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關滅秦(3 / 3)

這是殺頭之罪,衛令如何不辯!“宮外有衛隊駐紮,日夜巡邏,哪來什麼賊寇,敢擅入宮中?”

閻樂見衛令爭辯,大怒,上前一刀將其砍死,帶人闖入宮內,邊走邊令士卒射箭。苑內、殿中的侍衛、郎官、閹人、奴仆,驚得四處逃走,有些衛士上來阻截,因寡不敵眾,統被殺死。這時,在宮內的趙成自內迎出,引閻樂往內殿走去。一入殿門,閻樂一箭射去。正中胡亥坐帳。胡亥驚起,忙呼左右護駕,但人已逃散,隻有一太監聞聲趨出,伴胡亥逃往內室。胡亥急問:“外邊出事,為何不早報我?”

太監忙答:“臣不敢言,才得偷生至今。如臣早報,還能活到現在?”語音剛落,閻樂、趙成已領人擁入室內。閻樂、趙成向前幾步,用劍指著胡亥說:“陛下暴虐,濫殺無辜,天下已共叛陛下,請陛下自作打算?”

“你們是何人所派,膽敢闖宮殺人?”胡亥的皇威還在。“我們奉丞相之命,前來殺你?”閻樂和盤托出。

胡亥聽後如天雷轟頂,驚得癱於座上。往事如泉,湧入腦海:悔、恨、怒、怨,還有何用?事已至此,隻有先活下去,再圖良策。

“請轉告丞相,我願退位,隻求一郡之主不知可否?”

閻樂不準。

“那我就求一個萬戶侯?”胡亥退了一步。閻樂仍不準,胡亥雖絕望,但仍抱一絲生機。“如我與妻子願做普通百姓呢?”

閻樂還不準,遂說:“臣奉丞相之命,前來誅陛下,事已明了,何必多言?”說完,領卒向前,欲殺胡亥。

胡亥徹底絕望了,他也徹底醒悟了,但卻為時已晚。世上的事就是有些怪,有些人,生時養虎為患,死時方大徹大悟,大者亡國,小則害己,有的還為後世留下了千古罵名。

胡亥料不可免,便橫起心腸,大呼一聲:“丞相誤我!”遂拔劍自刎。趙高聽說胡亥已死,搶得傳國玉璽,召集群臣,說:\"二世殘暴無道,今已自刎身死。公子嬰素來仁厚,應當嗣立,但今六國複立,秦地狹小,不應空沿帝號,可依前稱王為是。”

群臣心中反對,但迫於趙高的威懾,也隻好如此。遂立子嬰為秦王,像百姓一樣,葬胡亥於杜南宜春苑中。

九月,子嬰被立,需齋戒五日,朝拜祖廟,接受玉璽。子嬰自思:趙高弑主,大逆不道,此人不誅,將來必定篡位。但環顧群臣,又難尋可信之人,於是找來二子,議道:“趙高殺二世於望憲宮中,恐群臣誅之,表麵立我。我聽說他遣人與楚相約,欲滅秦宗室而稱王關中。他請我朝拜祖廟,是想在廟中殺我。我若稱病不行,他必來親自請我,到時,你們隱在左右,見機殺掉趙高。\"

告廟之日,趙高久不見子嬰前來、遂派人數次催促,但子嬰稱病不出。趙高隻好親自前往接駕。下馬入門,見子嬰伏案而睡,說道:

“宗廟重事,王為何不行?”

話未說完,子嬰二子從左右奔出,揮刀向趙高砍去。趙高還未反應過來,便已成了刀下之鬼。

子嬰已誅趙高,立即召見群臣,曆數趙高罪狀。群臣早恨趙高入骨,齊稱子嬰聖明,趙高死有餘辜,應誅滅三族。於是,子嬰派衛隊將趙係親屬,如趙成、閻樂等人,一並拿獲,俱斬於市曹之中。事畢,子嬰登大位,調兵遣將,往據燒關。

燒關(又名藍田關,在今陝西藍田縣東南),位於鹹田東南,是進入秦都的最後關口。如燒關失守,鹹陽就會不攻自破。所以子嬰將大半部兵馬,布於燒關之上。

這時,劉邦軍已抵燒關。帳內,劉邦正召張良、酈食其商議攻關之策。

“此前,趙高遣使來,說要與我共

王關中,被我叱回。現趙高被殺,子嬰自立,派大兵扼守關口,我欲強攻,不知二位有何良策?\"

張良進言說:“秦兵尚強,不可強攻。我聞守關秦將,乃一屠家子。商賈重利,公可派人持重金前往秦營收買秦將,一麵遣士卒在燒關四周,登山張旗,作為疑兵。如此,秦將內貪外怯,必敗無疑?”

劉邦連稱妙計,一麵派酈食其持寶往說秦將,一麵撥士卒數千,乘夜潛入山上,遍樹楚旗,到處為炊。秦將登關四望,見滿山都是楚兵,嚇得膽戰心驚。正在這時,酈食其叩關求見,送上諸多珍寶。秦將見寶心喜,忙問:“我與劉邦素無來往,何故送上眾多寶物?”

酈食其本是能說之人,遂答:“沛公已仰大名,一則備物致意;二則通告將軍,滅秦隻在咫尺之間,如將軍願為將死之秦守關,沛公有精兵數十萬,當與將軍相見。想將軍為識時務者,故先禮後兵,請將軍明示。”

秦將聽後,當即表示願與劉邦同攻鹹陽。

酈食其回報劉邦,劉邦大喜,欲複令食其入關定約,張良又出來阻攔:不可如此,這隻是秦將一人之意,其部下未必肯服。不服必生亂,到那時我軍就危險了。不如乘敵鬆懈,攻其不備,定可獲全勝。”

劉邦認為張良言之有理,便依良計,派大將周勃,帶兵萬餘,潛越蕢山,繞到燒關之後,以奇兵攻取關口,自引大兵正麵接應。

夜色朦朧,周勃軍在向導的帶領下,穿林越嶺在向關後運動。燒關上,秦兵毫無戒備,主將在等酈食其前來續約。

天剛放亮,秦營後突然鼓號齊鳴,殺聲震天。周勃領兵衝上燒關,將睡意未解的秦兵殺了個措手不及。慌亂中,秦將倉促應戰,被周勃一刀劈為兩段。主將被殺,秦兵更亂,除被殺、投降的,其餘人等紛紛逃往藍田。

劉邦奪取了燒關,以成從南向北俯視鹹陽之勢。他站在關口最高處,目視北邊鹹陽城,秋風揚披風,左手握劍柄,大有王關中之姿。他下令,乘勝追擊,推翻秦廷。

大軍行至藍田縣南,又有秦兵擋住去路。此時的劉邦軍已今非昔比,有眾十餘萬,且一路過關斬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士氣正旺,一陣衝殺,便將秦軍打敗,自此,沿路無阻,直至霸上(今西安市東)。

漢高帝元年(前206)十月,劉邦修招降書一封,派人送往秦廷。

子嬰已聞劉邦兵臨城下,朝中官員不少聞訊而逃。自知已到山窮水盡之地,自己也無力回天。想起祖上基業即將完結,不禁潸然淚下。遂提起筆,寫好降書,遣人呈與劉邦。

出降之日,子嬰帶領文武官員,駕著素車,乘著白馬,用帶套頸,捧著傳國玉璽,行至軹道(在鹹陽城外東北),等候劉邦。

劉邦整頓兵馬,列隊而進,行至子嬰麵前。子嬰見到劉邦,遂跪地請降。劉邦接了玉璽,令其起身,隨同入城。這時,諸將中有人請殺子嬰,劉邦說:“懷王命我入秦,因我寬容大度,子嬰已降,殺其不祥,請勿多言!”遂命大軍,開赴鹹陽。

可憐子嬰,隻做了四十六天的秦王,便成了劉邦之俘!可喜,秦王朝滅亡,曆史又向前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