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2 / 3)

3讓孩子懂得艱苦奮鬥

都說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大概是說窮養的男孩子知道奮鬥,富養的女孩高貴大氣,眼光也高。男孩子窮養我讚成,女孩富養我認為不一定可取,如果把女孩富養成嬌小姐,如果沒什麼本事卻自以為高貴,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反倒害了女孩。我倒相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這裏說的窮,不是說明明有錢卻讓孩子裝窮吃苦,而是即使有錢,也不讓孩子奢侈浪費,更不能讓孩子以為有錢便膽壯氣粗為所欲為。相反,不論你多有錢,錢來得多麼容易,也要告訴孩子一切都來之不易,要珍惜一粒米一件衣,甚至要常常憶苦思甜,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眼前的一切都是心血汗水換來的,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不努力,就什麼也沒有,奢侈浪費,就會喪誌敗家。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讀過一篇課文《千人糕》,是我大哥他們的課本,大意是說吃年糕時父親告訴全家,年糕不容易,要經過農民工人等許多個人,許多道工序,然後才能成為年糕。到我們上學時,這樣的文章就沒有了,當然,我們那時也不需要這樣的文章,因為現實生活就已經很糟糕了,整天都餓著肚子,當然知道衣食的艱難。但現在的情況卻大不一樣,生活條件好了,衣食無憂,而且許多人家已經達到了孩子要什麼都能夠滿足的地步,而且孩子之間也互相攀比,你家的孩子有什麼,我家的也要有,你家的孩子吃什麼,我家的也要吃什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艱苦奮鬥的教育,就顯得尤為可貴。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孩子以為什麼東西都可以伸手就能得到,那麼就會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少爺小姐,他們不但不會艱苦奮鬥,讓他們完成一般分內的工作,恐怕也很難做到,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恐怕也不容易。

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們的經濟情況有點不好,雖然也是雙職工,也和全國的工薪階層一樣每月幾十塊的工資,但那時有一段時間我們的情況有點特殊。那時我們學校從黃羊鎮遷回了省城,因蓋的家屬房少,大家又都要到新校工作,於是學校便讓兩家合住一套房子,也差不多是兩家人合在一起。和我合住的是我們的處長一家,而且是合住在兩室一廚一小衛的小套房裏,總麵積也就是五十幾平方米。(寫到這裏,有人可能不相信,認為處長怎麼會和你一個無職無權的年輕人合住,但我要說的是這是千真萬確的,那時的領導還講究和群眾同甘苦共患難,不像現在等級森嚴。)那時我們處長的丈夫也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的生活要比我們富裕一些。因兩家要在一個小夥房裏做飯,處長家的飯總是比我們的好一些,這樣,處長總是讓我的女兒吃他們的飯,這讓我們的心裏總過意不去,也很不是滋味。更巧的是我們處長恰巧有個孫女,比我的女兒大幾個月。處長的孫女雖然不在我們學校住,但常常來玩,兩個孩子在一起一對比,我們的孩子無論是穿衣吃飯還是其他方麵,都要比人家寒酸得多。這讓我們心裏總覺得是個問題,我們考慮的是,女兒總吃人家贈與的飯,會不會讓女兒覺得我們家不如人家的家,她的父母不如人家的父母,她自己也不如人家的孫女,從而讓女兒產生自卑心理,不利於女兒的心理健康。這樣妻子便多次和我商量,要不要也提高一下我們的夥食標準,要不要也提高一下女兒的生活標準。那時我們雖然不富裕,但壓縮一下其他方麵的開支,讓女兒的生活和人家孫女的差距縮小一點,我們還是能辦得到的。但我考慮再三,還是覺得窮就窮一點,因為你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比所有的人都富,永遠和富人比,隻能讓你心理更加自卑,更加沒有自信,而且打腫臉充胖子,總有充不下去的時候。出於這樣的考慮,我覺得關鍵是我們怎麼教育引導孩子,如果引導教育不正確,就會像《包氏父子》中的那個小包,盲目攀比,最後是害人害己。於是我便對妻子說,既然我們原來就決定對孩子進行艱苦奮鬥的教育,那麼我們現在更需要進行這樣的教育,而且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對孩子嚴格要求,越要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艱辛。於是吃飯時,我們不再同意讓孩子吃人家的飯,而且也向處長講清了道理。因為孩子畢竟才一歲多點,有時也想和人家的孫女一起吃,這時我們就給女兒講清道理,講清人家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講清這些,我們也要告訴女兒,爸媽正在努力,以後我們的生活也會像人家的一樣,而且會比人家的更好。這樣女兒也就不再不高興了。但兩個孩子經常在一起,讓我的孩子經常覺得不如人家的也不好,這樣我們隻好教育孩子不能和人家比吃穿。我對女兒說:“吃穿我們比不過人家,但我的寶貝女兒聽的故事比她多,會背的兒歌也比她多,說話口齒也比她清楚,還會唱好多首歌曲,如果繼續努力,你知道的東西更比她多。”我這樣說,當然是讓女兒開心,也讓女兒不要自卑。事實也證明我的教育是正確有效的,我的女兒不僅沒有產生自卑心理,相反,她的內心卻充滿了高傲和奮鬥的激情。那天處長和孫女在我們的屋裏看電視閑聊,孫女大概是說她們來時坐的是臥鋪車廂,臥鋪是三個高低床,她怎麼順著梯子從下麵爬到上麵。女兒雖然坐過火車,但那時一方麵是經濟的原因,另一方麵也是臥鋪太少,一列火車隻有兩三節臥鋪,一般人根本買不到臥鋪,所以我的女兒從沒見過臥鋪,因此聽得聚精會神。孫女說完,我的妻子順口誇讚說講得真好,誰知我的女兒卻一下扭過頭並且昂得很高,說:“我在看電視,我才沒聽她說話,我也不坐火車亂玩,我要在家裏看書學習。”女兒的話當時把大家都逗笑了。這雖然是女兒隨便的幾句話,但可以看出我的女兒那時的心態,也可以判斷出我的女兒並沒有崇拜富裕的心理,更沒有低人一等的自卑,而是充滿了不屈的鬥誌。

當然艱苦奮鬥不是隻靠嘴說就能起作用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就要起表率作用,要讓孩子從小就能跟著父母學到艱苦奮鬥,從小就能跟著父母學到正確的生活觀、財富觀,讓孩子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奢侈的生活、追求時髦的衣著、追求生活的享受上,而是讓孩子懂得知識和本領才是最可貴的,從而將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對知識和本領的追求上。

我和妻子都不是享受生活型的人,我的妻子從來就不描眉塗口紅,如果沒有特殊的活動,從來都是那種素麵朝天,每天洗過臉後,隻抹點普通的潤麵油。至於穿著,也從不追求奇裝異服,更不袒胸露背,隻穿中庸大眾的那類。至於我,整天忙得缺少時間,除了看書寫作,再沒有什麼愛好,不抽煙也不主動喝酒,衣食也很隨便,有茶就喝茶,沒茶就喝開水。因此,我的女兒在生活享受方麵也沒有什麼追求,也不追求華麗的衣服,也不追求吃什麼東西,兜裏有了錢,首先想到的是買書。長期如此,我的女兒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身上常有錢,但從不亂花錢。記得還是女兒四五歲的時候,我們給她買了一雙紅皮鞋,但那時的商場還是國營的,服務員的售貨態度很差,買回的兩隻鞋竟然一隻比另一隻大一個號碼,去退換人家又不給換,隻好將就著讓女兒穿。穿一陣後女兒說小的那隻有點頂腳,我們看後決定扔掉,但女兒卻不同意,說鞋還很新,價錢又那麼貴,再穿一陣再說。這樣我們隻好同意。還有一次女兒他們全班外出旅遊,因為要在外麵住一夜,走時我們給女兒帶了幾百塊錢,但回來後,除了住宿女兒隻花掉了八塊多。我們問為什麼,女兒說也沒什麼買的,飯店的飯很貴又不好,還不如在外麵吃點小吃。2009年我在英國的外甥女打電話來要我們去英國玩玩,說英鎊貶值了,去玩也花不了多少錢。這年剛好女兒大學即將畢業而且已經保研,我們決定讓女兒去看看長點見識。女兒同意後,便以探親的名義自己跑著辦護照辦簽證。這一切辦好後,買飛機票卻讓女兒費了不少周折,因為那時已是暑假,飛國外的飛機也很少打折,為了節省開支,女兒查到經香港轉飛倫敦的飛機比較便宜,便決定買轉飛的。當時我們不同意,原因是此行隻她一個人,而且是第一次出國,而且轉飛時間長,飛機多一次起落就多一分危險,於是我們勸她還是買直飛倫敦的,也多不了多少錢,這點錢我們也能負擔得起,但女兒還是買了轉飛香港的。

要說明的是,讓孩子艱苦奮鬥,並不是要讓孩子過艱苦的生活,而是通過艱苦奮鬥,培養孩子一種精神,告訴孩子一種價值取向,讓孩子知道應該追求什麼,一旦讓孩子確立了追求的目標,就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愛好,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相反,如果從小讓孩子鋪張浪費,把孩子當少爺公主來培養,就會讓孩子養成追求奢侈生活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孩子的愛好和追求就會發生改變,把追求時髦的衣著打扮和奢侈浪費的生活當成人生的目標,這個目標一旦確立,孩子就會自私自利甚至唯利是圖,這樣的孩子,當然是家長不希望看到的。對這一點,古人就有很深刻的理解,說富不過三代,意思就是說如果教育不當,把孩子嬌生慣養,讓孩子過奢侈嬌貴的生活,到不了第三代,就會變成紈絝子弟,就會把家產揮霍一空,所以古人也有不以錢財害子孫的家訓。

對這個問題我還想多說幾句,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一般的父母也很難讓孩子吃一點苦,甚至有不少的家長即使家庭情況不好,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奢侈豪華,更不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吃一點點苦。比如我們有個親戚,兩口子都在效益很差的國有企業工作,兩人的工資也隻能維持一般的基本生活,但有了孩子後,卻也要給孩子吃很貴的進口奶粉,晚上孩子睡覺,也不用尿布而要用尿不濕。我覺得這樣不妥,這樣做明顯已經超過了自己的經濟能力,也會把孩子養成公子少爺,但親戚卻不以為然,說:“我就生這麼一個孩子,我就是不讓他吃一點苦,我就要讓他從小就知道他不比別人差,他的父母也不比別人無能,別人家的孩子有的,我也要有,要不然孩子長大了就會自卑,就會抬不起頭來。”這樣我隻好告訴她我的女兒小的時候的一些情況。在我女兒小的時候,有位好心的同事把她女兒穿過的一包衣服給我,說她的女兒長大了穿不成了,要我的女兒穿。當時我們的生活在學校也算中等,我也給災區的孩子捐獻衣服,而且捐獻的衣服並不比那包衣服差,但我當時一是考慮同事的麵子,如果不穿,同事會感到難堪,二是那些衣服確實可穿,有些樣式還很不錯,於是就讓女兒穿了,而且女兒明確知道這暈誰的衣服。但在穿這些衣服前,我告訴她這是一份愛心,是阿姨看著你可愛,就送你衣服穿,如果你不可愛,她才不會送你衣服穿。這樣女兒反而很高興,見了那位阿姨的女兒也一口一個姐姐更加親熱。所以我要說,孩子並不會因為生活比別人差就感到自卑,而是看父母怎麼引導、怎麼教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則思變,如果教育得當,生活艱苦反而是一種動力。

4教孩子學習,方法很重要

學習,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內容,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但人們發現,有的孩子喜歡學習,有的孩子卻不喜歡學習。為什麼?具體的原因可能有許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得當的教育方法是讓孩子覺得學習不難,學習中有快樂,學習本身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學習獲得成功,本身就是巨大的快樂。而不得當的方法,卻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痛苦,而且越學越覺得困難,越學越覺得沒有樂趣,越學越覺得沒有信心,越學越感到煩惱枯燥。

我的女兒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他們要演一個小鴨子的節目,這天女兒回來後很悲傷,說老師說她的動作做得不好。我和她母親急忙讓她做一下我們看,於是女兒便學小鴨子走路。我們看到女兒下蹲和兩腿外擺沒問題,雙手側伸像小鴨的兩隻翅膀也沒問題,問題是向前邁步時,女兒不是搖晃著小步挪動,而是像平日走路那樣向前,沒有鴨子搖搖晃晃走路的感覺。問題找出來了,她的媽媽就給她示範,但教了幾遍女兒就是掌握不了,而且越做不好越焦急,她媽媽也越沒耐心,這樣女兒一下急得哭了。我覺得這不行,得想個辦法來教,因為動作並不難,女兒不僅一定能學會,而且還必須要學好,因為這是女兒第一次學習跳舞,如果第一次讓她感覺到難,感覺到跳得不好,從此就會失去自信,對跳舞也會沒有興趣,因此不但必須得教成功,而且還要讓女兒感覺到不難。我仔細想,她母親雖然告訴女兒不能像平時走路那樣向前跨大步,要側步搖晃著向前,而且做了示範,但對不到兩歲的女兒來說,還是有點抽象,還是讓她不好理解。這樣我便決定更具體一點。於是我把每一步要邁出的位置,都用粉筆在地上畫成圓圈,然後讓女兒每一步都踏在我畫的圓圈上,結果女兒按著圓圈邁碎步,動作就又像又好,女兒也一下破涕為笑了。我第二天去接女兒,女兒看見我就高興地跑過來,然後一下撲進我的懷裏,說老師誇她了,誇她做得最好,還讓她排在最前麵。而且回到家,還不停地在地上學小鴨子走路。

這件事告訴我們,不要以成年人的心理來教育孩子,因為成年人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就不簡單了。教過幼兒的人都知道,教孩子寫2這個數字時,你告訴孩子2像小鴨彎彎脖,並且手把手地教,可孩子就是寫不好,不是寫得躺倒,就是寫得反轉,要反複練習幾天才能基本寫正確。為什麼?因為此時這個數字在孩子的眼裏還是倒像,反複摸索才能正過來。這就告訴我們,孩子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開始教孩子時,特別要注意方法方式,千萬不能急躁,不能以大人的心理來理解孩子,更不能動不動就罵孩子笨,也不能讓孩子學不會就半途而廢,如果半途而廢,以後孩子遇到困難就不學,或者學個半途而廢,養成這樣的習慣就很麻煩。正確的方法是不但要讓孩子學會,還要讓孩子學好,而且還要讓孩子感覺到輕鬆,至少要讓孩子知道隻要用心學,一切都是可以學會的。隻有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才能不畏懼困難,才能堅信自己能夠學會。試想,如果我的女兒第一次跳舞就學不會,就受到打擊,她就會從此失去信心,甚至害怕跳舞。我女兒從幼兒園到中學,舞一直跳得很好,倒不是她喜歡跳舞,而是每次演出排練,她很快就能學會,這是因為她一是有能學會的信心,二是懂得仔細觀察老師的動作要點,並且會分解開來看,比如先看腳怎麼動,再看腿怎麼動,再看腰怎麼動,再看手怎麼動,再看頭怎麼動。每一個點都看清楚了,一係列分解動作看明白了,做準確了,整體才能做好。正因為我的女兒懂得這些,看得認真,做得也認真,動作也就好看標準,這當然都是用心學仔細觀察的結果。我女兒從幼兒園到中學,每逢演節目,她都是台柱子。大概是上初中時,女兒的班裏轉來了一位女生,女生從小學習舞蹈,而且有一定的基本功,那年文藝排練時,老師就讓這位女生領舞,但經過一段時間排練,老師發現我的女兒跳得更好,最後還是換成了我的女兒領舞。女兒的這個能力,我總覺得和我當初教育她跳小鴨子舞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