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我的女兒兩三歲時,我的妻子也在門後麵立了一根竹棍,大概也是一米長,而且妻子明確告訴女兒,如果不聽話,就要用這根竹棍打。當時妻子這樣做,並不是心血來潮。孩子還沒出生,妻子就和我商量,說嚴父慈母,做父親的要嚴厲,要我一定要做一個嚴父,至少是不許在孩子麵前嘻嘻哈哈,就像她的父親,她的父親兒女們誰見了,都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否則後果非常嚴重。而她要做一個慈母,就像她的母親,要好好保護孩子,要好好撫養孩子。但結果卻是反了過來,我怎麼也做不成嚴父,她反倒慢慢當起了嚴母,她很愛孩子,但她絕不溺愛孩子,她要求女兒做的,女兒必須得做,絕不允許違抗,也很少和女兒討價還價,有時女兒不聽話,她真的會很認真很嚴厲,而且也會真的拿出那根棍子,有時也真打。我說過,我的女兒特別聽話,也特別守紀律,但在十歲前就是不好好吃飯,因為那時孩子特別地痩弱,有一個階段兩年多沒長一斤肉,脫掉衣服肋骨都一根根清晰可見,我們帶她到大醫院做了幾次檢查,醫生也找不出什麼毛病,隻是吩咐要想法讓孩子多吃些飯。但方法我們想盡了,比如不讓她吃零食,變換花樣做她喜歡吃的,但都不管用,女兒每天吃得確實很少。我們覺得女兒有了厭食症,沒辦法,妻子隻好逼迫女兒吃,逼她改掉厭食的心理。逼也不管用時,隻好使用那根竹棍。好像打過四五次,有一次在屁股上打起了幾條紅印。雖然打後效果不明顯,但每次總能逼她多吃幾口,那時,能多吃一口,我們心裏也是寬慰,另一方麵,沒有別的辦法時,打便成了唯一的辦法。
打是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打也是一種教育方法,打孩子時,想到的是教育,而不是用打孩子來出自己心裏的氣。氣極了打孩子和用打來教育孩子是兩回事。氣極了打孩子是真打,是出氣;為教育孩子打孩子,打是手段,不是目的,打是虛的,教育是實的,打得少,教育得多,即使是氣極了打孩子,我們也應該不忘教育。
現在是獨生子女,而且是文明社會,可能有許多的人不讚成打罵孩子,但什麼事情都要實事求是,教育孩子更是如此,好和不好,我們不能隻聽理論,還要看效果。有些孩子不用打就聽話,這當然可以不打;有些孩子卻不行,靠說教孩子完全不聽,適當地打一下懲罰一下,如果效果很好,也無後患,那也是一種好的教育方法。
還得舉一個現實中的例子。有一天妻子的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們家,說我們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一定是教育有方,她順便來向我們討教一下,也讓我們看看她的孩子毛病出在什麼地方。那個孩子確實是調皮,進門就東跑西跑亂翻東西,而我的博古架上有許多東西是易碎的,我和妻子左擋右勸,可那孩子就是不聽,非要拿了玩,但他的母親卻隻是輕描淡寫地勸說,隻是不停地講道理,就像她講課一樣,孩子根本就不管不理不聽,好像他母親什麼也沒說。妻子的同事告訴我,孩子平日就是這樣,根本不聽一點話,根本沒辦法教育。我當時就告訴她為什麼不懲罰一下。妻子的同事當時很吃驚,說文明社會就要文明教育,懲罰是不可取的,懲罰隻能增加仇恨,隻能損害孩子的尊嚴。我說文明社會也要設立監獄,不懲罰誰還會守法,如果孩子懂得要尊嚴,那他就自然懂得聽話守規矩。我告訴她,我們不提倡懲罰孩子,但我們要實事求是,沒辦法時也要嚐試一下,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她還是搖頭,但她讓我嚴厲一下試試。我覺得我應該試試。我當即猛喝一聲“不許亂拿東西”!孩子一下嚇得站在那裏不動了,然後呆呆地看著我。然後我給他講道理,告訴他這些東西易碎,打碎了就再沒有了,然後我對他進行了一番鼓勵,誇他很聽話很懂事,是個聽話的好孩子,然後我重新讓他拿那些可拿的東西,這回孩子很聽話地拿了東西悄悄一個人玩去了。
但懲罰的尺度是不能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畏懼和不滿,要讓孩子始終明白父母是特別地愛他的,懲罰的目的,是要你改正錯誤,是要你學好,是要你不惹麻煩,是要你將來有出息過上美好的生活。孩子明白了這些道理,就能理解父母並且正確認識懲罰。如果不講清道理,如果讓孩子體會不到愛,體會到的隻是懲罰,那麼懲罰就不會達到目的,而且會讓孩子產生畏懼,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產生仇恨,然後就會慢慢疏遠父母,疏遠家庭,甚至和父母產生對抗情緒,然後引出欺騙撒謊甚至仇恨等一係問題。
我們也錯打過孩子,而且錯得很離譜。那年六一兒童節女兒擔任報幕員,女兒拿回一個節目單,說老師讓家長教會怎麼報幕。這樣妻子便開始教女兒。因女兒拿回的隻是個節目單,報幕說什麼還要妻子來編,而且女兒那時基本不認識上麵的字,怎麼說、說什麼都要親自教。在報女兒他們班的節目時,女兒說下麵由某某大學幼兒園中班全體女生演出時,妻子說錯了,應該是大班。但女兒說老師說是中班,妻子武斷地說怎麼會是中班,你已經上了三年幼兒園了,你已經從小班中班升到現在的大班了。可女兒堅持說是中班,當她母親讓她再練一遍時,女兒固執地又說某某大學幼兒園中班。當時不知妻子哪來那麼大的火,抬手就給了女兒一個嘴巴,而且打得很有力量,女兒當時就哭了,但她母親仍然嚴厲地嗬斥女兒繼續練,女兒隻好哽咽著改成大班。我當時心裏很震驚也很難受,但我強忍著什麼也沒說,因為在孩子出生前我們就達成協議,一方教育孩子時,另一方不得嗬護,更不能意見不統一。下午我去接女兒,在回家的路上女兒很可憐地說爸爸老師說就是中班,老師也不讓說大班。我一下覺得有問題了,於是我返回去問老師怎麼回事。原來幼兒園還有托兒班,老師說我們的孩子一進來時上的是托兒班,現在我的孩子所在的班就是中班(這把我也搞糊塗了,也不知是重新調整了班級稱呼還是調整了孩子,因當時學校剛遷省城,形成兩地辦學,學校幼兒園孩子來來往往,也不很正規)。於是回來的時候我便一路抱著孩子,告訴她是她媽錯了,錯了的原因是不知道幼兒園有托兒班,以為像媽媽見過的幼兒園一樣從小班、中班到大班。女兒一下很高興,她可能是為自己對了而高興,根本沒有了一點委屈。回到家,我就當著孩子的麵告訴妻子是她錯了,妻子聽後什麼也沒說,但我知道她很難受,因為打了女兒後她就很後悔,但妻子沒有道歉,她什麼也沒說。可這時女兒卻跑到她母親麵前百般撒嬌,可能是為她對了而自豪。她母親便把女兒緊緊地抱在懷裏,親了女兒,然後表揚了女兒,說女兒很聰明,老師說中班就記住了是中班。這樣的結果我覺得應該是好的,母親既保住了自己的麵子,也讓女兒得到了自豪和母愛。如果母親不停地道歉,不僅母親失去了威信和麵子,女兒得到的很可能是對母親的陌生和輕視。
有時父母也會錯怪孩子,甚至是錯打了孩子。如果是父母錯怪了孩子怎麼辦,許多人覺得應該向孩子道歉,我倒覺得未必要道歉,這是因為我們懲罰孩子的目的一是讓孩子改錯,二是讓孩子明白,父母就應該教育孩子,孩子就要聽父母的話,而且通過懲罰,也要在孩子麵前樹立起父母嚴肅的形象、高大的形象,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話是必須要聽的,父母是聰明有智慧的,父母是了不起的。如果懲罰了孩子又道歉,那麼給孩子的印象就是父母也是糊塗的,父母也未必是對的,父母的話也是值得懷疑的,父母甚至連我都不如。如果產生這樣的效果,那麼孩子的打也就白挨了,道歉也就適得其反了。懲罰錯了孩子應該怎麼辦,我的看法是一要向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錯怪了孩子,二要以行動來疼愛孩子,彌補自己的過失和愧疚。這樣孩子既知道自己沒有錯,又得到了父母的疼愛,心裏會感到寬慰和高興,更不會對父母產生不滿和輕視。
有些教育子女很有成效的家長也讚成對孩子適當地懲罰。我們學校還有位老師的兒子也考入了北大,不少人見了也問是怎麼教育兒子的,兒子怎麼那麼優秀,可這位教授就是開玩笑的一句話:“打,不打不成器。”其實教授未必真的就是打,當然愛是絕對的,這我了解,那年五一長假我們去北大都住在蔚秀園,我們要帶女兒出去玩,他卻一個人給兒子洗衣服洗鞋子,說兒子在實驗室給老師做實驗,等兒子回來才能出去,可見他對兒子是多麼地用心。但他說打,確實也是真的打,講道理不聽了,那就隻有打,恩威並用,胡蘿卜加大棒,效果也許會更好。
我還想多舉兩個例子,因為懲罰孩子是任何教育家都不提倡的,所以我要多說幾句。
我前麵說過,我哥的孩子,學習不好問題也多,但我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太軟弱太溺愛,麵對孩子,他幾乎沒有嚴厲的辦法。我媽幾次說過,說有次我哥氣勢洶洶地拿出繩子揚言要把兒子捆綁在家裏,但兒子根本不怕他,伸手讓他捆綁,他卻舍不得,最後兒子獲得了勝利,也似乎看透了父親,覺得父親也就是那麼點能耐,反而更加有恃無恐。相反地是我的弟弟教子卻威嚴得多,他的兒子也貪玩調皮,但他的家法卻能夠有效地遏製住兒子的貪玩調皮,對這點我弟弟是自豪的。也是我母親告訴我,說有次弟弟的兒子貪玩很晚了不回來,弟弟就準備好了皮帶,而且告訴我母親他們,今天誰都不能攔擋。結果兒子回來後,弟弟一把把兒子推進一間屋裏,把門關死,然後把兒子壓到床上便用皮帶抽。弟弟的兒子不停地叫喊著說爸爸不敢了,以後要改正,弟弟還是在打,弟媳也心疼得在外麵哭,這樣我媽隻好進去擋住。但弟弟還是讓兒子跪在地上檢討錯誤。弟弟常對我們說,說他如果沒有那樣的家法,兒子根本不可能考上重點大學。
但目前的獨生子女,有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那麼多人護著,父母教育孩子確實有許多困難,但不管怎麼樣,也不能明知孩子有錯誤,仍然睜眼閉眼遷就孩子。
那年我去外甥女家,外甥女的兒子把西瓜汁弄得滿桌子滿沙發,外甥女看到後,邊責備邊揚手要打兒子,但小家夥突然喊:“不能打人,打人是不文明的行為。”這樣外甥女便一下笑了,然後再不管兒子。我告訴她這樣教育孩子是錯誤的,既然孩子要講文明,那你就應該和他講文明,應該告訴他把東西弄得這樣髒是更不文明的,因為你弄髒了媽媽還得洗幹淨,洗這麼多的東西媽媽很累,也浪費很多的水和洗衣粉,也要浪費家裏的錢,這樣媽媽就沒時間領寶寶去玩,也沒錢給寶寶買好東西。另外我告訴外甥女,看到孩子的錯誤不糾正不教育,就是在縱容孩子犯錯誤,就是做媽媽的失職,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在教育孩子時,任何父母都不是天才,但隻要我們冷靜地想,仔細地觀察研究孩子,而且有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們就能夠找到合適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我還是要強調,教育孩子一定要以鼓勵為主,懲罰隻能是萬不得已的一種輔助措施,懲罰不論一時的效果多好,但都不能常用。因為我們生活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愛的教育已經普及,而且對獨生子女又達到了溺愛的程度,如果你一味地用懲罰,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的不一樣,認為自己的父母粗野或者自己的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從而產生對抗或離家出走等更嚴重的問題。
3教育孩子,要了解孩子,並化身為孩子
隻有了解孩子各個時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對孩子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科學合理。這個道理說起來大家都懂,但真正教育孩子時,往往會因為父母教子心切,盼子成才心急,從而做出一些不合孩子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的事情,如孩子漢語還說不好就急著教孩子英語,孩子筆畫還分不清就教孩子寫字畫畫,手指還壓不動琴鍵就教孩子彈鋼琴等等。這樣拔苗助長的教育,往往是我們父母以成人的心理和想法去教育孩子,這樣不了解孩子特點的教育,隻能是吃力不討好的教育,也是讓孩子和家長都感到費事的教育。孩子感到吃力,往往會產生畏懼心理和厭煩心理,一旦有了這樣的心理,孩子就不會主動去學習,更不會愛好學習,也不會去創造性地學習,一旦父母不監督,孩子就會偷懶,甚至即使學,也是為了應付父母。而父母又會因為孩子厭學和成績不佳而對孩子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