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橋於1903年正式開工,基礎施工先在灘地進行,水中墩施工安排在枯水季節,並采取開溝引水和利用河道多變的特點,盡可能避免在水中施工。橋上鋼梁就地拚鉚架設。
本橋建成後,多次遭到戰爭破壞,也多次被水害損壞,到1948年時,橋上隻能通行小機車,列車需分解過橋,限速每小時5千米。以後經5次加固改造,並於1952年將全橋鋼梁均更換為前蘇聯製造的上承拆裝式鋼桁梁後,取消了限速。1960年鄭州黃河新橋建成通車,本橋轉為備用。
20世紀初期,在舉世聞名的“懸河”上,以兩年的工期,建成了這座長達3千米的鐵路橋梁,在當時的建橋史上是一個突破。本橋橋址的選擇,橋長的確定,都是正確的,但是,由於設計前對洪水衝刷認識不足,施工後又限於當時的設備和技術能力,造成了淺基,給運營養護帶來了長期的困難,足為後人借鑒。
鄭州是河南省省會,位於黃河南25千米。京廣、隴海鐵路在此交會,為中國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之一。河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有市區人口120萬。鄭州綠化覆蓋率達35.5%,被譽為“中原綠城”。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江蘇省南京市西北麵長江上,連通南京市區與浦口區,是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1968年12月29日竣工。上層的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還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下層的鐵路橋長6772米,寬14米,鋪有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其中江麵上的正橋長1577米,其餘為引橋,是我國橋梁之最。正橋的路欄上,公路引橋采用富有中國特色的雙孔雙曲拱橋形式。公路正橋兩邊的欄杆上嵌著200幅鑄鐵浮雕,人行道旁還有150對白玉蘭花形的路燈。南北兩端各有兩座高70米的橋頭堡,堡內有電梯可通鐵路橋、公路橋及橋頭堡上的瞭望台。堡前還各有一座高10餘米的工農兵雕塑。南堡下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公園。
南京長江大橋共有9個橋墩,最高的橋墩從基礎到頂部高85米,底麵積約400平方米,比一個籃球場還大。正橋的橋孔跨度達160米,橋下可行萬噸巨輪。整座大橋如彩虹淩空江上,十分壯觀。尤其是晚上,橋欄杆上的1048盞泛光燈齊放,橋墩上的540盞金屬鹵素燈把江麵照得如同白晝,加上公路橋上的150對玉蘭花燈齊明,橋頭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盞鈉燈使大橋像一串夜明珠橫跨江上。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綿延十餘裏,“疑是銀河落九天”。
南京長江大橋使津浦、滬寧、寧蕪鐵路連成一體,南來北往的客運列車通過長江天塹的時間,由過去用火車輪渡的1.5小時左右,縮短為2分鍾;貨運列車在以往用火車輪渡時,需要先後在南京站和浦口站兩次編組,共需9小時以上,現在隻需在南京站一次編組,時間僅3小時左右。它還把長江南北的公路網貫通起來。這就大大加強了華東沿海各省、上海市與首都北京、華北、西北、東北的交通運輸聯係,加強了華東各省長江南北地區的聯係,有力地促進了城鄉經濟發展和物資交流,對加強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物質基礎起了明顯的作用。
南京,簡稱寧,江蘇省省會,地處長江下遊的寧鎮丘陵山區,北緯31°14′—32°36′,東經118°22′—119°14′,北連遼闊的江淮平原,東接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全市總麵積6516平方千米,人口623.8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