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前街的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沿街兩側繁密的名店名鋪較早地適應了人們的購物需求。其中不少店鋪已超過百年曆史,人們隻聽其字號便足以將其經營特產、特色聯係到一起。

從觀東街的醋坊橋起,首先看到的是陸稿薦肉鋪,它始創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經營的“陸稿薦蹄子”最為著稱,它選用太湖流域的“湖豬”,皮薄肉嫩,烹煮易爛,肉味香糯。另外它選用蘇州體大肥嫩的婁門大鴨精工烹製的蜜汁醬鴨也譽滿蘇州城。

與其相隔數家有座高達6米多的水磨方磚牆,一排五開間,在觀前街建築群中顯得古雅、壯觀,石庫門楣上有著磚雕貼金的“恒孚”兩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金鋪恒孚銀樓。該銀樓創建於道光八年(1828年),經銷各種金銀首飾和擺件,其中還有壽星、八仙等人物造像,花色繁多、光怪誘人。由於其金源來自上海彙豐銀行,成色足,加上做工精致,因而享譽四方。

在洙泗巷口有一家始創於清同治年間的生春陽火腿店,它的原名是巨成祥腿棧。它從金華、東陽、義烏、如皋等地購進火腿,進貨嚴格,薄利多銷,漸漸成為蘇州臘醃業巨擘。

生春陽的緊鄰就是采芝齋糖果店。清同治九年(1870年),河南人金蔭芝先生在洙泗巷口置爐熬糖,經營一文錢兩隻的粽子糖。光緒十年(1884年),金蔭芝租得對麵采芝齋古董店門麵,在其子協助下開設糖果店,經營自製蘇式糖果、炒貨、蜜餞,生意日盛。因無店名,顧客仍稱采芝齋,金氏順水推舟,遂正式掛起這一金字招牌。

創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的黃天源糕團店位於玄妙觀東腳門口,該店向以產品細膩糯軟、香甜肥潤著稱。《紅樓夢》第11回曾寫到的棗泥山藥糕即為其名點之一。由於講究配方、用料、工藝,該店的各式糕團風味獨特,馳名中外。

創辦於乾隆二年(1737年)的鬆鶴樓,是蘇州蘇幫菜館中聲譽最高的老字號。它開始是麵館,鹵鴨麵及壯雞麵素有盛名。清末時經營蘇幫菜,請得名廚高手,講究選料用料、刀工火候,發揮燉、燜、焐、煨特色,使每道菜肴色、香、味、形俱佳。其原汁魚翅、鬆鼠鱖魚、清溜大玉(蝦仁)、荷葉粉蒸肉、青魚甩水、雪花蟹鬥等菜肴久有盛名。”

到20世紀30年代,觀前街街商貿業更加興旺,並一直輻射到太監弄與北局。其時,蘇州文怡書局出版的《新蘇州導遊》中有這樣的描述:“觀前街大街為全城最繁華處。車馬轂擊,人踵相接。商肆駢列,爭異鬥妍。市招臨風招展,可拂人額。入夜電炬照耀,恍如白晝,遠望則如繁星點點,閃爍隱現。人比之上海霞飛路,謂頗有異國情調焉。自觀前市場不敷分配後,遂由太監弄擴至街南之北局。北局昔為荒土,今則中有小公園。四周皆巨層毗連,若國貨商場公司、茶肆、酒家、戲院、影劇院、大旅館等無不具,遂成為蘇人之娛樂區。”

觀前街之所以有如此魅力,還與它的周邊環境有關,尤其是太監弄和北局,與觀前街的繁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太監弄是觀前街之南與之平行的一條小巷,以吃食店集中而有“吃煞太監弄”之說。20世紀30年代,這裏就有正興館、璿宮、三吳、大新央、覺林蔬食林等菜館。解放後,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後,太監弄酒肆業益發興旺,被人譽稱“美食街”。得月樓、王四酒家、上海老正興、元大昌、功德林等酒菜館在此比肩而立。入晚,各色霓虹燈映照得五光十色,巷內車水馬龍熱鬧異常,席散宴罷,賓客穿過宮巷正好閑步觀前街,有的順便帶回各種物品。

觀前街曾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拓寬改建。解放後,政府又多次進行擴建整治,先為小方石路麵,後為瀝青路麵,使街寬逐步增至9~13米,兩旁種植懸鈴木,隔路樹臂幾可連接,暑天行走十分蔭涼。”1982年6月,觀前街改為步行街,人們可以安步當車,賞心悅目地觀賞街景。此後又開辟了夜市,每當夜幕降臨,觀前街上亮起串串珍珠般的電燈,沿街兩側逶迤成“龍”。攤位上,服裝裙衫、頭花首飾、鞋帽巾襪、果品食物、盆景藝品、玻璃器皿等等應有盡有,果真是人山人海、熱氣騰騰,繪出了一幅繁華觀前街夜遊圖。

知識鏈接

蘇州名園:中國古典園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傑作。位於江蘇蘇州市。有關皇家苑囿的記載,蘇州園林中以春秋吳王夫差的姑蘇台為最早;有關私家園林的記載,以東晉吳郡顧辟疆園為最早。唐宋時期,蘇州園林的興建日益增多。到明清時期達到空前的水平。現存的園林實物多屬這一時期。現遺存的園林庭院主要有: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四大名園及網師園、環秀山莊、耦園、藝圃、暢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