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在江漢平原一帶還流傳著這樣的風俗:女兒出嫁買紅藍蘇恒泰傘各一把,男持紅、女持藍,以喻“紅男綠女,婚姻美滿”之意。
漢正街的商人還都非常重視品牌的保護,不僅選用堅固磚石或上等木材,還在牌號字上貼金堆沙做字,並不惜重金聘請當時名人或書法家題寫。民國初年漢正街老大興酒樓招牌即為夏口知縣侯祖佘手題,博物館還保存有“周榮記編棉店”的廣告單。
繁榮的商貿,悠久的曆史,賦予了漢正街濃鬱的商業文化底蘊。透視這些文物古跡,它不僅是漢正街的輝煌的見證,也是漢口曆史變遷和老武漢人生活的見證。
知識鏈接
漢江:長江最大支流,又稱漢水。源出中國陝西省西南部的寧強縣附近。上遊叫沔水,又稱沮水。流至漢中市後稱漢江,到城固縣以東,彙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的湑水,東流進入湖北以後,在丹江口市以東接納丹江,在襄樊市又承唐白河諸水。襄樊市以後,折向南,過鍾祥市,進入江漢平原,在潛江以北改向東流,最後在武漢市入長江。流域麵積15.9萬平方千米,河長1577千米。湖北省襄樊市以下又稱襄河。從發源直到陝、鄂交界,漢江穿行在北麵的秦嶺和南麵的米倉山及大巴山之間,經漢中盆地,水量豐富。進入江漢平原以下,河道坡度減小,流速驟減,水道曲折,輾轉於星羅棋布的湖泊之間,構成一片水鄉澤國。水力蘊藏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支流有154條。
銅鑼灣位於香港島的北側,是灣仔與北角中間的一部分。從九龍一側望過去,正好是尖沙咀東部的正對麵,是香港島唯一的商業地區,與其他地區的交通也比較方便。從香港島北側的任何一條街道,都有電車、地鐵相連。
如今的銅鑼灣是香港島排名第一的商業地區,追溯其發展的曆史,依然會同鴉片戰爭聯係在一起。1843年鴉片戰爭結束後,英軍駐紮香港,在銅鑼灣的西部,之後稱為東點的地方建起倉庫。當時不過是一個小村寨的銅鑼灣作為鴉片交易商們的秘密地點,成為巨富的商會的根據地,不斷開發而發展起來。
二戰以後,在街道不斷拓寬的銅鑼灣,開始了圍海造田工程,如今看到的百貨店、飯店幾乎都是在圍海造田的地上建造起來的。就這樣,隨著作為商業地區的色彩的不斷加強,商會街的特點也不斷淡薄下去。
林立的百貨店、飯店以及在各個小胡同裏的無數的餐館確定了它的僅次於尖沙咀的第二區域的地位。
近年來,銅鑼灣成為香港最富有力量的區域。以1993年開業的時代廣場為中心,向車站的西南部不斷開發,甚至擴展到東部維多利亞公園周圍。轉眼間,古老的建築變成了現代的寫字樓大廈,在這條街裏,彌漫著香港的力量。
漫步新銅鑼灣主幹道的海邊一側是百貨店與電影院的密集地區。尤其是從街道中心的崇光百貨店開始,到記利佐治街一帶都是百貨商店。
從崇光通過記利佐治街,從最初的十字路口(大丸、鬆阪屋、電影院翡翠的十字路口)向海岸線一側的百德新街,這條街周末人相當多。從百德新街到告土打道,向左就是怡東酒店,它的旁邊就是世界貿易中心。42層建築的寫字樓1996年完成了改裝工程,G/F-4/F是購物中心,已經開業。
漫步舊銅鑼灣主幹道的靠山一側是過去的銅鑼灣,雖說如此,麵對主幹道的建築物也在不斷地更新。位於崇光斜對麵的像軒尼詩中心(內有興和中心三越百貨店)那樣的購物中心不斷增加。但是再往裏走,依然保留有可以回味過去香港氣氛的場所。
尤其是從祟光看過去,與軒尼詩道斜向延伸的渣甸街,以及並行的渣甸坊,遊人應都會去看一看。渣甸街是一條可以直接感受香港味道的街道,道路的兩旁都是賣蔬菜水果的生鮮食品店,還有賣香腸、幹牡蠣、幹蘑菇等加工食品店,以及在店口賣粽子的店、粥麵店、中藥店等,人很多,其雜亂與渾濁的樣子很像東南亞的氣氛。渣甸坊這一帶有路上堆積著日用品、衣料品的自由市場。很像九龍女人街的氣氛,也的確是賣女性用衣料和小物品的多。從傍晚6點左右到8點左右人很多,充滿活力,非常好玩。
知識鏈接
香港島:北緯22°15′,東經114°15′。包括鄰近小島麵積77.5平方千米。北麵隔維多利亞港與九龍半島相望。香港島北岸的中西區、灣仔區和東區人口高度集聚,是香港最繁華的地區,是華南最重要的港口,處於亞洲航運和國際貿易的有利中心位置。1842年依中英不平等《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984年中英兩國政府簽署協議,確認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中國政府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1997年7月1日,香港順利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