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配合學校教育孩子2(3 / 3)

還有一種誤解,認為未來的社會需要孩子有更淵博的知識,所以就要什麼都學一點。但我要說的是,淵博沒錯,但淵博不是哪個專業的知識都要學,因為現在是一個知識急劇增長的時代,我們的孩子不可能什麼都懂,什麼都會。而現代社會是一個嚴格分工的社會,每個行業,每個專業,都會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如果什麼都會一點,什麼都不精通,結果會是什麼行業都不需要。現在不少大學生就業困難,而且不少大學生抱怨社會給他們的機會太少,但反過來說,你能為人家做些什麼,你有沒有真正的專長。比如我所在的中文係,我經常會問我的學生你們的專業是什麼,如果是中文,那麼你的專業就是中文的閱讀、理解、寫作,其中核心的技能應該是寫作。但我們中文專業的許多學生似乎並不懂得這些,許多學生不讀書不看報,甚至不少學生沒有閱讀過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因為閱讀中文書籍太少,寫作就更談不上什麼水平,不說別的,就連放在講台上的請假條,語句不通順格式不正確的也屢見不鮮。我會言辭激烈地對他們說,你學中文的如果不能寫不能說,你就沒有專業,更沒有一技之長,你讓別人怎麼用你,你又能給人家幹些什麼。現在社會上不是不需要中文,許多單位都缺少寫材料的筆杆子,而許多寫材料的筆杆子,又不是中文專業畢業的。當然,造成這種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中文專業的教學本身就有問題,比如課程開設,中文專業要用大量的時間來學英文,而且英文水平要和其他專業一樣,必須要達到四級或者不低於多少分,而對於中文的水平,既沒有英語四六級那樣一個全國統一的考試,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水平要求,反正是中文隨便就可以過關。而我所在的中文係不僅要開設數學課,外國文學也要用英文來講,我真不知道我們的中文專業是什麼專業,但從中文專業的課程設置看,表現出的是中文專業對中文的極不自信和盲目跟風,老師對中文的不自信和盲目跟風,傳遞給學生的,就是對中文專業知識的模糊不清。而現在的家庭教育不少也像目前的中文專業,方向模糊,目標不明確,也極不自信,表現出來的也是盲目跟風,人家的孩子學什麼,自己的孩子也要學什麼,學得很多,卻沒有專長。如果沒有專長,孩子將來找工作自然困難,就像目前培養的大量的大學生,人人都有專業,但人人缺少專長,往往是招聘單位需要某某專長,而學生又缺少某某專長。

現在的家庭教育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剝奪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更沒有把玩耍也當做一門學問,在孩子的日常安排中,家長把學習排滿了整個日程,玩耍卻被完全擠占了。要知道,孩子的天性應該是玩耍,或者是在玩耍中學習技能,這個喜歡玩耍的過程,一直要持續到成年,過多地剝奪孩子的玩耍,就是剝奪孩子的天性。家長要剝奪孩子天性的東西,當然要有許多的困難,弄不好,就會犯違反自然規律的錯誤。因為從動物的角度看,任何動物在童年期,都是在玩耍,都是在玩耍中成長,正因為玩耍好動,人們叫它們動物也是有道理的。人雖然是高級動物,但也不能完全沒有天性,回想我們的童年,那就是在玩耍中長大,就是在自然中長大,而且在整個童年期,感覺是永遠也玩不夠,而且自己能創造出許多的玩法。現在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幸運,如果作一個不文雅的比喻,如果我們那時是半野生的動物,那麼現在的孩子,就是馬戲團的動物,除了吃喝,就是要學各種各樣的表演,什麼時候能讓孩子恢複一半的天性,或者什麼時候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那麼什麼時候才是家庭教育的成功。

過多地安排孩子去上那些孩子並不喜歡的各種學習班,就過多地剝奪了孩子玩耍的時間。讓孩子失去了天性,孩子當然有抵觸情緒。孩子不快樂,當然什麼也學習不好,這樣的惡果是,導致孩子學什麼都應付差事,學一點就覺得行了,學得差不多就行了。這種思想用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就是淺嚐輒止,學習一點就行了,一知半解就滿足了,結果是什麼都懂得一點,但什麼都是一知半解,更別說精通。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不要急於把什麼知識都壓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在孩子時期就都學會。事實也證明這是不可能的,也是違反科學規律的。

6不輕易給孩子轉學,好學校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

孩子學習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換了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教學管理方法等,孩子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能夠很快適應新環境,有的孩子則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但不論適應的時間長短,在這個適應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變化,從而導致學習上的變化,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出現很大的麻煩。

我的一個親戚在一座地區城市當教師,他的孩子上小學時,他覺得孩子就讀的那所小學不好,便托人把孩子轉到了另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但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高,相反還有所下降。沒辦法,又隻好把孩子轉到了他所在的學校,這樣孩子一直處在一種不斷適應環境的狀況下。考初中時,孩子又考了個比較差的初中,班裏有不少調皮搗蛋的學生,孩子隻上了幾個月,他又想辦法把孩子轉到了一所全市最好的中學。但轉到那所學校後,孩子一下感到學習很吃力,而且那所學校的教學進度又很快,初中兩年要學完三年的課程,最後一年複習其實是專門輔導數理化競賽和考重點高中。在快進度麵前,他的孩子更無法適應,考試成績當然一塌糊塗。在壓力和嚴厲的批評下,孩子逐漸害怕再去學校,於是便選擇了逃學,一早背上書包離家後,就到遊戲廳打遊戲,而在學校,因為他遞交了病假條,還以為他生病了。這樣逃學半個多月家裏才知道。雖然又把孩子轉回了原來的那所中學,但孩子已經養成了厭學的情緒,而且學習也落下了一段距離,隻能是破罐破摔,孩子也成了一個問題少年,最終也沒能進入大學。提起這件事,親戚便不斷地反省自己,也後悔得不斷歎息。

在上初中時,我的女兒也麵臨過一次選擇。我女兒就讀的子弟學校雖然也有初中,但規模很小,排名也很一般,當時我們安寧區有一所全省重點中學,如果在這所中學上初中,大多數學生都可以直接升入這所學校的高中部,如果在別的學校上初中,要考入這所學校的高中很是困難。但要選擇這所中學,我們也麵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一是學校離我們家比較遠,初中生不讓住校,孩子中午不回來就沒處去,如果回來,來回得近兩個小時,而且早晚來回跑問題更大。這樣把大量時間耗費在路上,影響學習不說,安全也讓人擔心。另一方麵,我女兒在我們這裏學習成績很好,又一直是班幹部,學習方麵一直很自信,如果換個競爭激烈的學校,我的女兒能不能競爭過人家,能不能成為突出的學生,能不能還能讓我的女兒保持自信等等,這都是問題。出於這些考慮,我還是忍痛放棄了考這所學校,而是讓女兒繼續留在我們學校的附中。事實證明我為女兒的選擇是正確的,女兒在附中學習一直特別輕鬆,考高中時,我女兒不但考入了那所學校的高中部,還進人了唯一麵向全省招生的奧數班。

讓不少父母擔心的是,教學質量比較差一點的學校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多,調皮搗蛋的學生多,父母擔心孩子進人這樣的學校後,自己的孩子也會學得調皮搗蛋。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現在雖然許多城市已經實行小學劃片入學,但大多數城市升初中時還是考試入學,即使有些城市教育部門規定小升初不考,但具體到學校,教育質量要求髙的學校還是要考一考的,太差的學生,學校還是要找理由拒絕,這樣學習差一點的學生還是隻能進人教學質量較差的學校。但我要說的是,什麼事情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孩子進入了教學質量較差的學校,父母也千萬不能自暴自棄,而是要求家長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比如我認識的一位老教師,他的孫子因為學習成績差,被自己學校的附中拒之門外,老教師雖然憤怒,但他卻表現得比較冷靜,在送孩子進人一所質量比較差的學校時,他苦口婆心甚至聲淚倶下和孫子談了幾天,要孫子爭口氣,要孫子知恥而後勇。然後老教師每天騎自行車陪孫子騎車去學校,到放學時再騎自行車把孫子陪回來,爺孫兩人騎車上學風雨無阻。因為孫子每天都在爺爺的激勵下出入學校,也因為這所學校學習成績高的學生不多,老教師的孫子不但沒有學壞,反而進校不久就因為學習成績好而當了學習委員,從而一下扔掉了一直壓在頭上的那頂差生的帽子,也除去了一直籠罩在心頭的差生的陰影,三年後考局中時,一下考上了重點局中。

再舉一個極端一點的例子。有一位朋友在中學當教師,有次說到給孩子挑選學校,他就感慨頗多地說不要盲目給孩子轉換學校。他說他有個鄉下的親戚,因為有他,親戚的孩子便轉到了城裏他所在的學校。孩子轉來後,一下對城裏的生活不大習慣,又因說話和衣著土氣,經常遭同學的笑話,再加上學習一時跟不上,壓力也大,時間不長,孩子竟然得了精神疾病,整天胡言亂語,有時還突然發病亂罵亂喊,這樣隻好退學回家。按他的經驗,能不能送孩子到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去學習,關鍵要看孩子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如果基礎不好能力也不強,最好不要送到那些教育質量高的學校,送去了,不但學不好,反而會因跟不上人家而掉隊,最後讓孩子徹底死心而放棄學習,甚至鬧出更大的麻煩。用他的話說,孩子有什麼樣的基礎和能力,就送到什麼樣的學校,隻有基礎能力和學校的教學情況相適應,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現在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進人名校,孩子的一切就都有了希望,於是想盡辦法往名校擠,甚至名校周圍的房價也要比其他地方高。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名校的學生並非個個都能考上大學,那些不是通過考試成績進入名校的學生,如果學習方法和態度不改變,照樣在學習上不會有大的長進。通過上麵的一些例子,我想說的是給孩子轉換學校時,要特別地小心,而且既要了解清楚學校,也要仔細琢磨自己的孩子,還要考慮上學是否方便等因素,一定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名校,因為教學質量高的學校未必適合你的孩子,一旦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便會留下終身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