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到處都有東西需要計算,早期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也能培養孩子辨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是非的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某些性格和品質。
4允許孩子玩自己的遊戲,多帶孩子外出走走
自己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是幼兒還是大一點的孩子,都喜歡玩自己的遊戲,都喜歡自娛自樂。其實孩子很小就有玩的欲望,嬰兒吮吸自己的指頭和不停地蹬腿,也可以看成是玩和娛樂。大一點後,玩的欲望就更加強烈,不少小孩即使是自己尿了尿,也要用手拍了玩,這些都是孩子玩的天性,雖然需要父母的引導,但不要過多地幹涉,其實孩子自己玩,就是自己動手動腦,就是自己在創造和實踐,而且愛玩會玩的孩子要活潑一些聰明一些,不要把孩子貪玩看成是多動症,愛玩和多動症是兩個概念,多動症是無緣無故地動,該靜的時候靜不下來;愛玩是動靜結合,該靜靜地默默地玩時能夠靜靜地玩。當然,愛玩的孩子不會有孤僻症,不讓孩子玩,太多地限製孩子玩,孩子有可能孤僻、不好教育。
對於玩耍的內容,男孩女孩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年齡段也有所不同。女孩玩布娃娃一類的玩具,而且喜歡給布娃娃穿衣服裹布條喂食物,這都是母性的表現,屬於天性的範疇。而男孩子卻喜歡玩刀槍一類的玩具,雖然具有一定的攻擊性,但這也是天性,是遠古男性爭鬥捕殺獲取食物保護族群的遺傳,這些天性都應該保護。現在孩子的玩具很多,高科技的東西層出不窮,父母也喜歡給孩子買那些複雜而不需要動手的自動玩具,好像是越複雜越高科技越好。其實孩子在玩的時候不僅要動手,也還要動腦,手腦並用,才能達到玩耍鍛煉的目的,如果玩具都是電動的自動的,隻摁一下就能動起來,孩子就感覺不到動手玩的樂趣,也沒有自己玩的成就感,因為即使玩具跑起來飛起來,孩子也不可能理解為什麼跑為什麼飛,孩子也隻能是個看客,而自己動手讓玩具動起來,孩子才有成功的樂趣,也才有鍛煉大腦和肢體的機會。
前年妻子的一個親戚生了孩子過滿月,我們去時要給買一個玩具,在玩具店挑選了半天,妻子決定買一輛電動的小汽車,是讓孩子坐在上麵,一摁按鈕就能行走的那種。我覺得倒不如買一輛用腳踏的實用,腳踏的孩子既能鍛煉身體,也能享受到玩的樂趣。剛好也有腳踏的,和電動的差不多大小,也有方向盤,隻是價格低了一些。妻子擔心人家會不會說便宜,會不會說不如電動的好。我覺得首先應該從孩子的需要出發,是孩子需要能鍛煉身體的玩具,才給孩子買玩具。那次我雖然向親戚作了說明,可後來妻子又到親戚家,發現人家又買了電動的,而那輛腳踏的,卻不知去向。妻子說她問親戚時,人家笑著說腳踏的太落後了,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電動的,而且還有更大的越野車,踏一輛腳踏的出去,讓人家笑話落後寒酸。
孩子和人家攀比玩具時,父母就應該教育孩子,可現在不少父母也和人家攀比玩具,不管是否實用,甚至不管男孩子女孩子,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的孩子也要有,而且還比價格,好像價格越貴,就對孩子越好。這樣做的結果,除了會造成浪費,也會給孩子造成奢侈享樂不願動手動腦的心理。
這裏我還要說一件事情。有一年過六一兒童節,我們抱著女兒一起到商店買玩具。有一列一尺多長的電動火車,跑起來不僅能鳴笛,鳴笛時還會從煙筒裏冒出白汽,而且如果碰到物體,前麵的方向輪還能自動轉向從另一邊走。我們覺得這玩具不錯,女兒看著也很新奇,那時我們雖然工資隻有六十幾塊,但我們還是狠了心掏四十多塊錢買了。誰知回來放在屋子裏後,火車就顯得有點大,最糟糕的是聲音,跑動時就咣咣地響,鳴笛時聲音更大,因為商店裏太吵,我們並沒發現聲音有多大,但在家裏,“嗚”的一聲就嚇孩子一跳。我的女兒生來有點膽小,於是便不敢去碰,更不主動去玩,咬了牙花大價錢買來的東西,竟然成了擺設。而那些簡單的布娃娃,倒成了女兒的最愛,有空就抱在懷裏打扮布娃娃,和布娃娃玩,也玩出了不少的花樣:一會兒給布娃娃紮一小辮子,一會兒用布塊給布娃娃穿一件花衣服,一會兒又用布條給纏一條花裙子。這樣的玩具,孩子玩時不僅動手動腦,還能動感情,使孩子的情感也能得到釋放。因此,不管什麼玩具,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好的,也就是說,那些動腦又動手也動情感的玩具,才是適合孩子的玩具。
有不少父母總是幹涉孩子自己玩耍,也有父母喜歡指導孩子玩耍,孩子玩耍時總是要麼限製,這也不讓玩那也不讓玩;要麼就是讓孩子按大人的意思玩耍。孩子玩耍時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不能讓孩子由自己的性子盡興地玩耍,這樣不僅會使孩子失去玩耍的興趣,也會使孩子養成依靠父母的習慣,長期下去孩子就會失去自主的性格,而且父母總是指點,孩子在玩耍時就無法自己動腦,更不會動感情,玩耍也起不到益智的作用。其實玩耍就沒什麼對與錯,隻要孩子玩得開心,玩得認真,那就是對的,父母沒必要總是幹涉。
除了讓孩子自己玩,還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大家都知道,見多才能識廣,見得多,自然知識就廣,判斷事物就正確。多讓孩子和不同的成年人交流,和不同的孩子交流,孩子才會在實踐中明白人和人怎麼相處,不同的關係又怎麼相處。具體辦法一是多帶孩子到親戚朋友家走走,讓孩子多接觸人和事物,這對孩子很有好處,因為大家庭出來的孩子,對人際關係就懂得更多一些,而和人接觸少的孩子就懂得少。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都要在複雜的社會中生活,社會知識才是最有用的知識,社會知識缺乏,將來就無法融人社會,也無法正常生存。現在有些家長不願意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也不願意讓孩子到人多的地方,甚至不願意早一點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說人多的地方傳染病多,幼兒園裏孩子太多,有了病就互相傳染。於是就先請保姆帶,到四五歲才送幼兒園。這樣的做法我不讚成,不把孩子送幼兒園更不可取。幼兒園裏雖然孩子多,容易傳染感冒,也容易傳染其他疾病,但感冒對孩子來說也沒什麼可怕,很多時候即使不送幼兒園,也逃避不了感冒,另一方麵,感冒也不全是壞處,感冒一次,就有一次的抵抗力。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隔離的環境中,小時不感冒,長大了缺少抵抗力就會多感冒,因為怕感冒就不把孩子送幼兒園,實在是得不償失,也是一種短視行為。要知道,幼兒時期孩子之間的玩耍和交往,是培養孩子人際交往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融入社會的初始學習期,錯過這一時期,孩子就會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自然形成一種自己獨特的交往心理,如喜歡安靜,以為隻有自己,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等等。這些心理一旦形成,後期就很難矯正。例如印度狼孩被人發現時隻有大約三歲和七歲,但她已經形成了狼的習性,不僅爬行學狼叫,也怕人也吃生食,回歸人類後雖然努力給她以人的教育,但她終究也沒能完全變成人,狼的習性也一直沒能完全改掉。這就是說,某一時期會形成某一時期特定的心理,錯過這一時期再補救,就有很大的閑難。
除了讓孩子多和人接觸,也要讓孩子多和大自然接觸。大自然的千變萬化,除了讓孩子有極大的樂趣,也能讓孩子接觸到很多新鮮的東西,學習到很多新奇的知識。比如孩子如果沒見過山,看到高大巍峨的大山,孩子的心理就會感到震驚,看到到處飛舞的鳥類,心情就會格外地高興,思想和情感就能受到格外的刺激,在孩子幼小的大腦裏會留下無盡的想象,孩子也會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豐富,從而激發孩子探索自然和未知的興趣,這遠比帶孩子逛動物園要好得多。
記得女兒七八個月時,我把女兒抱到商店,當看到那麼多花花綠綠的商品時,女兒就顯得很興奮,而且不停地用手亂指亂叫。在她一歲八個月時,我們抱她去看正月十五晚上的燈展,那晚女兒的興奮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她高興得不停地叫喊不停地問這問那,平時八九點就睡的她,到十一點多了還不想回家,回來睡下後仍然問這問那。這種強烈的刺激,會讓她保持一個長久的記憶,也能讓她積累一些知識。稍大一些,我們就不錯過任何一次帶她外出的機會,那年我到成都出差,就帶了妻子和女兒同去。那時女兒隻有兩歲多點,去遊峨眉山時,別人都是坐車上山,我一方麵是自己暈車,另一方麵也是讓孩子多看看風景,便買了一根背帶,決定背孩子上山。我們從報國寺出發,一路走一路玩,竟然爬了二十幾公裏的山到了一線天,讓女兒抓了蝴蝶,也看了猴子,而且猴子搶了我們手裏的食物又擋道不讓我們走時,也讓她領略到了猴子的頑皮可愛。女兒回來很長一段時間,總要問起這次出去的一些事。如果給她講故事,她也會聯想起那些事,然後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所以我們以後幾乎每年寒暑假都帶她出去,即使不能帶她去旅遊,也帶她到內蒙古我的父母家和民勤妻子的父母家,以此讓她體驗一下小城市和鄉村的生活。
遊戲和接觸大自然也是孩子本能的需求,原始社會的人類一生下來,就要接受大自然的考驗,孩子會走,就要在玩耍遊戲中強壯身體,練習捕食和生存的技能,雖然今天的孩子已經不需要體力生存,但遊戲和接觸大自然,是人類的天性,也是孩子學習的本能,也是在鍛煉自己的大腦,也是在為將來的生存做準備。作為家長,不應忽略孩子的玩耍和接觸自然,更不要把這些看成是單純的貪玩。隻有把玩耍和書本教育結合起來,孩子才是一個快樂成長的孩子,也是一個適應自然和天性的孩子,也是全麵發展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才會茁壯成長,孩子長大也不會變成隻知讀書的書呆子。不能小視的是,有些家長過早地給孩子太多的正規教育,幼兒園時就又讓識字又讓學算術又讓學英語又讓學繪畫,結果是不但剝奪了孩子的天性,負擔太重又使孩子產生了厭煩情緒,不逼迫孩子就不學,逼迫下孩子就應付,這是導致孩子長大後不好好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