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斯庚德啟程回德國的日子,也是清朝赴普魯士使團啟程的日子。使團正使是翰林院編修,賞南書房行走,戶部左侍郎郭嵩燾(當然,後麵兩個是朱天行為了增加使團的重量和高度給臨時加上去的,這樣翻譯成德語的時候就成了內閣助理大臣,財政大臣),副使是從美國回來的容閎,外加六大鐵帽子親王王府(八大王還有兩個是郡王爵)各派出一人充作皇室成員,加上翻譯、皇室成員隨從等,總人數超過了30人。
對於派出首個出國考察使團的事情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其中以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桓和端華的弟弟肅順為主的滿大臣反對最為嚴重。鹹豐對這件事不知道怎麼應對,過去問朱天行,說:“老祖宗,滿朝文武大臣都反對使團出國,尤其以肅順最為嚴重,玄孫實在不知道怎麼才好。”
朱天行聽了以後想,“肅順?那不是曆史上被慈禧老太婆殺的顧命大臣嗎?據說他雖然做事果斷,但缺乏對外看世界的眼光,據說他是閉關鎖國政策的忠實擁護者,就是他力勸鹹豐帝置國際公約於不顧,扣壓英使巴夏禮,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擴大化。恩,肅順還是有點能力的,就是見識不夠,正好,這次就讓他充作鄭親王府的人去歐洲走走看看。”於是他就對鹹豐說,“你是皇帝!有什麼事情不能乾綱獨斷嗎?肅順不是叫的凶嘛,那就讓他進使節團,去看看外麵歐洲的發達,看看咱們大清比人家落後多少。”
第二天朝會上,肅順等大臣還是和以前一樣高聲反對派遣使團,希望借此向鹹豐皇帝施加壓力,迫使鹹豐取消這次的“異想天開”。但是今天的鹹豐皇帝明顯不同於以前,態度異常堅決,鹹豐見怎麼勸說都沒有用處,最後隻能用出朱天行教他的這一招。等太監甩開靜鞭,群臣禁言以後,他慢條斯理的說:“肅愛卿,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國之棟梁的你,朕覺得應該去外國看看,看一看咱們大清為什麼打不過他們。不光肅愛卿,其他七個鐵帽子王也要去人,恭親王由七弟醇郡王奕譞代行。”
這句話講完,群臣靜默,大臣們也沒想到皇帝會用這樣“無賴”的手法,滿朝文武隻有十六歲的醇郡王奕譞滿臉興奮。肅順也被皇帝的“偷襲”一下子給打暈了頭,竟然忘了反駁,等到鹹豐皇帝開口說:“既然眾愛卿都什麼異議,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各親王郡王,在使團裏你們不用考慮任何事情,你們隻需要到處看看,看一看洋夷們為什麼比咱們厲害…”肅順才反應過來,大聲嚎哭地跪下,要“乞骸骨”歸鄉,說自己身體不舒服,不能承受大海旅行的顛簸。鹹豐聽了心想,果然不出老祖宗所料,還好有對策,“肅愛卿要致仕,朕準了。”還沒等肅順起來謝恩,又接著說,“不過那要等到你出使回來,不要跟朕講什麼身體不好,就算你現在死了,那你也要睡在棺材裏去歐洲轉一圈。”鹹豐說完就起身頭也不回的就出了乾清宮,這句話說得相當誅心,眾臣見鹹豐鐵了心了,也就隻能認了。
清初六大鐵帽子親王是禮親王代善(太祖子)、睿親王多爾袞(太祖子)、豫親王多鐸(太祖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太祖侄)、肅親王豪格(太宗長子)、莊親王碩塞(太宗子)。雖然中間有些被廢,但是到了鹹豐朝已經全都複封了,加上道光臨死前封的恭親王弈訢,清朝現在總共有七個鐵帽子親王。
在朱天行的計劃裏麵他們是中國現在最有權勢的人,要想發展資本主義還是離不開他們。所以朱天行才堅定地要派他們出去看一看,好讓他們拿出錢來支持國家建設,清朝地方上的富豪隻有看到朝廷裏的王爺們都投資實業了,而且賺了大錢了,他們才會把銀子從地裏取出投資,中國的現代工業才會有足夠的資金。其實清末民間的富有程度還是很高的,而且那些地主不是秀才就是舉人,還不用繳稅的。朱天行就一直在想,如果能把這些地主老財的錢“騙”投資辦廠,何愁中國工業不興盛。
最後定下來的使團皇室成員包括醇郡王奕譞(代替恭親王弈訢),莊親王奕仁,肅親王華豐,禮親王世鐸,豫親王羲道,睿親王世子德長,鄭親王弟肅順七人(暈哦,石榴為了知道鹹豐朝這六個鐵帽子親王各自是誰,查了好久清史稿,累死人了)。
使團正使是郭嵩燾,朱天行發現他以後就暗地裏把他定位在了出使德國的大使,於是就安排容閎去和他見麵,勸說他同意出任赴德使節。郭嵩燾本來不同意,因為這個時候的中國把去洋夷國度做使節認為是叛國的行為,沒有大臣願意出使洋夷。經過容閎的努力,終於把郭嵩燾錯誤的思想改正了過來,並同意出使德國,於是朱天行就通過鹹豐把郭嵩燾定為正使,容閎為副使,配上斯庚德在中國請的翻譯,組成了赴德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