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學習方法教育(1 / 3)

�\\.�''''�1教孩子理解記憶,學什麼都容易

我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實踐,就是要解決實踐中的一些問題,兒童的認知和記憶要靠具體的圖像,兒童更多的是依靠形象記憶,抽象的東西孩子很難記住。成年人也一樣,形象的東西可以過目不忘,抽象的東西卻要反複記憶,有時為了記憶,還要把抽象的東西變成形象的東西,比如學拚音時每個音要畫一個實物。另一方麵,理解的東西也容易記憶,當然理解了的東西也不需要再去記憶,而不理解的東西,即使當時記得很熟,過後也會很快地忘記。所以說,孩子低年級時,對所學知識處處要給予形象,要用形象化來讓孩子學習,而且用形象化來讓孩子理解。比如說三加三等於六,你就要先讓孩子各數出三根筷子,然後加在一起,讓孩子再數是幾根,然後還要告訴孩子,三加二等於六,不是人為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就是這樣,我們學習,就是認識這些事實。孩子進人高年級,這時的學習就重在理解,理解了,孩子才算掌握了,不理解的知識,即使孩子背誦得爛熟,也沒有用。即使是數學,孩子會做那道題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也等於白做,因為不會用在其次,過後就會很快忘記。這就告訴我們,學習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理解意思,要讓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能那樣,為什麼這樣是對的,為什麼那樣是錯的,道理明白了,問題也就解決了,記憶也就深刻了,應用也就自如了。

但遺憾的是,在學習中,孩子往往會誤以為學習就是學習,學習就是做題背東西,很少考慮學習的內容是幹什麼用的。而現在使用的教材,特別是數學,更是越來越偏重純理論和純抽象,一上來就是例題和解題的道理,很少說這是幹什麼用的,也不說為什麼要這樣。說來你也許不信,我決定寫這個內容時,我在上課時問我的學生,我說你們在高中就學了三角函數,三角函數是幹什麼用的,在生產中是解決什麼問題的,能不能舉一個應用的例子。結果是全班一百多學生,沒一個能回答上來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我們那時的教材。那時強調工農兵,也強調生產實踐,比如我們學三角形的穩定性,首先說木工師傅用木條做了一個四邊形的豬圈門,為了穩定結實,便在對角連接了一根木條,這樣就穩定了。學三角函數,首先畫一座樓房然後用一根杆子測算高度,然後告訴我們這門學問的基本用途,然後再解決邊和角的問題。鑒於目前的教材完全不和實際聯係,我的女兒上學後,我就特別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用實踐中的例子來說明課本中的理論,讓女兒真正理解最基本的原理,讓她完全理解了,我才認為她學懂了。

前麵說過了,我不輕易輔導女兒做作業,但我定期考察女兒的學習方法,方法對了,方向就正確了,至於具體的某一道題某一個問題,那就不算是什麼問題。這個道理很簡單,也就是人們說的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孩子得到了捕魚的方法,孩子就獲得了捕魚的能力,也不愁捕不到大魚,也就是輸血不如造血,方法對了,就等於有造血功能。那麼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真正理解其意。

考察的辦法是女兒回來後,我會很隨意地問她今天數學學了什麼內容,如果她說學了一元一次方程,那麼我就會問她一元一次方程的含義。如果她說是“隻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次數是一的整式方程式”,那麼我就要告訴她要理解的最關鍵的含義就是那個等號。然後我會用最通俗的方式告訴她等號就是兩邊相等,也就是說等號兩邊的數值是相等的,假如等號這邊合起來是一百,等號那邊合起來一定也是一百,否則就不能畫等號。現在一麵加了個未知數,那麼意思仍然是有未知數的這麵等於沒未知數的這麵,而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算出這個未知數到底是多少。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這個未知數移出來,移到等號的另一頭,但移動中荽保證等號兩頭的數值必須一直相等,如果不等了,那就錯誤了,就不能畫等號了。講明了道理,然後再找一個具體的方程來邊做邊講解。孩子搞清了含義,就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也不會輕易犯解題的錯誤。

如果是能用實物說清的,我就用實物告訴孩子一些道理。比如女兒學幾何的一些證明題時,如果是三角形的一些證明,我就用木棍擺三角形來演示三角形角和邊的關係,角變化和邊變化的關係,比如證明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我就演示給她看,讓她知道如果角不等,邊也會不等,然後告訴她,定理不是人編造出來的,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所謂證明,就是要證實這些事實是存在的或者是不存在的。孩子明白了這些,就知道做題幹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些題。理論和實際聯係起來,理解起來就容易得多,記憶起來也形象牢固得多。

如果是語文,過一段時間我也要問一問,仍然是隨意問她學了哪篇課文,她回答後,我先看一遍課文,然後問她你覺得這篇課文主要說了什麼,女兒回答後,我會告訴她這就是中心思想,然後問她老師說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不管有沒有差異,我都要問為什麼。如果她回答不上來,我會問她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一段說了什麼,然後告訴她,每一段的意思,就是從一個方麵來表現中心思想,有幾段就是從幾個方麵來表現中心思想。但不管我從哪方麵問,我都要讓女兒自己分析,然後用自己的話來回答,目的就是怕她背老師說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什麼的。女兒開始寫作文後,麵對作文題目,我會先問她你主要想說什麼,女兒回答後,我再問她準備從哪幾個方麵說。然後我再告訴她,主要說什麼,就是中心思想;從幾個方麵說,就是分幾段;每段要說什麼,就是段落大意。總之,我就是想讓她自己思考問題,自己理解問題,不讓她在不懂的情況下死背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到了初中高中分析課文的藝術特色時,我更不讓她參考那些答案,隻讓她自己感覺,而且我告訴她,對課文藝術特色的認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覺,這是很正常的,你自己的感覺,才是重要的,也才是有用的。

我要再一次強調的是,課堂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學到學習的方法,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等於學會了捕魚的技術,我們要的是捕魚的技術,而不是別人送你的一條魚。但有不少學生並不懂得這一點,隻是死記硬背,結果是背會了記下了,題目稍微一變,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因為社會和大自然是千變萬化的,變化是本質,但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死記硬背學來的東西,別說應對變化和未來的實踐,即使考試,也不會取得好的成績。

有天一大早我在校園散步,前麵一個同學也邊走邊背誦東西,他手裏拿了一本書,但雙手背在身後,看一眼書,然後邊走邊背一陣子。我悄悄跟在他的後麵,原來他嘴裏反複隻說著“放在動詞後麵當名詞”這一句話,我一直跟他走了一兩分鍾,他才像突然想起來似的又看一眼書,再背下麵的一句。這樣的情況絕不是偶然,也不是個別,那年我們四五個人散步,就聽到前麵一個同學大聲喊著說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一直就喊這五個字,一直這樣把這五個字背誦了好一陣子,聽著讓人心酸,感覺和我女兒的學習方法形成了明顯的反差。我不知道這位學生學的是什麼課程,如果是曆史,也完全沒必要這樣死背,你可以細看看辛亥革命這段曆史,然後再看看有關孫中山的一些資料,這樣就完全了解了那個時代那個人,這樣了解了,根本就不用背,不論如何考試,隻要是這段曆史,你就能應對自如,更不會張冠李戴。但細想起來,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是目前中小學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我們老祖宗把背誦當成法寶的結果。但現代社會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死記硬背就更不能適應未來的需要了。

但教孩子學習方法時,父母首先要弄清楚,想明白,真正想清什麼是方法,方法是否正確,這些都需要反複考慮,必要時還要查資料來論證。總之在教孩子時還要慎之又慎,實在拿不準的就不要說,說錯了比不說危害更大,即使是正確的方法,也不要多說,說多了孩子會煩,也會無所適從。教育孩子要說得少,但要說得精、說得準,這樣效果才會好一點。

我第一次給學生講當代文學時,發現大多數學生並沒看所選的文章,而是等著老師講解,再抄下特色一類的東西,然後考試前背會應付考試。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告訴大家,讓你分析特色,是要提髙你的閱讀分析能力,你不讀原作,隻背會別人認為的特色,這對你有什麼用。於是我就不抄寫所謂標準的藝術特色,隻讓大家自己總結,總結過後也不作最後的結論,隻要學生說得有自己的道理,我就認為是正確的,目的是鍛煉學生自己的分析能力。同時我也在考試中減少了藝術分析,增加了對作品閱讀情況的考查,比如從某個作品中抽出一段話,然後要同學回答是哪部作品中的。我說這麼多,主要是想說現在的學生對知識記憶得多,但應用知識的能力卻差,不少學生考試成績很好,但叫起來回答問題時,往往是啞口無言,更別說和他討論了。這樣的狀況,也要引起我們父母的注意,理解能力的培養,就是黑實踐能力的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好,又會靈活應用知識,孩子將來進人社會就能更好地適應實際的工作,否則進人社會還得從頭學好多的東西。

2課堂上如何做到認真聽講

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上課,而且每節課一般最少也有四十分鍾,如果課堂上不用心聽,其實就是把一天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浪費掉了。如果大部分時間浪費掉,那將是很可怕的,人家認真聽講的人在校學習六年,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六年,如果不認真聽講,那麼你實際的學習時間隻有一半或者更少,這樣一算,你就可以看出後果有多嚴重。

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我都教過,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上課時不認真聽講是普遍存在的,特別是小學生,如果老師講課時方法不當,會有一大半孩子不知道這一節課幹了些什麼,即使老師用啟發式不斷提問,仍然會有不少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如果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也沒聽懂,那麼不僅下課後無法做作業,這一節課的時間也白白浪費了。如果孩子在一節課內始終認真聽講,而且思維始終能跟著老師,孩子的學習就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孩子聽懂了,自然就會做了。可以這樣說,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根本的原因是上課時沒有認真聽講。有的孩子上課時沒有小動作,看起來像在聽課,其實他在想別的,思維基本不在課堂上。眼睛一動不動盯著老師的孩子,未必是在聽老師講課的孩子,隻有孩子跟著老師的思路解決問題,回答問題,甚至表情也能跟著老師,這才能說明孩子在認真聽講。

我上小學時,有一段時間因各種原因學習成績不好,也不知道怎麼學習,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課時瞌睡,雖然怕老師打,心裏強忍著說不要瞌睡不要瞌睡,但就是怎麼都控製不住,特別是到中午時,有時瞌睡得心裏想用力睜開眼睛,但就是睜不開。可回到家裏後,卻一點瞌睡都沒有,強迫自己睡都睡不著。我那時當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直到偶然受到了新來的一個老師的表揚,而且老師把我大大地誇獎了一頓,我才一下對學習有了興趣,我不僅課堂認真聽老師講,而且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比如老師邊在黑板上做題邊問這個數除這個數等於幾?我立即就用筆算,而且搶在第一時間說出答案。這樣不停地動腦筋,不停地動手,當然不會瞌睡,當然就不會有不懂的地方,學習成績當然也不會差。而且我也明白了,以前瞌睡,就是一動不動坐在那裏不動腦筋,一動不動坐在那裏,就等於是坐著睡覺,當然會睡著。

因我有切身的體會和教訓,我的女兒上學後,我講得最多的就是上課要認真聽講,而且我還要說清怎麼樣才是認真聽講,而且要求她不但要搶先回答老師的所有問話,而且思維必須跟上老師,表情也要跟上老師,如果老師提問得少,我就要她必須自己動筆,用筆邊聽邊記邊跟著演算。當然我也會告訴她為什麼要這樣,因為不這樣,就容易走神,容易想別的事情,也容易瞳睡,因為你如果坐著靜靜地不動,實際上是相當於要坐著入睡,老師的講解更像是催眠。而且我不是隻講一次,而是過一段時間就講一次,以至於女兒不耐煩地說:“老爸,我知道了,你煩不煩,怎麼盡管說。”

我隻好告訴她:“不是老爸煩,是老爸覺得這最重要,對你的學習影響最大,是最不能忽視也是老爸最不敢忽視的。老爸的要求是不僅要認真聽,還要積極地動腦,老師的每一個問題你都要回答,不管是不是有把握,回答錯了你下次還要回答,而且一次都不能偷懶,一節課都不能有一次一刻的走神。這個要求雖然嚴了一點,但你必須要這樣要求自己,如果真的做到了,你的學習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這樣做雖然真的是有點煩,但我要警鍾長鳴,不能讓她犯一次這種低級的錯誤,不能讓她犯一次這種致命的錯誤。

女兒讀初中後,可能就不大願意大聲回答老師的提問,這可以理解,但我告訴女兒,不管怎麼樣你都是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是很正常的,即使回答錯了,那也不是錯誤,不要管別人說什麼。如果你認為有些問題比較簡單不想回答,這可以理解,但你必須在心裏默默地回答或者思考,否則就會走神,一節課結束了,還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麼,這樣慢慢就會不認真聽講。為了你的學習能夠輕鬆,課堂上你必須要認真聽講、積極思考。

女兒讀高中後,有次我有事到他們班去找女兒,因沒有下課,門又開著一條縫,我便站在門外聽。那天是物理課,我發現每個學生都搶著回答問題。有一個男生嗓門很大,回答問題嗓門大得像喊叫,有時又隨便得像開玩笑搗蛋,而且老師還沒寫到下一步,他就開始說下一步,而且還和老師爭論。因女兒的這個班是奧數班,學生是從全省招來的拔尖生,所以個個不甘示弱,個個都在參與,課堂秩序感覺有點亂,鬧哄哄的更像是討論課。下課後我問女兒嗓門最大的那個學生是誰。女兒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某某某。然後女兒說人家初中就拿到了全省數學競賽第一名,物理競賽第一名,現在又準備參加全國數學競賽,將來北大清華憑人家選,人家能不狂嗎?我一下明白了,人家學習好,原因也許就在這裏。才高人膽大,膽大才更高,也許在這些學生的心裏,自我感覺水平已經和老師不相上下,所以才在課堂上不斷地和老師討論。而討論的教學方法,正是效果最好的方法。但遺憾的是,這樣的情景在一般的班級很難見到,而且老師想做也做不到。我現在給大學生上課,上課時,我當然希望能夠互動,也希望能和學生討論。但不管你怎麼樣,學生就是不積極回答,而且許多情況下也回答不上來。我想互動,都無法動起來,而且學生也極不適應這樣的教學。學生會認為課堂秩序不好,老師管不住學生,甚至會認為是老師偷懶耍滑不好好給學生上課,不用心給學生講課,所以才隨便和學生聊天討論。老師在黑板上寫得少一點,學生也有意見,認為一節課沒抄下幾個重點,而且教務處製訂的學生給老師評分的評分表中,就

有板書情況這一項,可見我們的傳統教育就不是互動的教育,因此孩子容易瞌睡走神,因此,父母要向孩子反複強調上課認真聽講,而且還要動腦子聽講,就很重要。

盡管情況不同,我講課時,還是要常給學生講為什麼要認真聽講,如果我發現有打瞌睡的學生,就要求他必須要做筆記,要把我說的話的要點都記下來,而且我要定期檢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認真聽講。我這裏要說的是,如果你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你就要經常過問一下孩子是否認真聽講了,是否感覺瞌睡了,思維跟沒跟老師,再問問今天老師講了些什麼。如果孩子是高年級,你還要看看孩子的筆記,發現孩子沒認真聽講,就要想辦法,就要教育孩子怎麼聽老師講課,督促孩子怎麼去聽老師講課。

上課時聽懂了,課後做作業就簡單了,速度也快了。在上小學時,我女兒很少在家做家庭作業,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學校就做完了,因為學校有自習時間,如果作業多,女兒下課也不玩耍,而是急著把作業做完,好像作業做不完,就沒完成學習任務,當然她做作業也比較快。作業做完了,回到家的時間就是她自己的,而且我們也不幹涉,也不給她安排別的學習任務,她想學什麼就學什麼,想出去玩也行。這樣孩子就感到學習特別地輕鬆,生活也比較愉快。到了初中,學習的壓力也不大,我每門課隻給她買一本課外輔導書,而且要求她把輔導書和課本的內容結合起來同步學習,輔導書裏的習題我也不要求她全做,如果真正懂了,選擇有代表性的題做幾道就可以了,總之是由她自己掌握。這一時期女兒在家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看她喜歡的文學書和電視節目,有時她母親不免有點著急,希望女兒多學點和課本有關的知識,但女兒總是說作業已經做完了、已經弄懂了一類的話。既然這樣,我也不好強迫她做她不願意做的事情,我知道,如果強迫女兒去做,她肯定會帶著不滿的情緒,帶著這樣的情緒讓她去做輔導書裏的題,效果當然是不會好的,很可能是她坐在那裏看似學習,腦子裏也許在想她的心事,浪費了時間,也挫傷了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可能養成消極怠工的習慣。出於這樣的考慮,如果有她喜歡的電視她要求連續每晚都看完,我們也不反對,隻告訴她如果有作業沒做完,一定要抽空把落下的作業補上。到了高中,課程學習的內容多了,又有高考的壓力,她自然就緊張起來,這一時期她自己主動把時間用在了課程的學習上,除了累了休息看一會兒電視,基本不再看和課程無關的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