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科學的索究法與教育(1 / 3)

職業教育之最要作用乃在聯絡職業與教育,使能互相適應。欲達此重要目的,宜利用科學上所謂索究法(research)於教育與工業。茲請先述索究法之意義及其價值。

索究法之意義與其位置 索究法之簡括意義,乃竭力搜集可得利用之資料(data),作有條理之觀察與實驗,再用極審慎之態度,由種種事實上演繹其原理。此方法之準確可信,在化學,物理,醫學,及其他科學發明之成功,足為佐證。已往之五十年中,科學所以有迅速之進步,即同心協力利用索究法之結果也。索究法日漸進步,而人類之幸福仍未完全增進者,乃錯誤觀念與目的充盈於科學之咎,非方法之有未當也。無知,迷信,疾病,苦痛,與恐怖之排除;人力能駕馭控製火,熱,與電氣,——凡此勝利,皆索究法之結果也。故世界文明先進國之政府機關與各種學校,皆用種種方法,襄助鼓勵索究法之從事。此方法之創始,遠在蘇格拉底斯(Socrates)之前,而其發展推廣之終點,至今猶未見也。所可異者,此法之實用於各種科學,為時已久,而教育界中人對於此法能力之認識,獨為滯緩。吾人固常聞所謂教育者乃生活之預備,或即生活之一方麵;而在實際上,則學校實與實際生活隔閡,而負有教育之責者,除學校或大學之有限事務之範圍外,對於實際生活亦鮮有聞見與接觸。在此種狀況之下,安望聯絡職業與教育,使能互相適應?

索究法與職業教育 關於農業,工業,商業,家事教育之無數待決問題,徒恃空辯與虛想,斷難奏功,必藉尋求真理之索究法,始有解決之希望。凡社會中遇有教育上類此難於解決之問題,應先聚精會神,從事有條理之觀察,實驗,廣搜事實,審慎演繹,依此準確之結果而規定適當之職業教育,庶幾教育與實際生活,實際生活與學校教育,得聯貫一氣,神其妙用。索究法之意義及價值既略如上述,茲請進而研究其要素。

初從事教育索究法者,往往徒恃省時省力之統計計算,或僅用通訊辦法,或僅將他人之思想與著作兼收並蓄,彙集編纂,初未計其未盡可恃也。此種弊病,僅喜久坐工作,僅知注意書記生之間接資料之學生,亦往往犯之。然據富有經驗之研究家所詔示,則研究工業及其所包括之種種職業,作為教育之參考,其手續實與尋常不同,宜加以長時間之實際研究,廣搜直接之經驗,須與工業機關與職工有密切之接觸。惟此種方法之程序,至今尚無一定之標準。其實此種方法是否能有一種標準的程序,亦屬疑問。吾人所希望者,能多得受過科學方法訓練之男女,具有熱心與毅力,遠識與膽量,規定研究之方法,使適宜於解決困難問題。

觀察易陷錯誤之原因 今就普通科學方法之應用於任何一類之索究法言之,則觀察者易陷錯誤之原因,其可得而言者約有九端:(一)時因心存成見而不免錯誤;(二)時因所用工具未盡準確而不免錯誤;(三)觀察者或工具之時常變遷的錯誤;(四)判斷與錯覺(illusion)之錯誤;(五)僅由少數例證而即武斷演成之普通結論;(六)應用名詞或概念時,不出於鹵莽,即暗昧不甚明瞭所致之錯誤;(七)牽強造作之統計,或僅恃呆照字麵之統計;(八)追述所記憶之事實,往往與原來事實多所出入;(九)紀錄或計算上之錯誤。

補助索究法之缺憾 科學方法之訓練,解決困難問題之實習,適當之經濟輔助,宣布報告時對於各方麵批評之注意,出諸良美品性之工作——凡此皆所以補救號稱索究法之教育研究上之種種缺憾。各大學內亦宜有相當設備,注意教育與工業索究法之訓練。現在有人批評教育索究法,以為其中頗有不合科學方法者,是固事實,無庸為諱。然事在創造,本不能迅速完備。化學(煉金術alchemy之後繼者)與天文學(星相學astrology之後繼者)之初期,固亦不免粗率不完之誚,不獨教育一門而已也。況就現狀言之,教育與工業索究法確已脫離初期時代而日見其發展矣。有少數未收大效者,皆行之不力,或有未當耳;然批評者對於科學的索究法之意義與價值多不明澈,亦與有咎焉。

科學的索究法之貢獻 科學的索究法與僅僅研究已經組織完備之知識不同。大抵科學的索究法乃欲於已有之資料或知識之外,再進一步而求新有所得。然科學的索究法之種類或方麵殊多,而其貢獻,或其結果之報告,要皆不外:(一)新發現或發明;(二)抉發現有主義之錯誤;(三)用新方法應用已成立之原理;(四)證實眾已承認之信仰;(五)援用舊法則以描述新事實;(六)造成完善之假設(hypothesis)。

科學索究法與實用主義 最後關於科學的索究法,有一點最當注意者,時人常有以此法不甚切於實用為病。此處有一問題自然發生,即“何謂切於實用?”學校方麵與工業方麵之當局,於此點皆宜具有審慎之態度。大抵偏重實用之人,十八九厭聞化學上,物理上,天文學上,或生物學上所謂索究法。其實無數之科學界先鋒,其研究之最後結果,無不切於實用者;而在吾儕之先人視之,無不僅屬於學院中從事之事,即同時之群眾,亦尚有未聞其內容者。蓋在一時代視為僅屬理想,或僅屬學院中之研究資料者,而在別一時代則又有無窮之利用。欲明此點,吾人僅須回憶現今所有之醫藥,消毒藥,染料,金屬之製造經過;或發電機,電話,無線電,無線電話,汽機,飛機之製造經過。切於實用之一界說,欲有絕對之限定,蓋為不可能之事。教育上之所謂切於實用,其界說之困難,亦與化學上或地質學上之切於實用相同。常人所視為切於實用者,乃限於立在目前可獲利益之應用,其眼光所及實極有限。不知關於種種職業及種種學校問題之索究,凡學校當局及熱心聯絡教育與工業之人士,皆得憑藉規劃,有莫大之實際應用,安得以迂遠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