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學習方法教育(3 / 3)

讓孩子大量地閱讀,是提高孩子寫作水平的關鍵,但為此,有些家長卻讓孩子背誦大量的經典文章。對這一點,我不大讚成,因為背誦是要花大量時間的,現代和古代不同,古代可讀的書少,能夠讀到的書更少,而且社會需要的文章和知識,也就是儒家那些經典文章。而今天就大不相同,今天處於知識爆炸時代,不僅傳播的知識多,需要的知識也很廣泛,而且知識的更新也快,創新的要求也高。處在這樣一個時代,花大力氣背誦文章就有點得不償失,背一篇文章的時間,足以精讀十篇二十篇文章,從十篇二十篇文章中得到的知識,要遠遠大於背誦一篇文章,而且背誦不是創新,背誦出來的東西因為記憶太牢固,往往會束縛創新。比如寫作,背誦得太多了,寫出來的東西怎麼讀都有別人的味道,怎麼都不像是自己的創作。但我的意思不是說一篇也不能背,如果孩子喜歡,確實想背下來,那也是件好事。如果是特經典的文章,背一點也無妨,中小學甚至大學語文課本裏就有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有這些,也就足夠了。

寫作文想象力很重要,要告訴孩子寫作文要善於聯想,不能寫甲就死盯著甲,要由甲聯想到乙。比如一個學生寫校園,寫校園的樹,馬上就聯想到家鄉的杏樹,然後再想到小的時候每到夏天就剝杏肉曬杏幹,而到了冬天就砸杏仁賣杏仁。然後再想到每當看到商店的杏幹,就會看一看是不是家鄉產的,然後再聯想到那年父親送他到學校,看到校園裏那麼大一片樹林沒有一棵能結果實的樹,便說可惜了,然後問他能不能學會果樹嫁接技術,回去把家裏的那些老杏樹嫁接成新品種。這樣一路聯想下來,一篇有滋有味的文章也就寫成了。如果寫校園眼睛就死死地盯著校園,不敢越校牆一步,會覺得沒什麼可寫,沒什麼可說。

我女兒有年暑假去她舅舅家,舅舅們割麥子,她跟在後麵撿麥穗,舅母去田裏挖馬鈴薯回來做飯,她也跟著去挖,晚上寫日記,女兒便這樣寫道:“莊稼有很多種,樣子也不一樣,麥子長在最上麵的麥穗上,馬鈴薯卻長在地下麵。而地麵上的稈子上,卻什麼能吃的東西都沒有,白白地浪費了,如果馬鈴薯的秧子上能長麥穗,下麵能長馬鈴薯,那樣該有多好,舅舅家就能多收好多的糧食。”女兒這樣豐富的想象,讓我高興了好一陣子,我也表揚了她好一陣子,表揚的目的,就是鼓勵她這樣的想象力。我給大學生講寫作,也會常常提到這件事。

寫作文既需要多讀,也需要多練,不斷地練習寫作,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有所提高。就像我們吃飯,天天吃,吃得多了,舉筷、夾菜、送入嘴中、咀嚼、吞咽一氣嗬成,而且還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另一方麵,寫作就是內心情感的表達,練習多了,孩子也就願意用寫作這種方式去表達內心的情感,就不再把寫作文當成是一種任務,當成是一個苦差事,而是當成了人生的一件樂趣,有了樂趣,才有可能不斷地去寫作。

我的女兒一直喜歡寫作文,時間長了,就自然會有一種寫作的衝動。那年我母親住在我這裏,一天包餃子時,母親便說起舊社會家裏的一些事情,有土匪怎麼搶劫,大家庭裏兄弟們怎麼相處,妯娌們怎麼鬧矛盾,鬧矛盾時家法怎麼處置。我母親那天講了很多,也講得繪聲繪色,我們都聽得全神貫注。母親講完,我女兒卻突然脫口說:“爸爸你別寫,奶奶說的故事我來寫。”那年我的女兒剛上初中,這樣的話當然不完全是一時的衝動,而是寫作已經在她的內心蓄謀已久。事實也證明我女兒早有寫作的想法,考入高中後,我女兒便試著寫了一篇短篇小說,我稍作指點後,便發表在了一家省級刊物上。以後女兒又陸續在雜誌報紙上發表了不少的文章,小說、散文、論文、社會評論都有。

寫作需要多寫多練,讓孩子寫日記,就是一個練習寫作的好辦法。寫日記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寫什麼,要讓孩子隨心所欲地去寫,他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喜歡記什麼就記什麼,寫得多了,孩子就會慢慢地寫好。

5數理化的學習是有序的學習,不要輕易打亂教材編排順序

數學物理化學之間的學習有著密切的聯係,因此數理化教材的編寫,數理化學習時間的先後順序,也是有著嚴格的科學安排,科學安排的依據當然是先後次序,先易後難,先基礎後提高。即使是每門學科的內部教學安排,也是有著一定的順序,比如數學,總是要先學加減法,再學乘除法,加減不會,就沒法乘除。而且隻有數學學到一定的程度,會解方程,學了平麵幾何,才能學習物理和化學。現在有些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超前學習,比如要讓自己的孩子在人小學前就學完小學的一些課程,入中學前就學完中學的課程。這樣做,我認為就有許多的不妥當。因為家庭教育,許多情況下不是專職的係統教育,也和學校的教育重複甚至是衝突。如果是和學校的教育用一樣的教材,那麼孩子上學後重複教育,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新鮮感和興趣。如果不和學校的教育用一樣的教材,那麼這裏麵就有可能出現矛盾的地方,這時孩子就會無所適從。再說,目前的孩子六歲就上小學,這個年齡已經很小了,六歲前就教孩子學習係統的課本知識,我認為這很不科學,孩子學習的壓力太大,弄不好,會導致孩子厭學。

如果爺爺奶奶退休有足夠的時間係統地提前教育孩子,那麼不妨試試,但這樣的教育也要慎重,首先在教孩子前,要有一套嚴密的科學的分析和論證,要製訂一套完整的教學計劃,並且要按一定的順序來,最好是按現行中小學的課本安排來教。如果自行打亂這個順序,或者是隨心所欲地教,那就會帶來麻煩,也會帶來負麵影響。

我女兒上小學時,他們班上有個孩子就提前學了小學的不少知識,這些知識都是他的爺爺退休後教他的。我的女兒他們學習個位數加法的時候,這個男孩子已經會多位數加減列式計算了。那時我女兒回來常說這件事,言語中透露出羨慕和佩服。我當時也覺得早教育提前學習是個好辦法,但我的父親隻帶了我的女兒一年就因生病回了老家,不久就病逝了。如果我和她母親教,顯然沒有充足的時間,更不能係統地教她,隻能想想而已。大概還不到一學期,我女兒回來說數學老師批評這個男孩子了,說他在課堂上亂說胡說,明明兩位數加法要個位和個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他卻說個位還要和上麵的十位再加一次,而且每一位都要再加一次。老師問誰教他的,男孩說他爺爺教他的。女兒問我他爺爺是不是教錯了。我告訴女兒他爺爺不會教錯,他爺爺是退休副教授,教小學生不會教錯。但我仔細分析,覺得是孩子自己學混亂了,在教加法時,就沒學透,也可能是學得太快,當時學會了就以為是會了,沒像學校教育那樣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反複練習,牢固地掌握,然後他爺爺又教他乘法,乘法又是倉促突擊學習,又沒牢固地掌握,所以後來他可能是把兩種東西搞混了。當然也有可能是他爺爺教他時,就沒按一定的順序教,孩子原來學習時就混淆了,因為那麼小的孩子,分析辨別事物的能力還差,記憶能力也沒完全成熟,如果加法和乘法同時教,他當然會很容易搞亂。後來我的女兒又幾次說過那個男孩的事,都是說老師怎麼批評這個孩子,這個孩子的作業做錯了多少道題等等。再後來我也關注過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各方麵的學習情況一般,直到初中,也沒顯示出什麼優勢。

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如果你決定要提前教授孩子一些知識,讓孩子的學習進度超前,就必須係統地教,要按照中小學教材的內容來教,而且要按照教材的大綱來教。如果隨心所欲,有興趣了就教,沒興趣就不教,而且沒有係統,甚至是隨心所欲,高興了就教幾招,不考慮知識的銜接,不考慮孩子的知識係統,這樣的教學還是別教的好。因為這樣教孩子,不但不會起什麼作用,往往還會起反作用。

另外,即使家長能夠係統地教,能夠按照教材的內容來教,這也要看孩子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效果,因為即使孩子提前學了知識,也還要進人學校再學習,但孩子提前學了這方麵的知識後,老師再教時,孩子會很容易驕傲,孩子很容易認為我已經會了,便不好好聽、不好好學,把課堂的時間浪費,把提前教學的效果抵消。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但家長的心血白費了,孩子的苦也白吃了。所以說,如果你提前教育了孩子,就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思想狀況,如果孩子有驕傲自大的思想,就應該及時教育糾正。

提前教授孩子知識,往往是要讓孩子跳級學習,比如從一年級跳到三年級,或者從三年級跳到五年級。但這樣的跳級也要注意,如果跳級,你的孩子必須要各方麵的知識都能達到更高一級孩子的水平,比如隻有數學好,語文一般,你不能跳級;即使是語文數學都達到了跳級的要求,也還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生理和智力發育水平能不能達到跳級的要求,如果是硬加壓力,如果是超負荷學習,那最好還是不要輕易跳級。因為教育是一個係統工程,知識是由基礎到高級,人的身體和智力發育也是由不完善到完善,在這些複雜的係統中,哪一環出了問題,都會出現麻煩。

也有提前教授孩子成績不錯的,比如考少年班,比如在單科競賽中得大獎然後被保送到重點大學等等。但麵對這種情況,我們也要考慮孩子的知識是否全麵,這樣教育孩子的能力是否能適應未來工作和社會的需要。未來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將會更高,能否應用知識將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如果是隻教孩子考高分,那不是教育孩子的目的。現在許多人都說不少孩子是髙分低能,這樣的說法也不是沒有根據,比如那些考試成績很高的少年班的大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未必能有很好的成績。全麵發展,應該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把孩子培養成隻是考試的天才,如果把孩子培養成書呆子,如果把孩子培養成沒有社會知識也沒有生活知識的低能兒,這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6練習題並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善於總結

現在孩子學習的競爭壓力很大,學習的負擔也很重,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但也有不少學習負擔卻是家長教育不當造成的,往往是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給孩子買來很多參考書,然後讓孩子整天埋頭做題,搞題海戰術,搞得孩子精疲力竭,學習效果卻往往並不顯著,孩子受了累,成績卻沒有提高,這樣父母更加心急,於是便加更大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那麼,有沒有事半功倍的好的教育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讓孩子先理解,後做題,而且還要精選習題。也就是說,做題時,要求質量而不求數量,而且動腦子是關鍵,而不是讓孩子不動腦子盲目地做題。因為孩子如果不停地做題,做到最後,頭暈腦漲,看起來是在做題,其實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甚至不知道對錯,這樣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讓孩子在做題時,每做一道題,都要想一想這道題的特點,再做下一道題時,再想想這一道題和上一道題有什麼不同。找出不同,就找到了問題的根本,就明白了做題時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找到了題的特點。掌握了特點,這樣不僅僅是做起題來再不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了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辦法,因為任何一門學問,看起來題很多,但如果歸類,也就是那麼幾種,不同類型的題你都會做了,當然就不用再做那麼多無用的題了。

我的女兒上小學時,我就教她在做作業時,先不要毫不思考就急著動筆寫,而是要先想一想,想一想這一道題和以前學過的哪道題像,然後想想相同之處在哪裏,不同之處又在哪裏。比如做數學題,做完一道題做下一道時,就要讓她比較一下這道題和上一道題的做法一樣不一樣。如果是做法完全一樣的題,就不一定要去做;如果做法有所不同,就要找出不同點,然後想怎麼解決這個不同點。這樣做,就是很好地理解各種不同類型的題。整個一個單元學完後,在做總練習題時,就要邊做邊分類,看看這樣的題可以分出多少種類型,有多少個特點,有哪幾種做法,而且要弄清做法不同的關鍵處在哪裏。把這些弄清了,學習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女兒該玩就去玩,所以我的女兒在學習上總是感到很輕鬆,小學時我沒給她買過一本輔導書,初中時每門課也隻買一本。所以說,學數學也不是死學死做題,而是要巧學,找竅門,找規律。

學習語文也有規律和技巧。學習語文,不外乎就是掌握字、詞、句,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為漢字屬於表意體係的文字,在許多情況下,漢字的結構和字的意思有關。識字時,要先讓孩子分析字形,通過字的形體來明白字的意思,然後再書寫。這樣孩子不僅知道字怎麼寫,也能牢固地記住字的意思,這樣就比盲目地一遍遍寫字來強化記憶好一些。至於詞和詞組,當然主要是理解詞義,但把詞義和字義聯係起來理解記憶,又要比單純地記詞義好得多。養成一個理解詞義的好習慣,遇到一些詞孩子也能自己理解出大概意思。當然,這樣也有可能發生望文生義的錯誤,但詞義不是字義的不是太多,一般來說,詞義基本就是字義。比如在我女兒小的時候,有次我感冒了,咳嗽的同時放了個屁,見我不好意思,女兒便問我:“爸爸,你這是不是異口同聲。”這下把我們笑壞了,然後我告訴她異口同聲的意思不能理解成不同的口同時出一個聲音,而是許多人說同樣的話。但孩子這樣望文生義也不是什麼錯,也不會有嚴重的後果,因為在以後的閱讀中,會慢慢明白是什麼意思。

在句子的學習上,有父母會讓孩子背誦經典名句,我覺得這並不是個好辦法。我認為,句子要從書麵語言中去學習,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文章自然而然地去掌握,人為地死記硬背下來的車西,應用時就不會自如,而且往往會出現生搬硬套,這樣的應用名句還不如不用。其實閱讀文章,就是在感受語言、記憶語言,這是一個日積月累慢慢變化的過程,閱讀多了,對語言的掌握應用自然就準確自如了,那時事到嘴邊意到嘴邊話自然就會也到嘴邊,根本不用刻意去思考,就會脫口而出。

至於語法,更不要刻意去學,明白語言的一般組詞造句規律就行了,因為語言是在實際的語言實踐中學到的,而不是要先懂得語法然後才學語言,況且在語言形成前,就沒有完整的語法規律,也就是說先有了語言,然後才有語法,所以語言不可能完全符合語法規律。正因為如此,學習語文不要太在意語法的學習,而是要在自然的閱讀中,自然而然地潛移默化地學習語法,要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去體會語法規律。

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我在上一章已經說了一些,這裏要說的是,除了多讀多寫外,還要讓孩子多修改文章,多修改自己的,也試圖修改一下別人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原因很簡單,修改就是提高,修改就是精益求精,修改就是找出不足,修改就是吸取教訓,修改就是找到更好。因此,修改文章不僅是完善文章,也是在提髙自己,也是在完善自己的寫作能力。永不滿足,才能不斷地提高。可許多人並不理解這一點,特別是孩子,往往是作文一寫完,就萬事大吉了,而且就認為寫好了。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永遠也寫不好文章。這時父母就應該告訴孩子,你的作文是寫得不錯,但你要看一看,還有很多不足,還可以寫得更好,然後讓孩子大力修改。也許家長會擔心孩子沒有修改能力,修改後還不如修改前。但不要怕,有些時候確實是這樣,但修改本身就是在學習,就是在摸索,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中,孩子會一步步提髙,會慢慢地悟出一些東西,最終不但能學會修改文章,也會學會怎麼寫好文章。

不論學什麼,動腦筋是最關鍵的,教孩子學習,就是要讓孩子養成動腦筋的習慣。具體到做作業,就應該讓孩子知道,做作業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完成作業。解決問題,就要動腦筋,就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要尋找規律,就要尋找竅門。規律找到了,竅門也就有了。另一方麵,實踐證明,不斷地總結經驗、善於總結經驗的人,總是有所成就的人。不僅學習上是這樣,其他工作也是這樣,比如同樣幹一樣的工作,有的人善於琢磨,也善於總結,很快便能成為技術能手;有的人隻知機械地幹活兒,不琢磨也不總結,幹一輩子,也隻能是個熟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