丞相錯了,如何指鹿為馬?”遂問左右,有的默不作聲,有的順趙高之意說是“馬”,有的直言說是鹿。事後,直言鹿的大臣,逐個被趙高加上種種罪名,或斬於市曹,或係於獄中。自此,宮內外大臣,談到趙高,各個噤若寒蟬。及劉邦、項羽率軍西進,趙高還是一手遮天,到劉邦入關,鹹陽騷動他才惶恐了,稱病躲在家中,幾天不朝。
秦二世聞訊,預感秦廷將傾,驚得寢食不安,連派使臣責問趙高,令他入朝議事。
趙高文不成,武不會,專靠權術,欺上壓下。在敵兵壓城城欲摧的時刻,他又能做些什麼呢?
他苦思出一條毒計:嫁禍胡亥,殺死二世,以此為條件,找劉邦議和。
他找來了死黨季弟郎中令趙成,女婿(他本閹人,何來女兒?但史書確如此記載)鹹陽令閻樂。對他們說:“素日皇帝不聽諫,今事急,欲加罪於我家,我們豈能坐以待斃?我想廢掉胡亥,改立子嬰。子嬰仁厚,百姓悅服,或能轉危為安?\"
二人聽後暗驚,因懼於趙高,隻好說:“全憑丞相做主。但不知如何行事?”趙高遂道:“成為內應,樂為外合,內外動手,還怕大事不成!”“宮有衛士,如何能進入宮中?”閻樂有些不解。
“就說宮中有變,引兵入內捕賊。如果衛士阻攔,殺掉硬闖也要進入宮中。”
趙成與閻樂受計而去。趙高怕閻樂中途有變,令人將閻樂母接入家中,作為人質。
閻樂見母被押,隻得領千餘卒直奔望夷宮。宮前衛令、仆射見閻樂引兵來,忙問何事。閻樂也不搭話,命人上前將他們綁了,隨口喊道:“賊人已入宮內,為何不加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