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玉蜀黍和紅薯(2 / 2)

“現在隻有福建廣東種植麼?你覺得這個東西適合北方種植麼?”朱由校繼續追問到。

“主要還是福建和廣東種植,江西湖南也有種植的,不過種植的很少。玉蜀黍倒是合適在北方種植。去年臣在天津時,讓人從福建捎帶玉米種子專門種了一畝地,到秋天產量竟然有四百多斤呢。還有之前臣在鬆江時也種植過玉米,產量也很不錯。”徐光啟之前在南京教案後也受到影響,就稱病在天津。他在天津一邊寫書做學問,一邊也種子進的莊稼。

“依你之見,如果在全國推廣種植這個玉蜀黍,你看如何?”朱由校最後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微臣認為如果能在全國進行推廣,這是利國利民之舉。玉蜀黍產量頗高,而且成熟期也比較快。一些不適合種植水稻和小麥的田地,完全可以用來種玉蜀黍。”徐光啟聽到皇上竟然說推廣玉蜀黍種植,顯得非常興奮。因為他一直有此心,隻是無能為力。

“從西洋傳入福建不少莊稼?你還見識過哪些都跟朕說說,還有那些莊稼也適合進行推廣的?”朱由校非常高興,他完全沒想到徐光啟不但是個大科學家,還是個大農學家,對這些傳統讀書人鄙視的農學竟然也有如此深入的研究。

“臣之前有寫過甘薯疏,微臣認為甘薯同樣非常值得推廣。甘薯雖然隻是一種粗糧,不過勝在甘薯可以利用閑地進行種植。而且如果夏天有洪水造成水稻小麥無收的時候,還可以種甘薯來救急。”徐光啟馬上想到了自己的甘薯疏,並且對甘薯進行了簡單介紹。

徐光啟說的甘薯,朱由校知道是那種東西。甘薯在他老家哪裏叫做紅薯,紅薯的確是種好東西,閑地就可以種植,而且產量還非常高。挖個紅薯窖,還能進行長時間的保存。紅薯除了可以直接煮熟食用外,還可以切做紅薯絲炒菜吃,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的紅薯可以在收獲後切成紅薯片,曬成紅薯幹。紅薯幹聽過村裏的老人們說就是窮人們的災年的救命糧,紅薯幹已經煮熟了吃,也可以直接幹吃。紅薯幹雖然口感一般,勝在紅薯產量高,可以做成紅薯幹來吃,讓人們不至於餓死。

朱由校想到紅薯的情況,他突然覺得推廣紅薯或許比推廣玉米更能解決老百姓餓肚子的情況。中國的農民忍耐力還是很大,曆史上的中國的農民起義雖然很多,但是往往都是有直接直接誘因就是出現自然災害,讓某地的農民吃不飽飯開始餓死人了。吃飯是人生存的最根本的基礎,記得之前農村的人們打招呼都是相互問候吃了沒有。

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是保證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最首要問題,所謂民以食為天。朱由校來到明朝後,也一直想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現在實驗室裏,靈光一閃讓他想起了玉蜀黍,之後徐光啟又說到紅薯,給朱由校解決這個問題打開了一扇大門。

玉蜀黍和紅薯這種莊稼要在全國大力推廣,讓這兩種高產莊稼早日產生應用的作用。不過他隨即有想到,他記得玉蜀黍和紅薯都是需要大量的水,尤其玉蜀黍是非常怕幹旱的。而中國地域廣闊,各種氣候都有,比如山西陝西甘肅雨水就不豐沛,加上中國的氣候特點讓包括這些地方在內的北方又非常容易發生旱災。

想到這裏,他想到和紅薯有點象的另一種莊稼,或許可以解決連這個問題也解決掉。

——————

書友們的支持就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了,還書友們可以多推薦多收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