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崇禎聽到推薦人才就高興,他忙問道:“你推薦何人?”
“草民推薦之人叫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奉新縣瓦溪牌樓裏人,舉人出身。他致力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資料,編撰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
陳經綸侃侃而談,明顯他十分崇拜宋應星,言語間全是推崇。
崇禎對宋應星有些模糊的印象,在模擬人生中,他好像做過亳州知州,印象最深的便是上書建議朝廷推廣番薯等作物,但直到大明亡了也沒有等來朝廷的答複。
當時是朕不重視,主要被大臣忽悠煩了,覺得宋應星故意誇大事實。內閣本不願推廣,見皇帝如此,索性扣押奏疏。
陳經綸見皇帝有些發呆,還道是不相信,便解釋道:“陛下,宋應星大才,他若致力科舉,早就殿試麵聖了,叵耐在十五歲那年迷上了沈括的《夢溪筆談》。他四次會試落榜,皆因被外物分散了精力,繼而誌向從經史子集轉移,致力於做沈括那樣的人,在其他領域有所成就······”
聽完陳經綸的話,崇禎道:“朕馬上召宋應星入京,以後你們一起研究農事,爭取大明再無餓死漢。你們先下去休息,這幾日去和菜農探討馬鈴薯種植技術。”
“草民告退!”
······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臣有事起奏!”
太仆少卿侯恂出班道,“陛下,袁崇煥口無遮攔,已關押數日,請陛下看在他往日功勞,放其歸鄉。”
如果說京官中還有袁崇煥的朋友,估計除了孫承宗,就是侯恂了。
侯恂曾經推薦袁崇煥守遼東,結果袁崇煥不負眾望,創造寧遠大捷,為此侯恂也得到了回報。
今日他的話很明顯,就是為袁崇煥抱不平。
人家好好地賦閑在家,你把人家召回來,就因為幾句狂話,不用也罷,還下了詔獄。
這著實讓人寒心。
“侯愛卿多慮了,朕並非將袁崇煥下詔獄,隻因為他有個毛病,呆在獄中才能心靜如水。朕無奈,隻好讓他在詔獄住下,這樣才能免受外界打擾,心平氣和地寫出五年平遼的策略。”
崇禎微微笑道,“侯愛卿可別挖朕牆腳,此次朕要重用袁崇煥,派他重守遼東,再創輝煌,讓建奴踏不進遼東半步。若是放他歸鄉,朕召來他來何幹?”
“陛下聖明!”
侯恂入班,崇禎不等有人出班,率先提出一個問題:“韓愛卿,你是首輔,朕且問你一個問題,咱大明朝國土幾何?良田多少?百姓能否吃飽穿暖?”
聽到皇帝考教,韓爌立刻出班道:“陛下,我朝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有四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造冊登記的良田有八百五十餘萬頃,至於百姓生活情況,東西南北各異······”
韓爌頓了頓道,“西北、西南地區土地略顯貧瘠,由於地形高,耕地少,百姓勉強糊口。南方土地肥沃,氣候好、雨水足,比北方好一些,但也隻是餓不死人而已,並不能吃飽穿暖······”
作為首輔,韓爌對民生很清楚,皇帝既然問起,他就實話實說。
崇禎點頭讚許,又問戶部尚書畢自嚴:“畢愛卿,朕再問你,假如未來有陝西一樣的大災,受災百姓一千萬,持續數年,朝廷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