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爾·蒲爾惹評傳(2 / 3)

在寫他的小說以前,蒲爾惹先發表了他的《現代心理論集》(一八八三)。這是當時批評界的一個極好的收獲。在這本書中,他對於法蘭西的諸重要作家,如波德萊爾,勒囊(renan),弗洛貝爾(flaubert), 斯當達爾(stend- hal),戴納,小仲馬(dumasfils),勒龔特·德 ·李勒( leconte de lisle), 龔果爾兄弟(edmond et jules concourt)等 , 都有新的估價和獨到的見解。

這部書,以及以後的《批評與理論集》(二卷 , 一九一二)和《批評與理論集》( 一九二二)表現著他的批評觀念的演進。從他的最初的論文起,他就對於當代青年的這些大師決定了他自己的態度,在研究著他們的時候,他用那在他心頭起著作用,互相抵觸著或符合著而決定了他的發展的曲線的三個主要的影響確定他自己的立腳點:代表著心靈的不安和神秘的傾向的波特萊爾,心理分析的先驅斯當達爾,以及實驗主義的大師戴納。但和他們不同之處 ,是他並不從這立腳點前進而後退了。他漸漸地退到傳統的、保守的、天主教的路上去。在他的《批評與理論集》的那篇《獻給茹爾·勒麥特爾》(jules lemaitre)的序上 ,他這樣地記著他的演進之跡:

這本書對於你會頗有興趣:這裏畫著一條和你所經過的思想的曲線很類似的思想的曲線。我們兩人都是在大革命的氛圍氣質之中長大起來的, 可是我們兩人卻都達到了很會使我們的教授們驚詫的傳統的結論。

他終於找到了那最適宜於他的性格的藝術的形式了。他開始寫小說了。在他的最初的幾部小說,如《殘酷的謎》(cruel le enigme 一八八五), 《一件戀愛的犯罪》(un crime d''''amour 一八八六),《謊》(mensonges 一八八七 )等中,他隻在找尋著他的個人表現。他在他的詩歌中和論文中所不能充分地表現出來的心理分析精神,便開始在小說中大大地發展出來了。在這些小說之中,心理學者和詩人的才能同時地表現了出來。這些小說出版的時候,很受到自然主義者的不滿的批評,因為這些小說中的人物大都是取諸上流社會的,而當時的自然主義者們卻幾乎不承認上流社會的存在。蒲爾惹是致力於描摹現實的各麵的,他認為\"上流社會\"的研究亦是在小說家的努力的範圍中的。他之所以選了上流社會,卻也有一個理由,因為他覺得上流社會中的人物不大有物質的掛慮,職業的牽累,情感是格外奔放一點,分析起來是格外順手一點。

他的許多長篇小說,如《昂德萊·高爾奈裏思》(andré cornelis 一八八七),《婦人的心》(un coeur de femme 一八九○ ),《高斯莫保裏思》(cosmopolis 一八九三 ),《一個悲劇的戀愛故事》(une idylle tragique 一八九六 ),中篇小說如《複始》( recommencements 一八九七 ),《感情的錯綜》(complica tions sentimentales 一八九八),《心的曲折》(les d étours du coeur 一九○八) 等等, 都是分析情感的作品。可是在一千八百八十九,那部在文學界上同時在他自己的著作間劃時代的《弟子》(le disciple)出世了。這部小說出來以後,他也就決然地走出了他的摸索時期。它顯示出了蒲爾惹的更廣大的專注。從此以後,他不隻是一個心理小說家, 而是一個提出了著者的精神上的責任問題的道德家了。這種道德家的嚴重的口氣,我們是可以從那篇作為序文的《致一個青年》中看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