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集》The Works of Li Po,The Chinese Poet.
小畑薰良譯Done into English Verse by Shigeyoshi Obato,E.P.Dutton&Co,New York City,1922.
小畑薰良先生到了北京,更激動了我們對於他譯的《李白詩集》的興趣。這篇評論披露出來了,我希望小畑薰良先生這件慘淡經營的工作,在中國還要收到更普遍的注意,更正確的欣賞。書中雖然偶爾也短不了一些疏忽的破綻,但是大體上看起來,依然是一件很精密、很有價值的工作。如果還有些不能叫我們十分滿意的地方,那許是應該歸罪於英文和中文兩種文字的性質相差太遠了;而且我們應注意譯者是從第一種外國文字譯到第二種外國文字。打了這幾個折扣,再通盤計算起來,我們實在不能不佩服小畑薰良先生的毅力和手腕。
這一本書分成三部分:(一)李白的詩,(二)別的作家同李白唱和的詩,以及同李白有關係的詩,(三)序,傳,及參考書目。我把第一部分裏麵的李白的詩,和譯者的序,都很盡心的校閱了,我得到無限的樂趣,我也發生了許多的疑竇。樂趣是應該向譯者道謝的,疑竇也不能不和他公開的商榷。
第一我覺得譯李白的詩,最要注重鑒別真偽,因為集中有不少的“贗鼎”,有些是唐人偽造的,有些是五代中國人偽造的,有些是宋人偽造的,古來有識的學者和詩人,例如蘇軾講過《草書歌行》《悲歌行》《笑歌行》《姑熟十詠》,都是假的;黃庭堅講過《長幹行》第二首和《去婦詞》是假的;蕭士贇懷疑過的有七篇,趙翼懷疑過的有兩篇;龔自珍更說得可怕——他說李白的真詩隻有一百二十二篇,算起來全集中至少有一半是假的了。
我們現在雖不必容納龔自珍那樣極端的主張,但是講李白集中有一部分的偽作,是很靠得住的。況且李陽冰講了“當時著作,十喪其九”,劉全白又講“李君文集,家有之而無定卷”。韓愈又歎道:“惜哉傳於今,泰山一毫芒。”這三個人之中,陽冰是太白的族叔,不用講了。劉全白、韓愈都離著太白的時代很近,他們的話應當都是可靠的。但是關於鑒別真偽的一點,譯者顯然沒有留意。例如《長幹行》第二首,他便選進去了。鑒別的工夫,在研究文藝,已然是不可少的,在介紹文藝,尤其不可忽略。不知道譯者可承認這一點?
再退一步說,我們若不肯斷定某一首詩是真的,某一首是假的,至少好壞要分一分。我們若是認定了某一首是壞詩,就拿壞詩的罪名來淘汰它,也未嚐不可以。尤其像李太白這樣一位專仗著靈感作詩的詩人,粗率的作品,準是少不了的。所以選詩的人,從嚴一點,總不會出錯兒。依我的見解,《王昭君》《襄陽曲》《沐浴子》《別內赴征》《贈內》《巴女詞》,還有那證明李太白是日本人的朋友的《哭晁卿衡》一類的作品,都可以不必翻譯。至於《行路難》《餞別校書叔雲》《襄陽歌》《扶風豪士歌》《西嶽雲台歌》《鳴皋歌》《日出入行》等等的大作品,都應該入選,反而都落選了。這不知道譯者是用的一種什麼標準去選的,也不知道選擇的觀念到底來過他腦筋裏沒有。
太白最擅長的作品是樂府歌行,而樂府歌行用自由體譯起來,又最能得到滿意的結果。所以多譯些《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一類的詩,對於李太白既公道,在譯者也最合算。太白在絕句同五律上固然也有他的長處,但是太白的長處正是譯者的難關。李太白本是古詩和近體中間的一個關鍵。他的五律可以說是古詩的靈魂蒙著近體的軀殼,帶著近體的藻飾。形式上的穠麗許是可以譯的,氣勢上的渾璞可沒法子譯了。但是去掉了氣勢,又等於去掉了李太白。“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這是何等的氣勢,何等古樸的氣勢!你看譯到英文,成了什麼樣子?
Why have I come hither,after all?
Solitude is my lot at Sand Hill city
There are old trees by the city wall
And many voices of autumn,day and night.
這還算好的,再看下麵的,誰知道那幾行字就是譯的“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The smoke from the cottages curls
Up around the citron trees,
And the hues of late autumn are
On the green paulownias.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怎麼中文的“渾金璞玉”,移到英文裏來,就變成這樣的淺薄,這樣的庸瑣?我說這毛病不在譯者的手腕,是在他的眼光,就像這一類渾然天成的名句,它的好處太玄妙了,太精微了,是禁不起翻譯的。你定要翻譯它,隻有把它毀了完事!譬如一朵五色的靈芝,長在龍爪似的老鬆根上,你一眼瞥見了,很小心的把它采了下來,供在你的瓶子裏,這一下可糟了!從前的瑞彩,從前的仙氣,於今都變成了又幹又癟的黑菌。你搔著頭,隻著急你供養的方法不對。其實不然,壓根兒你就不該采它下來,采它就是毀它,“美”是碰不得的,一黏手它就毀了,太白的五律是這樣的,太白的絕句也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