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經》譯本序(1 / 1)

奧維德全名普布利斯·奧維德·納索(publius ovidius naso),於公元前四十三年生於蘇爾摩,與賀拉斯、卡圖魯斯及維吉爾並稱為羅馬四大詩人。奧維德髫齡即善吟詠,方其負笈羅馬學律時,即以詩集《情愛》為世矚目。漸乃刻意為詩,濃豔瑰麗,開香奩詩之宗派。卡圖魯斯之後,一人而已。

至其生平,無足著錄,唯曾流戍玄海之濱,此則為其一生之大關鍵,《蓬都思書疏》及《哀愁集》即成於此。蓋幽涼寂寞之生涯,實有助於詩情之要眇也。唯其流戍之由,亦莫能詳,或謂其曾與奧古斯都大帝孫女茹麗亞有所愛戀,遂幹帝怒,致蒙斥逐,顧無可征信,存疑而已。要之以作者之才華,處淫靡之時代,醇酒婦人,以送華年,殆至白發飄零,遂多百感蒼涼之歎,亦固其所耳。

奧維德著述甚富,有《愛經》、《愛藥》、《月令篇》、《變形記》、《哀愁集》等各若幹卷,均為古典文學之精髓。今茲所譯《愛經》(ars amatoria)三卷,尤有名。前二卷成於公元前一年,第三卷則問世稍後,然皆當其意氣軒昂,風流飆舉之時。以繽紛之辭藻,抒士女容悅之術,於戀愛心理,闡發無遺,而其引用古代神話故事,尤見淵博,故雖遣意狎褻,而無傷於典雅;讀其書者,為之色飛魂動,而不陷於淫佚,文字之功,一至於此。籲,可讚矣!奧氏晚歲頗悔其少作,而於《愛經》尤其悔艾,因作《愛藥》以為蓋愆。顧和凝《紅葉》之集,羨門《延露》之詞,均以晚年收毀而愈為世珍;古今中外,如出一轍也。

詩不能譯,而古詩尤不能譯。然譯者於此書,固甚珍視,遂發願以散文譯之,但求達情而已。至所據版本,則為昂利·包爾奈克(henri bornecque)教授纂定本,蓋依巴黎圖書館藏十世紀抄本,及牛津圖書館藏九世紀抄本所校訂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