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課外知識教育2(3 / 3)

如果是數學上的問題,我也要設法用形象的方法說清楚為什麼是這樣。比如有次女兒問我為什麼要用一個X,這個X是什麼意思。於是我就告訴她,這個X就是表示我們要找的那個答案,書上說是未知數,未知數就是表示不知道,既然是不知道,我們就要知道它,就要知道它究竟是多少,所以就要解題,就要解出這個數。然後告訴她這個未知數一開始學數學的時候就存在,比如12+23=多少,在沒計算時,這個多少就是未知數,就可以用X來代替,可以寫成12+23=X,當計算出來等於35時,那麼這個X就是35。然後再告訴她任意一個運算都可以這樣,比如25-15=多少,也可以寫成25-15=X,算出來等於10,這個X就等於10。這樣講解後,女兒不僅知道了為什麼要用一個X,也知道了用的道理。

在飯桌上的交流,當然不隻是書本知識的傳授,還有社會知識、品德教育和做人做事方麵的引導。比如有一天女兒很生氣地說:“某某真可惡,他摘了校園裏的好幾朵花跑來扔在了我的頭上,我剛把花撿起來要問他為什麼摘花,剛好班主任老師騎自行車過來了。班主任老師問我怎麼把花摘下來了,我說是某某摘的,但老師好像沒聽見就騎車走遠了,老師肯定以為是我摘的。”

我前麵說過,我的女兒特別守紀律,對自己也要求很嚴,甚至想處處表現完美,舉例說一件類似的事情,你就會理解我女兒被誤解後的心情。那還是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帶她在校園散步,走到一片玫瑰林前,她媽拉過一根枝條要細看那朵玫瑰,女兒卻以為她媽要摘花,立即喊媽媽不能破壞花草樹木。這時她媽媽卻故意逗她,說我偏要摘。我的女兒嚇得四處張望一下,然後快步向前跑了,跑到很遠才敢回頭看,看到她媽沒摘,才站了下來。正因為如此,我的女兒特別怕老師批評,也怕別人批評,別人摘花被誤解這麼一件小事,如果是別的孩子,很可能毫不在意,但對我女兒來說,很可能是堵在心裏的一個疙瘩。鑒於此,我覺得需要好好和女兒談談,因為像這樣的誤會在人生中不可避免,進入社會工作後,不但有誤會,甚至有明爭暗鬥惡意陷害,如果現在不能正確地認識這一類事情,將來真正遇到問題,很可能沒有心理準備而想不開甚至無法承受。於是我很輕鬆地給她講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我告訴她,我小的時候在打麥場玩,一位在打麥場勞動的婦女說丟了幾塊錢,然後問我撿到了沒有,我當時不知為什麼,突然一下臉紅了,好像是偷了人家的錢。這樣大家立即就斷定錢是我撿到了,雖然當場搜了我的全身,但還是懷疑我把錢藏到了哪裏。收工後,那位婦女又到了我家裏,要我母親勸我把錢拿出來。那時我已經十多歲了,我辯解說根本就沒看到過錢,但人家問我既然沒撿到錢,為什麼要臉紅。這我無法解釋,我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臉紅,而且一下還有點下意識的慌亂。解釋不清人家當然不饒,為此兩家還鬧了矛盾,而且全村人都知道我撿了人家的錢不承認。我告訴女兒,當時我特別地苦惱,也特別地恨自己,現在想起來,我心裏都難受,但這種事也是沒法子的事情,遇到了,隻能算倒黴,因為這樣的事情你根本解釋不清,也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既然無法證明清白,就不要老想著去證明,因為無法證明的東西你越想去證明,越說明你心裏有鬼,隻能是越描越黑。如果是為了證明清白故意去編造謊話,那就更麻煩,一旦謊話被揭穿,就更證明事情是真的了。然後我告訴女兒,人生活的社會是錯綜複雜的,人的一生說不定會遇到什麼事,發生這樣的冤枉也不足為奇,你要有心理準備,如果發生了,如果無法解釋清楚無法消除誤解,那就隻能調整自己的心態,最好不要去想它,並且堅信事情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有這樣的心態,才能自己不再給自己增加苦惱,才不會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冤枉的,更不會覺得無法麵對。本來我還想給女兒講我的父親遭遇的冤屈,讓她有更充足的心理準備,比如我的父親得罪了領導後,領導讓父親領呼口號,父親帶領大家呼喊完,領導卻說錯了,說父親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喊成了“中華民國萬歲”,父親曾是國民黨下級軍官,公安下來調查,絕大多數與會人員說沒喊錯,父親才避免了坐牢甚至被殺。後來父親又莫名其妙地被打成右派被批鬥,“文革”中更是受盡淩辱。但我想想還是沒有講,因為這又太殘酷,那個年代畢竟過去了,再給女兒講這些,會給她的心裏留下陰影,會讓她產生懼怕心理,對她的成長反而有反作用。這就是說雖然是飯桌上的閑聊,但也要考慮教育效果,對孩子來說,辨別事物的能力還差,心理承受能力也弱,不應該說的,也不能多說。

我的女兒稍大一點的時候,飯桌上的聊天就不再是我說得多女兒說得少,聊天慢慢變成了互相訴說自己的觀點,再以後,討論甚至是爭論的問題也多了起來,有時誰也說服不了誰。每當這時,如果是學術上的問題,我們就查書,如果是社會上說不清或者是沒有必要說清的問題,我們就折衷或者暫時存疑。但不管是聊天討論還是爭論,都要特別注意平等,不要把自己當成老師,態度更不要居高臨下,如果你覺得你講的是很重要很有道理的東西,孩子必須要認真地去聽,那麼就更應該用平等隨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講,如果你真講通俗明白了,孩子自然會聽懂,自然會感覺出重要,自然會聽得認真,如果孩子不認真聽或者沒聽懂,說明你講得還不夠形象明白,或者你講得太深奧孩子還不能聽懂。既然孩子聽不明白沒興趣聽,你就應該換個話題,更不能一定要讓孩子接受,因為這畢竟是飯桌而不是課堂,如果讓孩子感覺到是課堂或者不愉快,那就不會有效果,以後孩子就不會主動和你交流。和孩子聊天還應該有趣,有趣包括語言要輕鬆生動,內容還要有情趣有意思,這樣孩子才會喜歡,孩子才願意和你聊天談話。如果孩子不願意和你交流,如果父母硬要和孩子交流,效果就會很差。

飯桌上的聊天教育除了平等,還要親切,如果孩子說對了,就要鼓勵和肯定,如果孩子說得不正確,也不要用武斷的方法說錯了,更不能用鄙視的態度說孩子什麼都不懂,最好的辦法是當孩子說得不對時,父母不要先下結論說孩子錯了,而是要想法講道理舉例子來說明孩子說得可能有問題,然後再說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什麼。這樣平易地和孩子談話,一方麵孩子容易接受,另一方麵也能感覺到父母對他的重視,讓孩子心裏有一種大人的感覺,有一種成熟的感覺。有這些感覺,孩子也就有了責任感,不僅說話時要思考負責,平日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他自己就會有個思考,而不是什麼都不想,完全要靠家長來指導。

和孩子聊天應該以孩子為主,聊天是為了孩子,聊天除了給孩子以知識,聊天還可以讓孩子吐露心聲,從中發現問題,從而正確引導;聊天還可以使孩子提出問題,從而幫助孩子把問題解決掉;聊天還可以啟發孩子去思考,讓孩子想一些應該想的問題等等,這樣,聊天就不是我們家長滿堂灌,而是有時要多傾聽孩子的話,有時要多引導孩子說話。

我和女兒在飯桌上聊天時,妻子一般插話不多,女兒上高中後要住校,妻子卻說住校不好。我問為什麼,妻子說女兒住校後,就不能和我在飯桌上交談了,會失去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失去一些受教育受影響的機會。妻子的話讓我有點意外,我沒想到她如此看重我和女兒在飯桌上的交談,而且她認為可以學到的知識比我感覺的還要多。但細想想,妻子說的也確實有一定的根據,十多年的談話,真不知說了多少事情,也不知討論了多少問題,更無法說學到了多少知識,可見女兒能有今天的成績,飯桌上的交流也功不可沒。

也許我的女兒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也覺得沒有我這個飯桌上的老師和學友是一大損失(當然學校書少沒法查閱也是一個問題),我的女兒在學校住了不久便堅決要求回來住宿,於是自己想辦法在教務處辦了一個出入校門證,然後中午在學校休息,下午放學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