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語文是基礎,先學好語文,才能學好其他知識
語言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語言文字是為其他學科服務的,是學習一切文化知識的基礎,沒有語言文字,人類就無法很好地交際交流。不僅如此,語言也是思維依靠的對象,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因此,學習語文,就是通過語言文字,通過語言的交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知識,並提高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用來學習掌握其他知識。
前麵說過,我的女兒從小就特別愛聽故事,睡覺時不聽故事不睡覺,那時我最發愁的就是每天給她講什麼故事,也急切希望她快點長大、快點識字,然後讓她自己去看書,然後把我解脫出來。所以她上學後,我就給她買了許多帶拚音的兒童讀物,讓她借助拚音注音去閱讀,這樣一方麵學習了漢字漢語,另一方麵也增長了知識。可到了二三年級,她就不滿足拚音書了,什麼書她都想看,能看懂大意她就看,不管什麼書什麼雜誌,抓住什麼書就看什麼書,認字也不求認對,估計出意思就行,這樣當然也認錯了許多字,比如脈搏她念成永搏,邪路她念成牙路。我開始擔心她這樣亂認字會影響她識字的準確性,有些錯字如果一直錯念下去,以後也不好糾正,很可能形成下意識地念錯。但女兒喜歡讀書,我不可能不讓她讀。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她認錯的字大多是常用字,在以後的應用中慢慢就糾正過來了。女兒看的書多,不僅認識的字多,造句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理解段落大意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能力,當然要比班裏的同學好一些。語文學好了,信心充足了,理解能力也強了,學習其他課程就也很輕鬆。比如數學,加減法的意思理解了,列式計算時,她就知道為什麼要數位對齊,為什麼向前一位借一要頂十。乘除法的意思理解了,她就知道乘法為什麼要每一位都相乘,除法為什麼餘數不夠除補零後商後麵要加小數點。還有那些文字題,比如有些學生不理解增加了和增加到有什麼區別,比如產品增加了一百個和產品增加到一百個,雖然隻差一個字,但意思卻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理解這樣的文字當然就無法解題,可這些對語文程度好的學生來說,就不是什麼問題。可見學好語文就是打好基礎,因為許多學科的學習要靠語言去理解,要靠閱讀獲得的其他知識去分析,去思考。這就是說,孩子隻靠語文課本的那點語文知識是不夠的,因為課本提供的那點知識太少,語文課本其實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範例或者是大綱,語文知識應該包括的範圍要大得多,語文要閱讀的文章和書籍也要多得多,因此,要學好語文,必須讓孩子廣泛地閱讀大量的文章。
現在不少人認為學英語比學漢語重要,漢語隨便學學到時也就夠用了,而英語卻處處要考試,英語學不好,考大學吃虧,考研究生更不可能。其實我要說的是,生在漢語環境中,漢語學不好,英語也不會學好,因為人類的語言種類雖然很多,但人類語言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其基本特性是一樣的,那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人類的基本情感又是相通的,因此,學好漢語,也能更好地學習外語,而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樣,認為漢語和外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係統,它們之間的學習沒有任何關係。為了說清這一問題,我還是說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我女兒大二那年暑假,我們帶她和我們學校的大學生一起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到那個縣後,我妻子剛好認識縣裏的一位副書記和一位副縣長,他們以前在一起工作過,關係也不錯,因此,我們去後副書記和副縣長自然要輪流請我們吃飯,碰巧的是我們學校的一位教授也帶著四五個研究生陪同一位澳大利亞的教授在縣裏搞科研采樣,我們聽說後便把教授和研究生都請來吃飯。一連吃了幾頓免費飯後,澳大利亞的教授有點迷惑不解,便在飯桌上問中國人怎麼好像都認識,怎麼好像都是朋友,而且無緣無故請他吃飯,而且既豐盛還分文不收。澳大利亞教授不懂漢語,用英語問這話時,包括我們學校的老師在內,一時誰也不知怎麼回答。老外隻好再對著我女兒問。因為在剛接觸時,這位老外就很快發現我女兒的英語比那幾個研究生要好。這時我女兒便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澳大利亞教授,她的話大意是說中國有句老話,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而且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好客以客為尊是中國人的傳統道德,客人髙興了,主人也高興了,因此不會在乎幾個飯錢。澳大利亞教授聽後立即豎起大拇指說好,然後說你說得很好,你說的話我要記下來,我今天也了解了中國人。然後澳大利亞教授掏出筆記本,認真地記下了這些話。過後,澳大利亞教授還對我們說我女兒的英語要比那幾個研究生好得多,不僅是說得準確,主要的是說得有意思、有思想,而且意思也深刻。
語文不僅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也是思維和判斷的工具,學好語文的標誌,並不是單指識字多語文課考試成績好,而是指孩子的閱讀量大,孩子頭腦裏的基礎性的知識多。基礎性的知識能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思維材料,從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使孩子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時思路開闊,能力也強。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仍然要舉例來說。
大概是我女兒三四年級時,單位組織了一次野外遊玩,那次要求大家全家都去,這樣便有不少的孩子。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抓捕小動物,他們也抓回了不少的小動物。麵對這些小動物,我女兒竟然用學術語言說哪個是軟體動物,哪個是腔腸動物,哪個是節肢動物,哪個是脊椎動物,而且還煞有介事地判斷哪個動物應該吃什麼東西。比如她判斷蜥蜴可能吃小蟲,大家便問為什麼,她說蜥蜴沒有牙,很可能是把小蟲一口吞下;如果是吃草,蜥蜴沒牙咬不下來。又有人反駁說有牙的才吃動物,比如老虎獅子。我的女兒又從有沒有犬牙來判斷動物是肉食動物還是草食動物,說一般來說有犬牙的動物吃肉,沒犬牙的動物吃草。但不管她說的是不是完全正確,總之是說得頭頭是道,一群人吃驚得睜大了眼睛。我也不知道女兒的這些知識是從哪裏來的,問她,她說她看過我以前學過的生物課本,也翻看過動物分類方麵的書。我的女兒有這麼廣泛的閱讀,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當然不用擔心了,以後別說學生物,學別的學科,也不用擔心她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4寫作文就讓孩子寫熟悉的事,既要有真情實感,又要培養想象力
我現在教大學生寫作課,發現即使是大學生,麵對寫作,往往也是覺得沒什麼可寫,至於小學生,大多數同學更是對寫作感到頭疼,往往是看著作文題目,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寫什麼、怎麼來寫。
其實寫作很簡單,做父母的就是要告訴孩子:寫你熟悉的事,寫你想說的話,怎麼想就怎麼寫,不要想例文是怎麼寫的,也先不要管結構,就想你熟悉什麼,你最想說什麼,說什麼你最能說得生動有趣,你就寫什麼。
那天上完課在休息室休息,幾個年輕女老師說起自己的孩子清明掃墓回來後寫作文,一位說她的兒子寫得特別地好,她一連看了好幾遍,她都能背下來了。然後她說:“我的兒子的作文開頭就說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邁著無比沉重的步伐,到烈士陵園去掃墓。然後便描述了掃墓的情景,關鍵是最後,我的兒子寫得特別地精彩,他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換來的,是他們的鮮血,才染紅了五星紅旗,我們的紅領巾,就是五星紅旗的一角,我們戴著烈士鮮血染紅的紅領巾,更感到無限的光榮。”另一位老師立即說:“你快別提寫作文了,我的兒子把我氣死了,他和你的兒子正好相反,他說今天我們高高興興地排著整齊的隊伍,去烈士陵園掃墓,你說氣人不氣人,他竟然說高高興興,一點腦子都不動,簡直要把我氣死。”
然後這位老師問我究竟怎麼教孩子寫作文,我告訴她,如果說有方法,那就是讓孩子寫真實的事,說心裏的話,寫作文,我認為也是這個目的。孩子寫懷著沉痛的心情去掃墓,也許孩子真的懂得沉痛,真的認為掃墓悼念先烈就是一件沉痛的事情;也許孩子是聽老師說的,說應該沉痛;也說不定是看了這方麵的文章,總之這樣寫沒錯,如果是孩子真的感覺到了沉痛,這樣寫就很好。但對於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這樣寫,總感覺不像一個孩子寫出來的,倒像是模仿成年人,特別是後麵的話,五星紅旗是烈士的鮮血染紅的,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這樣的話幾十年前的小學生就這樣說,寫作文說人家說過的話,而且是大家都知道的老話,就沒有大意義。而另一個孩子說今天他們高高興興排著整齊的隊伍去掃墓,雖然情感不對,聽著也讓人有點別扭,但他可能說的是心裏的話,他可能是按實際情況寫的,當時的實際情況可能就是大家很高興,因為十歲左右的孩子,大家一起去野外活動,當然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大家嘰嘰喳喳蹦蹦跳跳也是可以理解的。按照真實的情況寫,寫當時真實的心情,從寫作的角度來說,沒有一點錯誤,而且這樣寫的路子是對的,照這樣寫下去,孩子才能有東西可寫,因為心裏的話是說不完的,心裏的話最有真情實感,心裏的話最真實可信,心裏的話也最能感動別人。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寫作不是件費事費腦筋的事情,而是一件說心裏的悄悄話、寫心裏的喜怒哀樂的一件愉快的事情,對著稿紙寫作文時,就像對著自己的父母,就像對著自己的朋友,把自己想要說的說出來一樣,把想要表達的表達出來。如果這樣寫作文,孩子不僅會感到寫作是如此輕鬆自如,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喜歡上寫作。孩子喜歡寫了,就能寫出好的文章。而另一種情況就正好相反,假如說懷著沉痛的心情是老師告訴他的,或者是看了有關的文章,那麼,這些東西就都不是當時的實際情況,也不是他內心的東西,而是把別人的東西裝在了自己的腦子裏,寫作文也是把事先裝入腦子裏的別人的東西再寫了出來。如果讓寫別的文章,老師又沒告訴怎麼寫,腦子裏又沒這樣現成的東西,那可就難了,那就真的不知道寫什麼、從哪裏寫了。現在許多孩子遇到寫作,就感覺沒東西可寫,就是不知道要寫心裏的話、胸中的情。而按實際來寫,寫心裏的話,不管什麼題目,隻要是現實中有的,你總會有內心的感想,把這些寫出來,也就是一篇作文,根本用不著傷透腦筋挖空心思地去想去編。
我教學生寫作課時,讓學生寫一篇大學校園生活的作文。學生雖然在這所大學生活了兩年多,但許多學生卻感到沒什麼可寫,然後便找例文,有的幹脆就模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出一篇和自己毫不相幹的文章。但有一個學生卻寫得非常地讓我感動,我把這篇文章對學生講了幾年。這位學生的作文大意是這樣的:因為家裏貧困,她不得不靠打工賺錢吃飯。因找不到別的兼職工作,便在牛肉麵館做鍾點工,在學生下課吃飯高峰時,端飯檫桌子,每天中飯晚飯共幹四個多小時的活兒,報酬是隻管吃飯不給工錢。即使這樣,她還是幹得很賣力,老板對她也很滿意。寒假放假回家時,她盼望老板能看在她幹得好的分上,給她一點獎勵或者回家的路費,但老板卻一分沒給。對此她十分不滿,也十分傷心,她想,難道我就是一個隻能往裏倒飯的飯桶嗎?於是開學後,老板又叫她去,她就堅決沒去。但不去打工,一日三餐立即就成了問題,這時她才意識到,一日三頓飯也不容易,也要花不少的錢,而且一頓不吃就餓得不行。這時她才明白,吃飯不是一件小事,老板管三頓飯,也是一筆開支,老板賺錢也不容易,父母賺錢更不容易。這樣的作文,不僅寫了她真實的生活、真實的遭遇,也寫了真實的思想、真實的情感,讀來當然真實生動感人,因為我讀的時候,我對著全班學生止不住淚流滿麵,許多學生也哭了。因此這才是文章的魅力,也是真實的魅力。
有人會說寫好作文,得有好材料。其實每個人隻要每天都在生活,就不會缺少寫作的材料。我讀師範學校時,班裏組織大家去遊-座古寺,可我們去了卻不知為什麼寺門緊鎖,一直在外麵轉到中午寺門也沒開,我們隻好失望地回來。可去時,老師就布置了要寫一篇作文,題目就是《遊某某寺有感》。許多人說沒進去當然沒法寫,於是就不寫。可我並不覺得沒法寫,進去了看了有感受,沒進去沒看也有沒看的感受,沒進去也有沒進去的內心想法。於是我就寫那天沒進去的失望心情,寫沒進去在外麵無聊地轉悠,碰到一個賣瓜子的老漢,和賣瓜子老漢閑聊的情況。因老漢那天給我們講了很多,講了舊社會寺廟的情況,講了文化大革命寺廟的情況,還講了許多有關寺廟的傳說,也講了修寺廟時的一些事情。我覺得這些都值得去寫,都是寫作的好材料,便把這些也寫了進去,而且還有一些感想,也寫了一些實際的內心感受,特別是把沒進去的遺憾和想進去的心情寫得很真實,結果作文寫出來後,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孩子初學寫作文時,也需要一些輔導和指引,但方法很重要。一般來說,小學生一開始寫作文,都要寫一些孩子熟悉的人和事物,比如老師布置的作文是讓寫我的同學,那麼父母可以問孩子想寫誰。孩子回答後,問孩子是不是對他很熟悉,然後再問孩子打算寫他的什麼,你對他喜歡還是不喜歡。孩子回答後,如果認為沒問題,就不要過多地幹涉;如果認為有問題,就隻把問題指出來,千萬不能說得太多;如果怕孩子東拉西扯寫散,就告訴孩子要圍繞一兩件有密切關係的事情來寫。千萬不能說主題呀生動形象呀修辭呀一類的話,因為你說了這些,一方麵是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義,另一方麵會讓孩子感到寫作很難,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有了這樣的想法,孩子不僅會有畏難情緒,在寫作時也會老打斷思路考慮主題呀修辭呀生動這些東西,考慮多了,就不會寫了,即使寫出來,也會生硬和不連貫,也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但真正的寫作並不是方法,而是頭腦裏要有東西。曾經有人講過,說他憋了一年也沒寫出一篇文章,於是他的妻子便說你寫文章怎麼比我生娃還難,我一個娃都生出來了,你一篇文章卻沒寫出來。他說你能生出娃,是你的肚子裏有娃;我寫不出文章,是我的肚子裏沒有文章。要讓孩子腦子裏有文章,除了社會實踐,就是要孩子大量地閱讀文章,讀得多了,詞彙量自然就大了,語法規則自然就掌握了,使用語言自然就自如了。而且滿腦子都是文章,寫作時,這些詞彙,這些文章的情節,這些文章的表達方式,這些文章的結構特點,就會自然而然都湧現出來,就會自然而然變成你自己的語言,變成你自己的思想,變成你自己的情感,也變成了自己腦子裏的文章,寫作起來,自然就能一氣嗬成,就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當然就是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