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率軍進入鹹陽。
再說宋義、項羽、範增所統援趙人馬,自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初,離開彭城,從白馬津(今河南滑縣東北)渡河,行至安陽(今河南信陽市西南),停住不前。趙使雖多次請求進兵,宋義就是置之不理。一連四十六天,時已至十一月,宋義仍無發兵之意。項羽對此迷惑不解,進帳見宋義。
“今秦軍圍巨鹿,人馬應速渡洹水(在河南北部,又名安陽河),以擊秦軍,如此,我軍外攻,趙軍內應,一定可破敵兵。不知為何止軍不前?”
宋義聽後,微微一笑,遂道:“將軍不知,俗話說:應搏牛虻,不應破蟣虱,因虻大虱小,做事也應從大處著眼。今秦兵攻趙,勝則兵疲,我可乘機進攻;不勝,我則引兵西進,定可滅秦。所以先坐山觀虎鬥。說起來,披堅執銳,我不如將軍,若運籌決策,將軍就不如我了。”
項羽見宋義小瞧自己,遂憤憤而出。
不久,有軍令傳出,令說:“猛如虎,恨如羊,貪如狼,有不服軍令者,斬無赦!”顯然,這是對項羽而發。項羽聽說之後氣得七竅生煙。
宋義不知,這位煞星不好惹,若知日後事,此令萬不可出。
宋義不察將士之情,一意孤行,又遣子襄前往相齊,並親自送到無鹽(今山東東平東),設宴暢飲。時天雨雪,將士又冷又饑。項羽酒後膽壯,遂對士卒說:“我等皆為攻秦救趙而來,不知為何,久留不行。當今歲饑民貧,士卒吃菜飯,軍中無現糧,還飲酒高會,不思引兵渡河救趙,還說什麼‘等他疲憊’。況我國新遭兵敗,懷王坐不安席,遂將大任交付上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而今上將軍不恤士卒還徇私,這算什麼社稷之臣?\"
將士聞言,皆有同感,齊說:“將軍言之有理,望勸諫上將軍以國事為重!\"
項羽已見軍心,方回帳休息。
翌日晨,項羽往見宋義,不由分說,揮劍斬宋義頭,遂提宋義首,號令全軍:
“宋義暗通齊國,妄圖叛楚,今奉懷王之令,將其斬首示眾!”
將士已多怨宋義,又見項羽須髯橫起,雙目圓睜,如凶神惡煞,令人望而生畏,遂齊呼:
“首立楚國,原將軍之家,將軍誅亂為國,應代為上將軍!”
項羽見軍心向己,一麵派人追殺宋義子襄於路途,一麵遣使者往報懷王。懷王明知項羽殺宋義奪權,但事已至此,隻得任命項羽為上將軍,領兵北進。
十二月,章邯圍攻巨鹿更急,城內兵糧日益減少。張耳數次派人責問陳餘,餘以兵少不敵秦軍為由,按兵不動。這時燕、齊、代諸國援兵已到巨鹿周圍,都畏秦兵如虎豹,隻搖旗呐喊,不兵攻章邯。
項羽聞報,立即令蒲將軍,當陽君英布領兵二萬,渡漳水進擊秦營,自領大軍在後接應。
不久,英布傳來捷報。項羽聞訊,驅動兵馬,全軍渡過漳水。過河後,令部下沉掉船隻,毀去釜甑,焚燒廬舍,隻準備了三日幹糧,誓與秦軍決戰。將士見此光景,也知進則生,退則死。
軍行半日,即與英布兵馬會合,直達巨鹿城下。王離聞楚軍來,遂令涉閑圍城,蘇角守住糧道,自引兵馬與楚軍接戰,迎麵正碰上項羽,王離豈是項羽的對手,沒有幾個回合,便拖槍敗走。
章邯知王離戰敗,急引大軍前來接應。各諸侯軍聞楚、秦大戰,都遙望觀戰。
隻見秦軍隊列整齊,甲戈生輝,人馬雄壯。而楚軍裝備簡陋,三五成群,但士氣極高。兩軍相遇,項羽於馬上長槊一揮,大吼一聲:“進則生,退則死,進擊?”遂舞動鐵槊直取章邯。邯已數次敗在項羽手下,見項羽如凶神下凡,已生怯意,忙揮刀相迎。項羽一槊直朝邯胸部刺來,快如風。章邯撥馬閃開,揮刀自上而下,劈向項羽肩,疾如電。項羽橫槊相擋,兩兵碰擊,閃出一團火花。項羽殺得性起,把長槊使得神出鬼沒,矛頭如蒼鷹啄食,招招戳向對手要害。章邯把大刀舞得風雨不透,使項羽槊難以近身。十幾個回合後,項羽越戰越勇,而章邯已力乏汗出,漸漸不支。時楚軍將士見主將大展神威,也發一聲喊,如猛虎下山,衝入敵陣,各個舍生忘死,以一敵十,呼聲驚天動地。不少將士已全身是傷,血布全身,仍齜牙咧嘴,二目血紅,沒命地向前衝殺。秦軍雖勇,哪見過這般勁敵,一個個嚇得膽戰心驚,紛紛後退。這一仗直打了二個時辰,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月無光。章邯敗了,秦軍退了,但楚軍已殺紅了眼,仍緊迫不舍,直到項羽鳴金收兵。
章邯損失了近半人馬,楚軍俘獲了大批秦兵。項羽成了章邯的煞星,秦兵一聞楚兵,各個唉聲歎氣。
第三天清晨,楚軍隻剩一天糧草,項羽對眾將士說:“我們糧草將盡,彼死我活,就在今日。”遂引兵攻往秦軍營寨。但章邯、王離各據一壘,閉門不出。項羽令英布領兵阻章邯,自統大軍直搗王離大營。王離調人馬來阻楚兵,沒有幾個回合便叫項羽打下馬來,被楚兵活擒。涉閑看主將被捉,自知不敵,便放火燒營,自己也焚於火海之中。
王離全軍覆滅,章邯引軍退往棘原,時尚有人馬二十餘萬。
巨鹿解圍,張耳恨陳餘按兵不動,前往餘營收了餘的將軍印綬。自此,二人結下仇恨。
項羽在城下紮下大營,接見諸侯將領。各國主將已於陣中見到項羽雄威,一進轅門便膝行而前,不敢仰視。自此,各諸侯軍皆歸屬於項羽帳下。
英布已毀秦軍糧道,殺蘇角回軍。
二月,項羽率各諸侯軍追殺章邯,在汗水(今河北臨漳縣內)上再破秦軍。遂駐軍漳水南,與秦軍相持了數月之久。
七月,章邯屢敗的消息傳到鹹陽,趙高在二世麵前誣章邯縱盜玩寇,於是二世遣使責向章邯。章邯外有強兵相逼,內有奸臣讒言,實在無路可走,決心投項羽。遂派使者前往楚營,但項羽仍記殺叔之仇,竟不準降。章邯走投無路,恰都尉董翳來見,便與他道:“項羽還記前仇,不肯收納,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