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泛閱讀是提高孩子,理解能力的最佳途徑
書籍是人類智慧和知識的結晶,人類把自己的智慧和實踐經驗總結成書,以書的形式向後人傳播,實在是一種大奉獻,也實在是一種大智慧。所以說,書就是無聲的老師,閱讀就是在向無聲的老師學習,而且這位老師是由大智者和大學者的智慧聚積而成,書就是一座智慧寶庫。因此,不讀書,不廣泛地讀書,實在是有點太儍,實在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在說讀書前,不少人首先會問讓孩子讀什麼書。要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經驗是,孩子喜歡讀什麼書,你就讓他讀什麼書。因為隻有孩子真喜歡,他才會有興趣,才能讀得下去,才能真正地理解,才會自覺地堅持讀下來,才會越讀越想讀,越讀越知道怎麼讀,越讀越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書,越讀越能找到真正的好書。孩子不喜歡的書父母硬要他讀,不僅孩子沒有興趣,讀不下去,強迫孩子去讀,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厭惡書籍。
我女兒喜歡讀書,二三年級能夠脫離拚音閱讀時,便按她的興趣,開始了廣泛的閱讀。那時因為住房緊張,我的屋子裏隻能擺一個很小的書架,上麵大多是一些文學書籍,這個小書架就成了我女兒最感興趣的地方,她總是隨意拿起上麵的一本書,然後粗枝大葉地翻閱一陣,如果她覺得好看,就認真去看,她覺得不好看,就翻一陣放回去。我們做父母的起初還向她推薦一些書,我們也給她買了幾本兒童讀物,比如《舒克和貝塔曆險記全集》,但她並不喜歡讀這些書,她喜歡的倒是我書架上的那些現當代文學作品,比如《圍城》,她就看一遍還不夠。她也喜歡我訂閱的那些雜誌,比如《小說月報》等,每期雜誌拿到家,她總是要搶先看。這樣我也就無法給她推薦作品,隻好由她去看了。
說到這裏,有人會說現在市場上什麼書都有,不給孩子作一個選擇,不健康的書會讓孩子學壞。這樣的擔心我們也有,但我也清楚,現代文明發展到今天,整個社會到處都是五彩繽紛,你不可能把孩子關在屋子裏,你也不可能把孩子變成清教徒。我們的目的是不讓孩子學壞,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因此,目前一般的公開出版物,對孩子並不會有大的負麵影響,而那些兒童不宜看的書和可能影響孩子成長的書,父母可以坦誠地告訴孩子,目前這樣的書你還不能看等等。比如當年被禁的《廢都》和《上海寶貝》,我閱讀時就告訴女兒這樣的書你目前還不能看,女兒問我為什麼,我告訴她,這是成年人看的書,等你長大了才能看。我讀後便把這兩本書藏了起來。女兒上大學寒假回來,她突然問我那兩本書放在哪兒了,她現在上大學了,是不是可以看這兩本書了。我沒想到她仍然惦記著這兩本書,可見不讓她看隻能給她帶來負麵影響,況且女兒已經是成年人了,已經有了一定的鑒別能力,完全可以讓她看這樣的書了,於是我便找出了這兩本書。
也有人說孩子偏愛一種書會上癮,比如孩子愛看武俠小說,看後就著迷,就胡思亂想。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父母就要出麵幹涉引導,比如給孩子講清道理,告訴孩子這些都是虛幻的故事,然後拿出類似武打的那些戰爭小說來引導孩子。孩子讀一些戰爭小說,再引導孩子讀一些社會矛盾的小說,然後再引導孩子閱讀一些各種題材的小說,然後引導讀其他文學作品,進而引導讀別的書籍。這樣一步步引導,如果能成功,孩子讀的書多了,鑒賞和辨別的能力也強了,知識也多了,也就再不會單純地迷戀某一類書了,因為著迷上癮,都是單純幼稚的表現,有了知識,思想複雜了,就不會單純,也不會幼稚。另一方麵,在閱讀上,任何人都不會一輩子隻喜歡一類書籍,任何人也不會一輩子隻讀書不提高,閱讀多了,欣賞能力就會不斷地提高,追求也會不斷地更新,喜愛也會不斷地改變,閱讀也會由喜愛“下裏巴人”向“陽春白雪”轉變。
廣泛的閱讀就是廣泛地獲取知識,就是全麵地開發大腦和鍛煉思維,因為我女兒是我精心培育的對象,我還得拿我女兒為例來說明。
我女兒閱讀得早,讀的書也多,她的知識也比較雜,這樣她的思維的視野就比較開闊,這些特點,和我女兒接觸過的人都會有體會,都會說我女兒的知識比較豐富。有次南方一家雜誌社的幾位朋友到我家來,可能是第一次和大雜誌的知名編輯在一起,我女兒那天顯得有點興奮,說的話也比較多,盡管那年女兒才剛上初中,但她的談話卻很快就引起了幾位編輯的注意,都覺得她的談吐不俗,話說得也很得體,小小年紀就有成年人一樣的見識和思維,他們都覺得我的女兒確實不簡單,將來肯定錯不了。這樣的話他們回到住的飯店後又對我說,告別時又提到,總之我女兒成了他們的一個話題。在此後的一些年裏,如果通信通電話,他們總要問問我女兒的情況,聽到考上了重點髙中,他們會說是預料之中的;聽到考上了北大,他們又說早料到了。總之,我女兒廣泛的知識,還是贏得了這些見多識廣的編輯的肯定。
廣泛的閱讀也是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也是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未來的社會,多部門多門類多學科的協作將更加緊密,因此要求人的能力和知識也要比較全麵和寬廣,目前用人單位用人,已經開始注重全麵考查,高校招生,也希望能招到知識麵廣的學生,這樣,知識麵廣的學生當然要占到便宜。那年我女兒去北大參加自主招生麵試,麵試要求當場抽取兩道文科題和一道理科題,我女兒抽取的文科題,一道是《以近現代戰爭為例,舉例說明戰爭的後勤準備時間是越來越長還是越來越短》,另一道是《你怎麼看武俠小說》。這兩道試題,無疑是要考查考生有沒有寬廣的知識麵和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兩題的知識也超出了課本的範圍。要回答第一道題,如果你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不知道抗美援朝,不知道越南戰爭,不知道海灣戰爭,不知道科索沃戰爭,你就沒法回答。我的女兒能夠回答,而且能夠應對老師的不斷提問和質問,當然得益於她知識的廣泛。
現在不少的父母有一個誤會,認為文學一類的書籍是“閑書”,是單純娛樂的。這和我們的傳統文化和認識心理有一定的關係,傳統文化是排斥小說甚至文學一類書籍的,從小說名稱的由來你就可以看出。但到了今天,有必要對這一觀點進行一次重新的認識。重新認識的原因,當然是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說文學的性質,然後再說為什麼文學書籍也不是閑書,而是對孩子成長很有用的書。
文學是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是用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甚至是再現社會生活,那麼閱讀文學作品,就是閱讀社會生活,就是體驗社會生活,也就是讓孩子足不出戶,來體驗社會生活,來進行社會生活實踐。我們讓孩子學習,就是讓孩子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更好地在社會中工作,從而在社會中獲得自己的位置。假如孩子隻學習自然知識而沒有社會知識,孩子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就會遇到很多困難。舉例來說,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天要和領導去車站接一位來講學的學者,我去後勤處開出用車單後,便去小車班要了一輛吉普車。因為我考慮到車是按實際公裏數算錢的,車開出車隊,我卻讓車停在那裏,然後跑著去叫領導到車隊坐車,領導當然不高興,問我為什麼不讓車來他家門口,然後罵我死腦筋。到了車站接人時,我以為我應該先和學者握手,便搶先去握手,結果又被領導當場訓斥,然後要我把學者的行李提上。現在想起來當時我真的是無知,無知的原因一是那時我年齡小,二是雖然看了不少的書,但當時能看到的書裏就是領導是公仆,人人都平等的那些,根本沒有看到過如何接送領導,所以在這方麵一片空白。還有更尷尬的一件事。去年有人請朋友吃飯,其中有兩位年齡大的老教授,而且請吃飯也是請這兩位教授。教授還沒來時,一位研究生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坐在了桌子的首席。當時我們還以為這位年輕教師隻是暫時坐一陣,等老先生來後,他會讓開。誰知這位年輕教師竟然不知道席位有首次之分,老先生到來後,他仍然坐在那裏,當時誰也不好意思說讓他讓開,老先生隻好尷尬地坐在年輕教師的兩旁,好像這位年輕教師成了主賓,老先生倒成了陪伴。這一來大家都很尷尬,鬧得上菜的小姐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這位年輕教師多讀一點文學或者社會方麵的書,就不會不知道這些生活中的常識禮節。
最近《杜拉拉升職記》賣得火熱,我隨便翻了一下,就知道為什麼賣得好了。作者是很聰明的,他既知道小說的作用,也知道人們需要什麼,便用小說的形式來教人們進入社會後該怎麼做,怎麼做才能應對進人社會後複雜的人和事。可這些知識大學教科書裏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純理論的,沒有實例證明,也枯燥乏味,而傳統的文學作品也沒能如此地集中展示,正因為如此,年輕人和剛進人社會的大學生就需要和喜歡,賣得好也就不足為怪了。
現代社會不僅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寬廣的社會知識,如果沒有一定的社會知識,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能和大家和諧相處,你的專業知識就很難施展,也更不會有用武之地。而且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團結協作,許多事情都不再能夠單槍匹馬地去做,因此,如果不會合作,不懂人際關係,也就是不會來事,你就無法立足,更別說施展才華。
廣泛地讀書就是什麼書都要讀一點,讀多了,各種知識才會互補,才能融會貫通,才能思考全麵,判斷也可能更全麵周到獨特。比如我讀的書就比較雜,就可以用一種知識去理解判斷另一種知識。比如我寫的長篇小說《所謂教授》,當時許多人看後以為我是學畜牧獸醫的,而學校更多的畜牧獸醫方麵的教授卻問我怎麼知道那麼多畜牧獸醫的知識,而且塑造那幾個教授時,還能寫他們怎麼從事專業研究,研究中會出現什麼問題,研究的學科前沿是什麼,而且許多判斷還很有前瞻性。當我告訴他們,許多是我自己想象出來的時,他們都不相信。可見知識是多麼地需要互相交叉,現在提倡學科交叉又是多麼地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