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模仿學習的榜樣
許多時候,我們往往注重對孩子的說教而忽視自身的行為規範,俗話說正人先正己,其實父母的行為舉止,父母的示範作用,往往比講道理教育孩子更為重要,也更為有效。因此,孩子出生前,父母不僅要做好物質上的準備,更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要想好怎麼教育孩子,怎麼樣給孩子做示範做表率,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示範準備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商量製定出孩子出生後父母的行為規範,規範的內容應該是廣泛的,也是具體的,大致應該包括父母怎麼做,做什麼,在教育孩子的具體事情上怎麼分工,父母要改掉哪些不良習慣,父母的言談舉止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哪些事情要值得注意小心等等。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知道,孩子出生後的第一老師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和成長,如果說生長環境決定著人的性格和未來的話,那麼孩子早期生長的主要環境,就是父母和家庭,就是父母的言行舉止製造出的家庭環境。對這一點,人們的認識還不夠充分,以為性格是遺傳的,遺傳起了決定的作用,古話也有龍生龍鳳生鳳的說法,但現代教育的實踐證明,遺傳雖然存在,但後天的教育才是關鍵的因素。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孩子一出生就被一位美國的母親領養,孩子長到十七歲後回國尋找生身父母,孩子的行為舉止讓親生父母簡直不敢相認,也不敢相信,怎麼看都找不到一點父母遺傳的動作和心理。這就告訴我們,後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才是形成孩子性格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如果是孩子的性格和習慣與父母有許多相似,主要也是父母從小影響的結果,父母的行為習慣,已經像種子,深深地紮根在了孩子的腦海,所以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的女兒沒出生時,妻子就多次和我商量孩子出生後怎麼去做,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改掉自己的不良嗜好,當一個模範父母,給孩子起表率示範作用,把孩子教育成一流的孩子。妻子的想法我當然也同意,但我不吸煙也不喝酒,別的不良嗜好妻子也指不出什麼,但我們還是一本正經地製定了一些具體的約束我們自己的條條框框,比如有了孩子以後說話要和氣,不說粗話髒話,不在孩子麵前爭吵,不在孩子麵前有不當的行為動作,不在孩子麵前說別人的壞話,不在孩子麵前訴苦,不粗暴地對待孩子但也不嬌慣孩子,該親切的時候要和孩子親切,該嚴厲時還得嚴厲對待,而且在教育孩子時,父母的意見應該一致,父親或者母親一方教育孩子時,另一方不能護著孩子或者當著孩子的麵有反對的意見等等。以後又幾次一本正經地商量這些事情,後來證明有些我們做得好,有些也做得不好,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在努力去做,努力在孩子麵前表現出好爸爸好媽媽的形象,努力做到讓孩子崇拜父母,讓孩子信賴父母,也讓孩子學習父母。因為隻有孩子崇拜父母信賴父母,父母說的話孩子才會聽,父母做的事孩子才會跟著學。
我和妻子小的時候都生長在農村,從小受到的大多是勤勞和艱難奮鬥的教育,特別是妻子,從小受到的便是嚴厲的家教。談到小時候的事,妻子說得最多的便是父親,說在她的記憶裏,父親從來都是抽空睡覺,對父親來說,晚上並不是睡覺的時間,因為父親在晚上隻睡三四個小時,半夜就起來幹活。如果是冬天,就去掃樹葉掃枯草,然後背回來喂羊或者燒炕;如果是夏天,便去鏟草,天亮別人起床時,父親已經背回一筐草又在打掃院落。妻子說她的父親有點文化,在那時就偷偷摸摸做點小買賣賺點錢養家,比如在自留地裏種點韭菜蘿卜,然後天亮時拿到城裏挨家挨戶賣,八點鍾管理者上班抓資本主義,父親已經在回家的路上。到了秋天,父親就到沙棗林裏打沙棗,曬幹後便推著架子車行走近一百公裏到一個地區城市,然後蹲在小學校門口三分錢一小碗五分錢一大碗地賣。妻子說她的父親是累死的。妻子的父親我沒見過,我們結婚的前一年她的父親便去世了,終年六十三歲,但她的幾個哥哥我是熟悉的,在她幾個哥哥的身上,我看到了她父親的影子,其中她的三哥最為典型。她的三哥白天幾乎一刻不閑著,晚上也是隻睡四五個小時,也是後半夜就起來。她三哥除了種地,還做木匠活兒,還養了五六十隻羊,在地處兩大沙漠極度幹旱將要變成第二個羅布泊的民勤,養這麼多的羊其艱難可想而知,因此,有草的季節,她三哥便半夜起來鏟草喂羊,在沒草的冬季,便半夜起來穿上厚重的羊皮大衣趕著羊去放羊,我有次和他開玩笑,我說你就不怕把羊累死。他說其實他也是睡覺的,羊尋找著吃草時,他便蹲在溝裏打個噸,看到羊走遠,便跟上去再蹲在羊群中打個噸。妻子說他們的勤勞是父親遺傳的,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其實這都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妻子雖然不像她的父親那樣半夜起來幹活,但不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單位,一刻不消閑是她的本能,比如身高不足一米六零的她,上學時便是校籃球隊的主力,到大學工作後,又和那些身材高大的體育教師一起成為校職工籃球隊的隊員,而且妻子的技術動作,要比那些體育教師還好,她的勤奮努力不服輸可見一斑。妻子的勤奮似乎也影響了我,當然更影響了我的女兒,我的女兒不僅勤奮,也有不服輸的性格。勤奮和不服輸,使我的女兒從幼兒園到中學,不論哪方麵,都不甘人後。正是這樣的性格品質,才使她在許多方麵一直都是佼佼者。
有個故事說猴子愛學人,說人把孩子背在背簍裏去河邊給孩子洗澡,猴子也會背著小猴子來河邊洗澡。人為了抓住小猴子,就準備了兩個背簍,一個背簍有底,一個背簍沒底,把沒底的背簍放在一邊,人給孩子洗完澡後用有底的背簍背著孩子回家,猴子也用沒底的背簍背小猴子回家,結果就把小猴子漏在了地上。這個故事雖然編得不可信,但說明人比猴子聰明,猴子崇拜人,於是就跟著人學。其實孩子比猴子更好學,孩子從語言到動作到行為,基本都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內容,沒有模仿,就什麼都不會。記得電視台有一個兒童節目,主持人問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你爸叫什麼名字,孩子脫口說叫老公,又問你媽叫什麼名字,孩子又脫口說叫親愛的。很顯然,孩子的父母平日就這樣稱呼,讓孩子誤以為父母就叫這名字。幸好隻是一個稱呼,如果有更粗俗不雅的話,孩子無疑會學到手,因此,父母在為人父母前,就要先約束自己,要製定一些“清規戒律”,讓孩子從小就模仿學習一些好的東西,這樣才能有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這就是說,父母不能忽視日常生活細節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如果勤勞樸實,孩子也會以勤勞樸實為美;父母如果過於講吃講穿,過分地注重自己的外表打扮,孩子也會跟著學會這些。我的妻子一直都很忙,而且妻子一直比較簡樸,也沒時間去描眉畫眼,所以我的女兒也一直很忙碌,也對化妝沒有興趣,也不追求那些奢侈的東西。至於我,除了看書學習寫作,也沒有時間去做別的什麼,所以我的女兒也會受到我的影響,回到家就想看書看電視,別的事情也很少去想。
其實人們也都知道父母對孩子影響的作用,但許多人做不到或者不願意過多地約束自己,也沒決心在孩子身上付出太多。例如有不少熟人和我談起孩子時,往往會說你的孩子學習肯定錯不了,你這麼好學,影響孩子一點點,孩子的學習也差不了。然後也有人會接著說,我們不行,我們沒你那麼大的恒心,我們覺得那樣活得很累。
其實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小事,和其他事情比起來,教育孩子應該重要得多,所以有老話說莊稼沒種好是一年的事,子女沒教育好是一輩子的事。子女好了,父母會高興一輩子,一輩子都有成就感,而且這種成就感要勝過升官發財,而且升官發財往往也有許多麻煩,而教育好子女,卻不會有麻煩,充滿內心的,隻有滿足和自豪。因此,教育子女,是值得花心思和力氣去做的一件大事,做父母的多付出一些,即使吃苦受累,也是應該的,而且吃苦受累了,也不會感覺到累,反而會感覺到充實和高興。也就是說,真正在孩子身上花費精力,是不會感覺活得很累的,能感覺到的,隻有自豪和快樂。
也有人會說好孩子是天生的,例子就是有的孩子父母都是不識字的農民,孩子卻考上了名牌大學。但如果你仔細去調查分析,你就會發現,即使孩子的父母不識字,但在教育孩子方麵,卻有獨特有效的辦法,而且花費的精力,也不比識字的父母少。
那年我回老家,聽說我們原來生活過的那個村裏的一個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而且高考成績全縣第一,也進入了全省前一百名。因孩子的父親比我大不了幾歲,我們小的時候也算熟悉,便想去看看,順便也看看我當年生活過的村子。因為是冬天,白天大家也都在家裏。我和弟弟去後,感覺他家的變化不大,房子也還是過去的房子,隻是他的父母已經不在,女兒也已經出嫁,家裏隻有他和妻子兩個。談起兒子,他立即眉飛色舞一臉自豪,然後領我看他兒子的書屋。書屋是一間不大的小屋,裏麵最顯眼的,是那張兩頭帶門櫃油著紅漆的書桌,上麵還整整齊齊地立放著一排書,我看了看,都是高中課本和一些參考書。書桌對著的那麵牆上,一張挨一張貼著兩排大大小小的獎狀,都是他兒子上學時獲得的,不少已經舊得發黑。靠書桌有一張大木床,床上罩了塑料布,但感覺也是整整齊齊。之前我知道他兒子的學校還沒放寒假,兒子也沒回來。屋子收拾得幹幹淨淨,比他和妻子住的屋子還幹淨許多,我以為他兒子馬上要回來,是剛收拾幹淨的。但他卻說不是,然後他用並不是玩笑的語氣說:“你們讀書人都是聖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在我眼裏,你們就是神,我也當神來供著,沒事的時候,我和他媽都喜歡來這個屋子裏看看,然後檫檫桌子打掃一下衛生,心裏就感覺特別踏實。”
我一下明白他的孩子為什麼學習好了。我也感動得差點掉下淚來。我知道,在這位父親的眼裏,讀書有文化就是神聖的事情,而讀書有文化的兒子,在他心目中就是神,他用對神一樣的虔誠看待讀書、看待兒子、教育兒子,如果兒子不好好讀書,學習成績也不好,那就是不可能的了。因為父母雖然不能自己讀書來影響孩子,但父母把讀書當成神聖的事情,孩子當然也會覺得讀書神聖,用神聖的心態去讀書,當然會有好的成績。
我的女兒看的書多,文科方麵一直很好,所以許多人便說女兒跟了我,文科當然不會錯。這種判斷當然有一定的道理。記得女兒很小的時候,就問我書是誰寫的,我告訴她是作家、學者,還有科學家,就是有知識的人寫的。後來女兒又問過我,說是不是要寫書,就得好好學習。我肯定地告訴女兒是這樣的。女兒雖然不再說什麼,但我知道此時的女兒在想什麼。女兒六七歲的時候,我已經發表了不少的小說,也有不少的退稿,有次又有退稿回來,女兒問我為什麼,我告訴她寫作不容易的一些事,女兒突然對我說:“爸爸,寫作這麼辛苦,你幹脆不要寫了。我要好好學習,等我長大考上大學,我替你寫。”
2讓孩子學習,父母先要學習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但在孩子幼年時,父母就不僅僅是普通意義上的老師,而是孩子完完全全模仿的對象和學習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不僅孩子會跟著學,而且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及行為習慣的形成,父母做好了,孩子就不會差到哪裏。我們不要低估了父母的表率作用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如果父母努力學習並且把學習當成頭等大事,孩子通過日常的觀察體會,自然也會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對這個問題,我還是用實例來講的好。
結婚前,我和妻子就都在大學工作,但學曆都不高,學習的壓力非常地大,而且我又擠時間寫小說。生了女兒後,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隻有一間屋子,一間屋子最寬敞的地方就是床,唯一的一張桌子也靠床擺著,上麵還要放許多東西,我們學習時當然也隻能在床上或者桌子上,在孩子的眼裏,也許每天我們大人要幹的事就是看書或者趴在桌子上寫東西,而且在她看來這些東西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大概是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有一天我們回來,發現女兒把三百字一張的稿紙的每一格都用鋼筆畫得滿滿當當,而且是那麼地認真,那麼地專注,一個空格不漏,每個空格至少都有彎彎曲曲的十幾畫,每一筆畫又都是那麼的細小,那麼的仔細,也許在她看來,我整天趴在那裏寫東西,就是要把稿紙的空格畫滿畫黑,因為在那張稿紙的最上麵,我已經寫了一行多。這件事讓我和妻子大笑了一場。那時女兒由我父親帶著,以後父親多次抱怨說孩子看到稿紙就要畫,一畫就是一兩個小時,畫不滿不離開。當時我們已經意識到這是我們影響的結果,而且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個結果會讓她喜歡上學習寫作。後來我們慢慢又發現,女兒特別喜愛書,也特別看書,一個人玩的時候,就拿出她自己的那些圖畫書安安靜靜地看,有時也拿起我們放在桌子上的書一張一張地翻,雖然一個字不認識,但樣子就像讀書,而且拿書的樣子也很像我們。也許是女兒每天都和書做伴,或者是對書有了依戀和感情,反正是帶女兒到商店時,商店裏那麼多東西她都興趣不大,如果看到書(那時的國營商店也賣書),就很興奮,就要拉著大人到書櫃前轉,可見她以為書是很重要的東西。這就是我們整天看書對她的影響,而且她喜歡書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歡,簡直是如饑似渴,因老師不允許把那些課外的書帶到課堂,從小學到初中,女兒為了看她喜歡的那些課外書,總是在學校就努力把家庭作業做完,放學後就一路小跑回到家,然後從書架上找出幾本書一次放到床上,然後便趴在床上看。其實中午或者晚上那點時間她也看不了多少書,但她總是一次要拿幾本放在那裏,那份貪婪那份如饑似渴可見一斑。現在我敢說,我女兒愛學習喜歡學習,就是我們愛學習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試想,我們進門就看書學習,她還能千什麼?當然她也要看書學習,久而久之,不但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也培養了讀書的興趣,也建立了和書的感情,這樣書就成了她的夥伴,書也會讓她受益終身。
不同的情況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女兒出生後的第四個春節我們又回老家過年,那時我的母親、二哥和弟弟住在一個大院裏,那時我的二嫂和弟媳又下崗在家,沒事時他們經常打麻將。我二哥的孩子隻比我的女兒大二十多天,他們都是三歲八九個月,我的孩子還是第一次摸麻將,我二哥的孩子不但完全能夠認得每一張牌叫什麼,而且已經基本會玩。我們雖然隻住了短短的幾天,但我的女兒也喜歡上了麻將,而且也知道是三張牌組合成一副,回到我家後,她便把她的識字積木當麻將,剛好識字積木的另六個麵是字的偏旁,可用偏旁組新的字,她就用偏旁組牌,而且還教另一個小朋友和她玩。用組字玩麻將,女兒的這一發明著實讓我們感到不簡單,也可以看出,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特別感興趣時,就會產生極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果用在學習上,當然學習就不會差。因我家沒有人玩麻將,組字玩麻將也沒人和她玩,後來女兒也就漸漸地把玩麻將忘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的女兒過於癡迷於書不好,過多地讀書會使孩子變成書呆子,其實書呆子的定義應該是隻知死讀書、讀死書,這和我說的讓孩子廣泛地閱讀、接受廣泛的知識是兩回事。孩子讀書多了,不僅不會呆,而且會見多識廣,興趣廣泛,對什麼事都有自己的見解,並且思維和行為也會老成,會超過同齡的孩子。記得有年妻子的一個侄女在選擇學校時拿不定主意,吃飯時我們又商量究竟是去酒店管理學校還是去機械學校,這時我的女兒突然插話說酒店管理是吃青春飯的,到老了怎麼辦,還是去學機械製造好,中國要實現現代化,機械製造肯定吃香。要知道,我女兒那時隻有八歲,寫這篇文章時,為了更加準確,我又根據侄女上那所學校的時間來推斷我女兒當時的年齡,我女兒當時確實是八歲。一個八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能有這樣的判斷,當時還是讓我們大吃一驚,當時我們著實把女兒表揚了一番。現在想來,這都是她看書看電視的結果。
也許有人會說讓孩子這樣讀書學習太苦。其實我們讓孩子讀書學習,是要培養孩子讀書學習的興趣和樂趣,要讓孩子把讀書和學習當成一種愛好而不是負擔,如果我們能把孩子培養成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當成一種愛好、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變成一種自覺的追求時,那時學習對孩子來講,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真正的快樂,解決一道難題時,孩子就會特別地高興,而且有一種成就感,不讀書不學習,就覺得無事可幹,就覺得特別地空虛。孩子達到這種境界時,讀書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即使是再苦再累,孩子也會感到快樂。也就是說,追求不同,對快樂的感覺也不同,如果追求知識,看書學習就是最大的快樂;如果追求吃喝玩樂,吃喝玩樂就是最大的快樂。這就是說,我們不要擔心父母癡迷書會把孩子也影響成書呆子,相反,如果要讓孩子追求知識,要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名知識分子,父母就要先讀書,先追求書本,從而讓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癡迷於書,而且把讀書和學習當成好,把看書學習當成一種快樂。如果能做到這一步,你根本就不用擔心孩子將來的學習。如果你看看那些大科學家發明家成長成才的故事,你就會發現,許多人共同的特點,就是從小特別喜愛他們要做的事情,而且達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
另一方麵,父母要教育好孩子,也需要先讀書。父母有知識,知識多,懂得的教育孩子的道理也多,教育孩子的辦法也多,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能力也強,把握機會的能力也強。現在不少父母認為教育孩子人人都會,而且還很自信,於是不學習不思考,隨意亂教育孩子,或者由著性子教育孩子,高興了就哄,不高興了就打,或者幹脆把教育的責任完全推給老師,這些都是極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