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掃殘雪三桂奪圓圓
露滴金枝睿王娶嫂嫂
卻說睿親王多爾袞,人家都稱他作九王爺,為人精明強幹,在十二三歲時隨著英明皇帝出兵打仗,已能運籌決算,策畫軍機。所以英明皇帝非常地喜歡他。當太宗繼統時,多爾袞年齡還幼小,時常出入宮闕。到了十六七歲,竟和文皇後勾搭上了。叔嫂兩個,藍橋暗度,十分秘密。但太宗皇帝見多爾袞材略超群,每每派他去出征,不能常常和文皇後聚在一塊,把個少年風流的文皇後弄得望穿秋水,好容易盼到多爾袞回來,親熱得不多幾時,多爾袞又要奉命出征去了。這一次出征和明朝軍馬大戰,建州人馬吃了兩個敗仗。及至一打聽明督師的主帥,知道就是號稱中原才子的洪承疇。太宗皇帝聽了連連扼腕歎息,又極力讚許承疇,意思是想叫那洪承疇來投誠自己。與眾親王郡王、文武大臣籌商良策,終想不出兩全的法兒。後來被文皇後聽得,就自願擔任去賺洪承疇,居然被她大功告成,生生地把洪承疇弄到建州。不過承疇雖投降了清朝,太宗皇帝對於文皇後愛情卻越發比前淡薄了。文皇後也明知其中的緣故,隻有自怨自艾,想到了傷心時便抽抽咽咽地痛哭一會。那知多爾袞自接了征伐大權,也不大有閑工夫進宮,文皇後怎肯香衾獨抱?便悄悄地向外弄了兩個少年進宮,暫時遣她的寂寞。
其實多爾袞的威權日漸張大,公卿大夫、親王貝勒多半是他的黨羽。大凡朝中出了傑出的梟雄,自有那些蠅蟻去附他的腥膻,因此朝廷內外雜事,一舉一動,多爾袞無不知道。文皇後有了兩個麵首的人,早有他的心腹內侍去秘密報知,多爾袞聽了,不禁起了醋意,便乘文皇後不備,昂然衝進宮去。好在多爾袞是走慣的,無須請旨和宣召等手續。當多爾袞跨進晉福宮門,正值文皇後和兩個少年在那裏調笑。多爾袞一眼瞥見,就心裏明白,料定那宮人是男子改裝的,這鬼把戲原隻好瞞過太宗皇帝,怎能瞞得過多爾袞?所以他腳步也不停,回身便走。文皇後到底心虛,忙把多爾袞喊住,還要想遮掩一下,被多爾袞一口就道破,文皇後沒得抵賴,心裏著起急來。文皇後的宮女從窗隙中偷看,見多爾袞仰著脖子坐在繡椅上,眼瞧著屋頂,不住地把頭亂搖。文皇後斜靠在椅旁,嘴裏咭咭咕咕地說了半晌,多爾袞依舊搖頭;一會兒文皇後忽地坐在多爾袞的膝上,伸出雪藕也似的玉臂,摟住多爾袞的頭頸附耳說了一會,隻見多爾袞把文皇後一推,要立起身來走的樣兒,文皇後真急了,驀地跪在多爾袞的麵前,將頭擱在多爾袞膝上,珠淚盆腮地哭了。這時見多爾袞微微一笑,霍地從腰間拔出佩著的寶劍,一手遞給文皇後,宮女看到這裏,不覺手腳發顫,正不知多爾袞授寶劍與文皇後做甚麼。旋見文皇後握著寶劍,回頭向宮女門外低低地喚了一聲,就跑進兩名親信宮女,文皇後命她傳出劍去,著那兩個改扮的宮娥立刻自剄。文皇後一頭吩咐著宮女,她一雙盈盈的秋水,兀是含滿了一泡眼淚。宮女領了懿旨,捧了寶劍出去,過了好一會,進來回稟兩宮娥已領旨了。文皇後點點頭,皺著蛾眉說道:“他們兩人的身體又怎麼辦呢?”多爾袞笑道:“叫他們乘著昏夜,丟掉在禦河裏就是!”文皇後聽說,心裏老大的不忍,但一時也沒有甚麼法兒,隻得叮囑了宮侍們,依了多爾袞的主意去做。文皇後自殺了兩個侍候的美少年,宮中更覺比前淒寂了。幸得多爾袞知趣,便天天進宮來和文皇後歡聚,兩人的情熱一日高似一日,竟然雙宿雙飛起來。
那時二貝勒代善已死,代善的長子恭郡王慕賴海本來恨他父親的大位被皇太極占去,自己穩穩的一個皇太子弄得落了空,心上如何不氣?以是慕賴海在私底下也結黨締群,要想把皇帝的名分奪它回來,隻是湊不到機會罷了。他平日最是憤恨的,就是他那個九叔多爾袞。因慕賴海常想掌握兵權,以為一旦有了兵馬的實力,便不難舉事了。似慕賴海那樣的庸才,怎能和多爾袞爭競?結果兵權被多爾袞奪了去,慕賴海這一氣,幾乎氣得發瘋。這時多爾袞和文皇後的穢行,傳得盛京都遍,沒有一個人不曉得,所不曾知道的隻有皇太宗皇帝一人,慕賴海聽得多爾袞已有疵可尋,不由得直跳起來道:“咱若不趁此機會報仇,還更待何時?”及至轉念一想,滿朝裏盡是他九叔父的黨羽,自己一個沒勢力的掛名郡王,就使明知多爾袞穢跡昭彰,又拿他怎樣呢?思來想去,忽然記起一個人來,那人是誰?便是那肅郡王豪格。
豪格是太宗皇帝的義兒,為人極勇敢多智,在建州也要算數一數二的人物。太宗繼統後,不時和明朝開戰,豪格領了建州人馬,居然獨當一麵,立下的疆場功勞,很是不小。太宗皇帝見豪格英勇,早存下了立儲之心。豪格聽到了太宗的口吻,知自己將來的希望很大,由是戰必身先士卒,建州的武將當中,誰不讚一聲肅郡王忠勇絕倫?太宗也越發喜歡他了。哪裏曉得天不由人,是年的文皇後忽然懷起娠來,在太宗皇帝倒還不甚放在心上,那個肅郡王豪格可就急壞了,深怕文皇後生了兒子,自己的寵幸必被奪去。偏偏到了文皇後盆,竟一舉是雄,把個太宗皇帝樂得眉開眼笑。其實這個種子,是太宗皇帝的親骨血還是多爾袞的遺種,局外人卻弄不清楚,便是太宗皇帝自己,也一般的懵懵懂懂,隻有文皇後的心裏,或者是明白的。但她如其不說出來,怕連多爾袞都沒有頭兒呢。光陰逝水,文皇後所誕的太子,轉眼是彌月了。到了那天,滿洲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碩親王、蒙古王公及滿漢文武大臣,都聯袂進宮,替太宗和文皇後叩賀。太宗皇帝傳諭,親王、郡王、蒙古王公、貝勒貝子在勤安殿賜宴,滿漢文武大臣在義恭殿賜宴。太宗皇帝自己和文皇後在晉宮設宴相慶。這天的盛京地方,凡街巷通衢,沒一處不是結彩懸燈,商民一例休息一天,鼓樂慶祝。下午文皇後升坐坤寧宮(滿洲皇後升坐坤寧宮,是日必行大賞罰。漢族皇後行大賞罰,則升坐鳳儀殿,平時無故不得亂坐),犒賞宮女內侍及親王大臣,均有賞齎。其實滿漢王公,大小臣工,無不歡呼暢飲,就中滿肚子不高興的,隻有一個肅郡王豪格。太宗皇帝哪裏知道他的心事,還叫豪格隨著,駕起了鑾輦往太廟行禮。禮畢回來,由禮部擬名,定了一個福字。太宗皇帝見太子相貌魁梧,啼聲洪亮,又值武英郡王阿濟格打勝了明軍,滿載珠玉金寶班師歸來,太宗皇帝更覺樂不可支,便笑對文皇後說道:“這孩子福分很不差!”正在說著,禮部恰好擬呈一個福字,太宗皇帝大喜道:“巧極了,這樣就賜名福臨吧!”