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使西紀程(2 / 2)

對於克虜伯公司來說,清朝政府訂購的這100門大炮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訂單。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來講,克虜伯的大炮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普法戰爭以後那麼出名,除了普魯士本國陸軍的訂單以外很少接到國外的訂單,而這時整個普魯士還沒有正式開始統一戰爭,火炮的需求量並不是很大,清朝政府的100門大炮訂單無疑對克虜伯公司的發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克虜伯方麵非常重視這次對清朝使團的接待工作,特地租借了一條豪華遊輪到不來梅港等待使團的到來。對於清朝使團裏七位親王的存在,克虜伯公司也早早的就上報了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威廉四世也同意以高規格來接待清朝使團。

1856年12月23日,清朝使團來到了克虜伯工廠的所在地埃森。埃森作為普魯士魯爾工業區的中心,煤礦和鐵礦儲量十分巨大,清朝使團下船上岸後見到的就是無數的工廠,無數高聳的煙囪,堆積成山的鐵礦、煤礦,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等等。

因為清朝使團的到來正好趕上了聖誕節,整個埃森工業區都處在放假狂歡期間,所以克虜伯家族的當家人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把清朝使團請回了自己家,聖誕節當天在自己家的別墅設宴款待了整個清朝使團,甚至讓自己的夫人出來一起接待這些“遠東來的客人”(這個事事實,真實曆史上1868年李鴻章曾派遣考察團考察歐洲,其中在克虜伯受到的待遇最好,因此李鴻章向克虜伯訂購了356門克虜伯大炮)。

12月26日,清朝使團造埃森登上火車,前往普魯士首都法蘭克福(這時德國尚未統一,普魯士王國首都在法蘭克福)。有了在海上新事物帶來的一個多月的“疲勞轟炸”,再加上容閎早前“不要過於吃驚,免得被普人看不起”的提點,肅順等人在登上火車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不過這次在車上眾人主動向容閎打聽了火車的工作原理,當知道這也是蒸汽機驅動時,眾人看著火車的眼光就不那麼新奇了。

12月29日,清朝使團到達法蘭克福火車站,受到了普魯士威廉親王(即後來的德皇威廉一世)及政府官員的隆重接待。而穿著朝服,留著辮子,披著貂皮大氅的清朝使團在法蘭克福也引起了轟動,人們爭相觀看這些從“古老的東方帝國”來的客人。

12月30日,郭嵩燾及肅順等人覲見了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並提交了國書,因為威廉四世國王身體接近癱瘓,兩國的會談國王交給了威廉親王全權負責。郭嵩燾代表清政府提出和普魯士結成盟友關係的構想,希望普魯士能夠給與大清軍事工業、鋼鐵、化工等技術上的幫助,支持大清剿滅國內的“叛亂”;並表示清政府願意在剿滅國內叛匪以後給與德國1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以用來支持普魯士的“統一大業”,德國隻需要派遣工程師幫助清政府建立現代工業,而且建立工廠所需要的機械設備清政府將會優先向普魯士購買。威廉親王表示基本同意清政府提出的觀點,感謝清政府對於德國統一的支持,感謝清政府許諾的無息貸款,他表示,普魯士願意與清國建立盟友關係,將全力支持清國的“平叛戰爭”。最後,雙方在法蘭克福簽訂了《清普法蘭克福秘密協定》。12月31日,也就是1856年的最後一天,威廉親王在皇宮宴請了清國使團,兩國領導人一起迎接了1857年的到來。

在接下了的幾個月裏,肅順等人在普魯士官員的陪同下,幾乎走遍了整個普魯士得所有城市,參觀了普魯士的軍隊演習,參觀了普魯士的煤礦開采,參觀了普魯士的議院製度,參觀了普魯士的教育水平,還了解了電報這一神奇的事物,使團裏的清國親王們對待西方的觀念為之大改,再不認為西方式蠻夷,雖然嘴上沒有承認清朝已經落後,但是心裏還是有這樣的想法的。

1857年4月清朝使團回國的時候,威廉親王又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讓使團成員的虛榮心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在回程途中,郭嵩燾把這幾個月的見聞寫成了《使西紀程》一書,並且聯合七位親王大臣聯合署名。這本書在他們回國後就開始刊印出版,並分發到每個七品以上官員手上,對整個晚清改革,同治中興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