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4_.�1開朗善良的人,是受歡迎的人
人們說性格決定命運,這話當然有很大的道理。但有不少人認為性格是天生的,認為性格是遺傳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是把父母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誤以為是遺傳。我前麵說過,一個孩子被領養到美國,長大後父母不但在孩子身上發現不了一點遺傳的性格痕跡,好像連長相也沒多少相似。另一個例子就印度狼孩,被狼喂養以後,就沒有了人的性格。可見性格遺傳是不可靠的,也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而被大量實踐證明了的是,性格大多來自於後天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老話裏說的“跟好人學好人,跟上巫師會跳神”。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們培養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受人喜愛的性格,就成為了可能和現實。
什麼樣的性格最受人們的歡迎,回答當然並不困難。在現實生活中,凡是性格開朗而且善良的人,人們都會喜歡也都會說好。相反,凡是心胸狹窄尖刻惡毒的人,人人都畏而遠之唯恐躲避不及。
有一個女孩,初到單位工作時,給同事的第一印象是有點醜,因為女孩的眼睛有點斜視,臉形也不太周正。但很快發現,這個女孩特別地開朗,好像見人就熟悉,也好像對每一個人都親切,雖然嘻嘻哈哈,但讓人感覺自然適度,更不會覺得瘋癲過分。對人熱情,也很善良,從不說別人的壞說,誰有了困難,即使無力幫助,也會表現出極大的同情。如果單位分什麼東西,她總是讓別人先拿,最後有沒有好與壞都無所謂。正因為如此,很快誰都說女孩的性格特好,而且很多人也喜歡和她交往,領導也願意把工作交給她做。幾年時間,女孩就自然而然成了科室裏年齡小但威望高的人,於是很快女孩便得到了提拔,而且每一級都比別人提拔得快,現在才三十六七歲,就已經是副處長了。
既然性格是培養出來的,而且性格好的孩子誰都喜歡,那麼培養孩子好的性格,就成了擺在父母麵前的一大任務。但培養孩子好的性格和輔導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不同,性格的表現並不是一時一事,性格是一種持久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因此性格的形成也不是一日兩日,而是需要長久的培養、長久的影響、長久的磨練。這樣說來,對孩子性格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和孩子長久在一起的父母,也就是說,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性格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了孩子,父母就需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行為習慣,盡量用開朗善良的言行來影響孩子,使孩子能有一個較好的性格。具體怎麼做,我們一起作下麵的分析探討。
我認為,不斤斤計較是開朗性格的基礎。遇什麼事都斤斤計較,遇什麼事都覺得自己吃虧,遇什麼事都想不開,那麼性格就不但不可能開朗,而且還會抑鬱和憤怒。如果遇事能左右去想,能為他人著想,而且不怕吃虧,那麼就不會有太多的憂愁。這樣的教育看起來抽象,其實就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例如我女兒回來抱怨說別的同學不好好打掃教室衛生,每次輪他們組打掃,她都是幹活兒最多的。聽到這樣的話,我就告訴女兒,多幹點活兒並沒什麼不好,況且那點活兒也累不壞人,正好鍛煉身體。然後告訴她,你幹活兒多,又不斤斤計較,別人會尊敬你,不幹活兒的人慢慢也會在心裏佩服你。再說,你多幹了活兒,你就會覺得你很高尚,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你比他們能幹,也比他們先進,也比他們吃苦耐勞,如果這樣想,你就不覺得苦,就會覺得多幹一點也是快樂。另一方麵,我也教育她,如果有人不幹活兒,你也應該告訴他道理,讓他認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做了會影響團結。如果他聽了不接受,仍然不願意幹,那也就算了。這樣教育後,女兒就會明白該怎麼做,該怎麼去看這件事情,該怎麼去想這件事情。這樣教育後,女兒不僅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也不會再感到委屈。
善良需要有一副寬廣的胸懷,什麼事都想開了,什麼事都往善良友好的方向想,生活就會美好一些,煩惱也會減少一些,甚至壞事也會變成好事。要讓孩子有這樣的胸懷,隻靠說教是遠遠不夠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讓孩子在平日的生活中體會出來。
我們學校遷回省城後,因住房緊張,不得不兩家人合住一套房子,而且還不像電影裏演的那種筒子樓,房屋是單獨的。我們合住的房子,本來就是為一家人蓋的,合住,其實就是把兩家人合在一起,除了一家睡一間屋,廚房衛生間水電暖都沒法分開,兩家常年日夜住在一套屋裏,不鬧矛盾確實需要一定的智慧。我清楚,之所以要鬧矛盾,那是因為人合住在一起,但心是分開的,而且互相還有防範心理。第一年合住時,是和我們的處長合住,人家年齡大,生活情況又好,我們一家處在人彖的照顧之下,我們也把人家當長輩,自然不用擔心有什麼矛盾,即使我們有錯誤,人家也會當麵批評。這樣的合住對我們來說是愉快的,我的女兒也仿佛住在爺爺奶奶家。但一年後學校又蓋起了一棟新樓,論資排輩我們又不能獨住,隻好再搬到新褸裏和另一戶合住,合住對象和我們年齡差不多,而且他們的孩子還比我們的小一兩個月,而且這時不少合住戶已經鬧出了許多矛盾,有的還打鬧得水火不容。麵對這樣的情況,如果天天住在一起又鬧矛盾,那日子就簡直沒法過。我想,兩家人的心完全合在一起不大可能,但互相信任,解除防範心理完全可以辦得到。首先我從不鎖我們睡屋的門開始,不但上班走後不鎖,有次我們全家去孩子的姨娘家,走時我們也故意不鎖門。第二天從親戚家回來後,我們合住的女主人過來問我們怎麼不鎖門,女主人說你們最好還是把門鎖上,要不然丟了東西,誰也說不清楚。我當時笑著反問她,我說你會不會懷疑我可能會偷你的東西,你肯定不會懷疑,反過來,我也絕對不會懷疑你會偷我們的東西,因為咱們都是有工作的人,也可以說是有臉麵的人,什麼好東西沒見過,而且又在一個單位工作,誰會偷誰的東西。明知不會丟東西又把門鎖上,那就可能是不信任。我不鎖門,就是對你的絕對信任,當然,我不鎖門,也是表示一種態度,我的意思是咱們要互相信任,咱們說不定要在一起住幾年,如果鬧矛盾,那日子可就痛苦了。我說咱們沒辦法改變物質條件,可咱們有辦法改變精神條件,如果咱們在這樣的情況下精神上不痛苦,那麼咱們也是快樂的。如果咱們能像一家人一樣,互幫互助,那咱們的合住就是一種緣分,生活也就變成了幸福的生活。後來男主人很讚同我的觀點,說敞開了屋門,就是敞開了胸懷,以後咱們就要坦誠相見,隻要心裏坦然了,油鹽柴米水電零碎,多點少點又能怎麼樣。後來我們兩家果然相處得很好,不僅大人沒發生過一點矛盾,連兩個孩子,也相處得很好,至於當時的水電費是怎麼分付的,油鹽醬醋是怎麼擺放的,我現在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學校又蓋了新樓後,我又和另一戶合住。細算起來,我們先後和三家合住了五年多,這五年正是我女兒懂事和成長的五年,也是性格形成的關鍵五年,這五年讓我的女兒很早就懂得了許多。特別是怎麼和人相處,比如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她都過早地經曆過了,當然不會像今天的許多孩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想去哪間屋玩就去哪間屋玩,想拿什麼東西就拿什麼東西,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從某種程度上說,“大家庭”也能鍛煉和人相處的能力與智
慧,這樣說來,如果你沒有我們那樣的“大家庭”,也可以多帶孩子走走親戚訪訪同事,讓孩子感受一下與人相處的學問。
寬廣的胸懷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和理解,理解對方了,互相理解了,隔閡就少了,怨天尤人也少了。教育孩子遇事理解別人,孩子才不會遇事斤斤計較。要教育孩子理解別人,首先就要讓孩子尊重別人,別人家的東西不能亂拿,到了別人家要守規矩,有什麼事要問人家可不可以這樣做等等。同時,也要教育孩子寬容別人,比如別人家的孩子把碗打破了,別人家晚上來了客人劃拳喝酒,吵鬧得不能睡覺了等等,都要以寬容的心態向孩子解釋,不能在孩子麵前責備別人或者說人家的壞話。父母如果長期堅持這樣做,也長期堅持這樣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有一個寬容的胸懷。有寬容胸懷的孩子,和別人相處就容易得多,孩子也會受到別人的喜愛。因此,我們不僅和別人合住時講寬容,平日的一言一行,也很注意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做好了,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就會潛移默化地使孩子形成性格。當然,父母給孩子做榜樣,不僅影響了孩子,也約束教育了父母,也算是雙贏的事情。我女兒上大學後,我還是擔心女兒能不能和宿舍的同學和睦相處,我便向她講當年合住的事,女兒卻風趣地說,老爸你別忘了,當年咱們合住,我也算是“受益者”。
愛心,是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愛心,也是善良性格的一種具體表現,有愛心的孩子,才會為家人考慮,才會為別人考慮,才會努力奮鬥,做事才會考慮後果,更不會胡作非為。孩子正是有了對父母的愛,孩子才會聽從父母,孩子才會親近父母。因此,愛心的培養,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父母,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冷酷無情,更不願看到自己的孩子六親不認,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沒有朋友。也就是說,培養愛心,就是培養善良孝敬的好孩子。
對孩子心的培養,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要靠父母的言傳身教,也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和體驗,而且首先要讓孩子愛父母、愛親友,並且這種愛的培養並不是空泛的說教,而是具體的行為。
教孩子父母,所有的父母都會去這樣做,而且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能體會得到,但隻愛父母不愛親友,仍然不能說孩子是有心的,因為這種有限的愛是自私的,也是功利的。隻有博愛的孩子,才算真正有愛心的孩子,而且隻有有一顆持久的愛心,才能形成穩定持久的愛的性格。我和妻子的家都在外地,我們本來就很思念老家的親人,這種思念當然處處都會表現出來,孩子也會處處感受得到,但我們還是不忘主動地教育。早年沒有電話時,每到過節,我們都要給女兒講在家裏過節的一些事情,主要是說如何熱鬧,父母姐妹如何勤懇和相互關照,也讓女兒體會到親人們的溫暖。每年過年,我們都要帶女兒回去,讓女兒親自感受和親人團聚的喜悅。有了電話以後,每到過節,我們總要讓女兒給親友們打電話,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感受親人的關懷,給愛的小樹澆水施肥。如果親友們來,我們都會盡力熱情地招待,親友走時如果要給親友帶東西,我們總是讓女兒參與,和女兒商量給帶點什麼合適,然後要女兒一起拿東西裝東西。這樣持久地培養,就會在孩子的心裏留下親人很重要,親人間需要互相關愛,甚至人與人之間需要互愛這樣的觀念,這樣的觀念經過日積月累,就會形成性格。事實也正如此,我的女兒上大學後,大多數時候都是女兒打來電話,而且過年過節,仍然保持著給親友打電話的習慣。前年女兒去魯迅故鄉紹興,看到壽酒,就想到了給奶奶過九十大壽,然後便買了小壇子那樣大的一壇壽酒背了回來。這樣的舉動我們一家確實很高興,要知道,因為兩地遙遠,我母親並沒有帶過我的女兒,見麵也很是有限,女兒能惦記著奶奶,都是我們平日教育影響的結果。今年春節回去看望我母親,母親雖然已經很健忘,但思維卻一點不糊塗,母親幾次說我培養孩子是成功的。母親的表揚我當然高興,其實我周圍的許多人也都這麼說,有次我的一位心氣頗高的文友喝酒後對我說:“我最佩服你的,不是你寫出了多少好小說,而是你培養了一個好女兒。”培養孩子的性格,讓孩子有一個好性格,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時間和精力,也要付出極大的智慧和愛心。付出得雖然很多,但當你看到付出在孩子身上結出果實的時候,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勞累,都會化作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